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Fruct.et Semin.)、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ex DC)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等水生蔬菜+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Girard)共(轮)作的田间工程、时空耦合农事年历、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为发展生态种养循环农业,转变传统单一种植、养殖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1稻2鸭是实现水稻、水禽种养一体化的生态种养模式,收获1季稻、养成2期鸭,在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潜力巨大。根据多年示范推广实践经验,制定1稻2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为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3.
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鸭""一稻两虾"和"稻鳖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集成了稻田绿色种养、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茭两鸭"生态种养模式中的田间配套设施,"一茭两鸭"种养及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和水位调控技术,旨在为发展江苏里下河地区水域一体化生态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江苏里下河地区鸭鱼共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全氮含量为1.67%,全磷含量为0.92%,全钾含量为1.62%。采用鸭鱼共养模式可以提高江苏里下河地区养殖的综合效益。[结论]鸭鱼共养模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虾”共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田间种养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以期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进行茭鸭共育模式下鸭子不同放养密度对鸭子、茭白的生产影响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茭鸭共育鸭放养密度为300~450只·hm~(-2),此时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挺水类水生花卉引种、新品种选育方面的实践,总结了水生花卉杂交、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介绍了观赏荷花、花菖蒲新种质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水生花卉开发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克氏原螯虾共(连)作绿色种养模式中"三大、二水、一网"的配套工程建设,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以及水位调控和投饵技术,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四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特色新型学科建设对于地市级农业科研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水生蔬菜和特色花卉作为研究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团队实力不强、建设投入不足、与产业发展存在距离和产学研合作不够等问题。为更好地实施新型学科建设,里下河所通过在实践中探索,努力将区域特色新型学科打造成优势学科,为农业科研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盐城盐都地处江苏里下河水乡,大棚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多年连种,连作障碍十分严重,而水乡麦油接慈姑等水生蔬菜种植老模式,常年收益又上不去。为此,近几年摸索出一套春大棚番茄接秋水培慈姑水旱轮作生态高效新模式,既克服了连作障碍,又提高了收益,改善了生态。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里下河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江苏里下河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展现状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主要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以为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及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对从种养一体化布局、减施化肥、控施化学农药等方面开展的区域性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与示范技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提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三大对策。一是实施绿色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创建和完善了基于农牧、林牧、农(林)牧渔、以及“四水”( 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绿色种养的4类18种生态农业模式, 研究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16项地方标准,形成了里下河地区绿色养技术标准体系并示范推广;二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绿色施肥技术体系;三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论]对推动本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防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是同时实现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专家介绍,采取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  相似文献   

15.
“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传统农业的特点,对双链型“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分析了该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还介绍了“公司+基地+农户”、“种-养-加-销”一体化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共作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的"一藕两虾"共作模式,提出了模式的建设方案;集成了品种选择、种养时空耦合、莲藕种植、克氏原螯虾养殖、水质和水位调控等配套技术体系,分析了其经济生态效益。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区域性特色生态种养产业,转变长期以来单一种植或养殖等传统生产方式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特色蔬菜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统计得出江苏特色蔬菜资源植物种类与分布,将这些分布在6大菜区的特色蔬菜分为多年生、水生类、根菜类等13类。在江苏省所培育的312个特色蔬菜品种中里下河区占60个,沿海区占72个,徐淮菜区占79个,太湖菜区占97个,沿江菜区占111个,宁镇扬丘陵菜区占132个。江苏省特色蔬菜品种分布于21科50属共312种,特色蔬菜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78种)、伞形花科(43种)、菊科(26种)、百合花科(21种),此4科的特色蔬菜种数占特色蔬菜种数53.8%。通过分析当前江苏省特色蔬菜产业结构、栽培状况,提出了特色蔬菜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模式起源于中国的稻田养鸭技术,在日本不断完善,并在亚洲的其他国家有了良好的发展。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具有良好生态效应的水稻种植技术,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本文对稻鸭共作模式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并对实现稻鸭共作技术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是稻田生态种养的典型模式,该模式既能培肥土壤、改善稻米品质,又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绵阳地区稻鸭共作关键技术,并对其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该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在绵阳地区的有力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多个水稻品种在稻渔(蟹)共作条件下的生育进程、株型与抗倒性、茎蘖成穗与干物质积累、抗病性与抽穗期避螟、产量与品质特点,初步筛选出86优8号、常优1号、华粳3号、武香粳14号等适宜江苏里下河地区及同类地区稻渔(蟹)共作制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