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茄子病虫害防治建议1、茄子的病害主要有:绵疫病、褐纹病。防治药剂:50%甲基托布津1000至1500倍;65%代森锌500倍;金雷多米尔600倍;阿米西达1000至1500倍。2、茄子的主要虫害有:茶黄螨、红蜘蛛。防治药剂:2.5%阿克泰1500倍;20%三氯杀螨醇1000倍;高效鱼藤氰3500至4000倍。以上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分别交替使用,以便达到更好  相似文献   

2.
蚕豆病害防治,除了选用抗害品种,合理密植和整枝,搞好抗旱排渍,增施磷钾肥,增强蚕豆抗性外,药剂防治也是必要的,其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要点如下:1、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病后,最明显的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变黑,严重时整叶变黑焦枯,可使蚕豆减产30%、50%。在防治上,如果病害已发生,可及时用灰粪拌磷、钾肥点穴或开沟埋  相似文献   

3.
杨树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消灭虫源在秋冬季节集中烧毁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蛹及幼虫。2搞好虫情预测预报主要是杨扇舟蛾和杨白潜叶蛾,依据预测预报,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时防治。3化学药剂防治杨扇舟蛾在3龄前,杨白潜叶蛾在刚孵化未进入叶内前,为最佳防治时期。采用15%灭幼脲烟雾剂用烟雾机喷雾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80克/亩),防治效果显著;另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叶面,毒杀潜入叶内的幼虫,效果好;成虫期喷50%杀螟松乳油、50%对硫磷乳油各1500倍液。4喷药时间喷药时注意天气变化,以确保用药后12小时无雨;要选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以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叶霉病属于西红柿常见病害,在湿度较大,温度偏高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和发展。叶霉病主要危害西红柿叶片,防治不及时叶片受害严重,发生后期不好治疗,所以当前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加以防治。防治叶霉病的药剂目前一般有三大类药:三唑类、嘧菌酯类和抗生素类。预防和发生初期用一般药剂都能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8种药剂防治茶饼病药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声俊 《农技服务》2009,26(12):74-74,86
为筛选出防治茶饼病的最佳药剂,选用75%拿敌稳WG、嘧啶核苷酸、好力克等8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茶饼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啶核苷酸防治茶饼病的防效最好,达82.42%;75%拿敌稳WG次之,防效为78.02%。在茶饼病的发生期及时监测发生动态,及时用药,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6.
用 7种药剂对江淮稻区水稻三化螟进行了药剂防治。结果表明 :防治白穗的效果以乐斯本最佳 ,保穗率达 98.2 3% ;锐劲特次之 ,为 85.57% ;敌百虫、甲胺磷、三唑磷、久效磷 4种有机磷药剂效果相似 ,依次为 74.2 4 %、73.80 %、69.0 4 %和 68.88% ;杀虫单最差 ,效果仅为 34.49%。虫口减退率的趋势与防治白穗结果基本相近 ,以乐斯本为好 ,药种间有一定差异。按查得活虫量排列 ,乐斯本最低 ,仅 2头 / 1 0 0穴 ,其次为锐劲特 1 1 .9头 / 1 0 0穴 ,最高为杀虫单 87.4头/ 1 0 0穴 ,空白对照为 1 37.8头 / 1 0 0穴  相似文献   

7.
一、蚜虫:多集中在叶子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变黄,叶面皱缩,还传播多种病毒病,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生长繁殖。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枝病叶。(2)药剂防治:50%辟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叶面喷洒,或20%灭杀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用稻瘟灵和三环唑防治。但近年由于叶瘟发生严重,三环唑的防效不太理想。通过对7种药剂于破口期与齐穗期防治的效果分析,认为稻瘟灵和稻瘟酰胺仍然是防治穗瘟的较好药剂。用20%稻瘟酰胺乳油和77%多宁可湿性粉剂复配可以显著提高2种药剂对稻瘟病穗瘟的防治效果,值得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9.
于2001~2003年对紫穗槐豆象分别进行了仓库防治和林地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仓库防治选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1000倍浸种10min,或用原液浸渍麻纸分层放入袋内,杀虫效果均达99%以上,且3种处理后的处子发芽率比对照低0.2%~15.0%;林地药剂防治的不同处理的杀虫效果,除25%杀虫脒500倍液效果稍差外,其余的杀虫率和防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危害,2005~2006年暴发。其成灾原因主要是:检疫措施不力、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农药滥用、使用药剂不对路,以及思想麻痹防治不及时。因此,应加强检疫,及时围歼越冬虫源基地,选准对路化学药剂,适时施药。同时,加强农业调控措施的研究和运用,适当开展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枯死树清理、药剂喷粉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方法:以1%噻虫啉微胶囊剂、3%噻虫啉粉剂为供试药剂,采用2种防治方法对试验样地连续防治2年,观察1年后和2年后的防治结果,对2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经济成本、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噻虫啉微胶囊剂的防治效果为75.48%,3%噻虫啉粉剂的防治效果为72.15%,成本均为900元/hm2,收益投入比分别为1∶0.74和1∶0.73;枯死树清理防治效果为50.31%,成本为2520元/hm2,收益投入比为1∶0.87。结论:药剂喷粉防治效果较好,清理死树作为基本的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主要针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侵染规律,开展了全生育期的药剂防治技术试验示范,明确了药剂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为夏季树皮落皮层形成期和初冬果树落叶后;明确了有效防治药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碧康)、45%代森铵水剂(施纳宁)和3%甲基硫菌灵糊剂(金枝)及其使用方法;不同生育期使用不同剂型的药剂,夏季涂刷主干和大枝用水性剂型,初冬轻刮治病斑后涂抹糊剂。  相似文献   

13.
1996 ~ 1998 年, 在浙江省金华市市区对危害雪松的红蜡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研究采用喷雾不同的药剂品种及不同的药剂质量浓度, 在喷后7 d 和14 d 分别进行药效检查。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之间其药效结果差异较大。在若虫孵化盛期前用40 %氧化乐果乳油437 mgL-1 , 267 mgL-1及35 %快克乳剂437 mgL-1和267 mgL-1喷雾, 虫口减退率均达80 %以上, 用0.6 %阿维菌素乳剂2.4 mgL-1喷雾效果不理想。氧化乐果和快克是防治红蜡蚧较为理想的药剂。表3 参3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2005年对豫西地区苹果黑星病的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该病的防治适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用70%安泰生1 000倍液、70%杀灭尔700倍液、40%杜邦福星8 000倍液,每7 d防治1次,连防3次;对苹果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药剂进行桃蛀螟防治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安打和2.5%功夫防效较高。可推广应用,其最佳防治时期为各代卵的突增日至孵化盛期。  相似文献   

16.
樟巢螟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雪芬  黄顺  朱广慧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8-2199,2223
根据2002~2004年连续3年田间系统调查,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和8月下旬~9月初。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多年田间防治实践表明,采用园林技术、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能控制樟巢螟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7.
棕榈红棕象甲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有效地控制棕榈红棕象甲在广西南宁的发生与为害。[方法]在广西南宁展开棕榈红棕象甲分布及为害情况的调查,同时进行传播途径的检测,再进行灯光诱杀试验、人工结合药剂防治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目前南宁市70%的苗圃及景区已有红棕象甲分布;在已栽种的棕榈科植物中,受害品种达80%。带虫棕榈苗木输出是扩散为害的主要途径。采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有效可行。采用药剂喷施寄主喇叭口(即心叶处),然后用老叶鞘或农用薄膜包扎寄主茎杆的叶鞘,可达到防治红棕象甲的目的。[结论]对红棕象甲的防治策略,应以防治树苗和树龄在10年以下的植株为主;对高龄树和高大植株,必要时采用药剂挑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小麦"一喷三防"的最佳药剂配方,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在抽穗达到60%~70%及灌浆期每hm~2用7.5%氯氟·吡虫啉495g+43%戊唑醇150g+99%磷酸二氢钾1 500g是"一喷三防"最佳药剂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县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药剂,2004年笔者开展了几种新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48%乐斯本EC(有效成份:毒死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40%辛硫磷EC(红太阳集团第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当前主要防治药剂对本地水稻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和保苗效果,于2017年早稻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开展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甲虫肼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二化螟,在1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8 d杀虫、保苗效果均较好;药后15 d用20%甲维·甲虫肼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的杀虫、保苗效果明显下降,略差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建议在第1次防治后7~10 d进行第2次防治,以提高保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