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为评价贫困地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本研究基于2014年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独山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消除混杂因素及样本选择偏差和管理选择问题等的影响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的效应为0.45%左右,但影响不显著,而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效应为2.76倍左右,具有稳健的显著正向影响。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比,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高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5倍左右。建议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励农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业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对云南省孟连县有关乡镇农户林业信息和技术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和技术的供给方式以及农户对林业信息和技术的需求特点.调查表明,林农对林业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日趋强烈,并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农户获取林业生产经营信息和技术手段落后,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农户的需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部门针对农户实际需求提供技术信息,加大个性化信息服务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5年浙江省林业重点县(市)农户抽样调查,运用统计描述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民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户均耕地面积对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否户主、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转入耕地比例这3个因素对农民有机肥施用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林区抽样调查背景,针对性地提出集体林区有机肥施用补贴政策,并通过提高地权稳定性、加强废弃资源利用和农民宣传教育达到增加农民有机肥施用意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收益—成本权衡理论,构建了农户减灾收益与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森林灾害减灾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郊区72.11%的农户有减灾需求,尤其对村集体帮助、政府救济和森林保险等减灾措施的需求较大,火灾、风灾和病虫害是影响农户生产生活的最主要灾害类型。农户对减灾措施的认知程度、风险偏好、林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三年内受灾严重程度和对政府防灾救灾体系的满意程度对减灾需求影响显著;而农户家庭年均纯收入、林业生产人数、对减灾措施了解程度、林地规模、林地质量、林地位置、树种及3年内受灾次数对减灾需求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通过提高农户对减灾措施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农户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建立健全林业防灾救灾体系是实现对林业防灾减灾措施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林业技术推广是林业科研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的重要环节,其中农户是林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探讨农户对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具体需求,从而针对性开展林业技术服务,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农户林业技术推广服务需求的现状、影响因素、优先序进行分析,并结合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民田间学校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意识影响的净效果。【结果】目前条件下,北京市农民在番茄生产上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比例还不足20%。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使田间学校学员采用环境友好灌溉技术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14.7%,而采用环境友好施肥技术农户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8.3%。【结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产上较多地采用了环境友好型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与规模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对雇工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针对雇工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从雇工劳动视角分析其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梳理粮食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的瓶颈制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黑龙江、浙江、四川3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不同前沿面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雇工劳动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雇工生产在粮食生产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44.7%的样本农户进行雇工生产,规模经营户的雇工需求尤为突出。农户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85.11%,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但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并不明显;农业雇工投入比例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效应趋势,雇工投入比例在25%~50%区间内,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控制变量方面,户主受教育年限、人均纯收入和地块面积对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地规模、地块距离家的距离、地块受灾和差的土壤质量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开拓新型经营方式、建立有效劳动监督激励机制与"农业CEO"管理机制、重视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来自滇西南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杂交玉米技术对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农户收入决定因素和农户生计策略决定因素,并采用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测度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杂交玉米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0.5%;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粮食作物收入增加2.5%。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效应仅为0.005。【结论】在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技术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不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产效率是关系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林业生产效率进行科学地测算与分析,真实反映林业生产效率的实际状况,以期为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以竹林生产为例,基于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10户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农户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中,户主受教育年限、竹林收入比例、家庭从事竹林生产人数、家庭经营竹林地块数对竹林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参与竹林生产技术培训、林权证的获得对竹林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影响后,样本户竹林生产平均技术效率由0.537下降为0.436,平均纯技术效率由0.602上升至0.803,而平均规模效率则由0.891下降至0.556;竹林生产规模报酬均处于递增阶段。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降低竹林地细碎化程度,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竹林生产投入要素,进一步明晰竹林地产权,加大对农户竹林生产技术培训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保定市林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从林改对农户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收入以及保定市林业总产值的影响3个方面对保定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制定集体林改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1年四川省雅安市退耕农户商品林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商品林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受到退耕还林补偿金额、农户到最近乡镇的距离和受教育程度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但是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商品林生产效率仅具方向性影响,且不显著。四川雅安地区农户商品林生产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之后,其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486 3。造成综合技术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不高,且区域间差异较小。相关政府部门应引导农户把退耕还林补贴资金投向退耕地商品林经营,以改变生产要素粗放配置现状,改善退耕还林地区商品林资源富裕地区农村道路条件,以实现退耕农户对推广的商品林经营技术的充分利用,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地区农民技术培训力度,以提升农户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技能,从而提高退耕农户整体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农户林业经营差异化是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林业经营结构中的重大变动。以福建林区农户用材林经营为例,在农村用材林经营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以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为基准,对农户用材林经营进行分类研究,试图能够较全面地展现出农户用材林经营差异化的特点,并解释其经营差异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集体林权制度在发展中不断暴露出弊端,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林业收入,为此,国家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规定了农村集体林区中林业资产的所有权问题,以此来实现农民增收。但改革是把双刃剑,其在落实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利与有弊的影响,为此,文章仅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此次改革能否真正实现农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户林地流转有利于解决林地经营分散问题,形成林地的规模化经营。农户的人力资本对其林地流入的影响举足轻重,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户的林地流入行为,有助于为解决林地流转问题寻求科学的路径。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结合林地经营的特点,利用浙江省开化和建德两县(市)173个有效农户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及流入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平均年龄在10%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林地流入行为有显著负影响,随着年龄增加,农户受创造力下降的影响大于林业生产能力增加的作用;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面临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对林地流入的影响短期无法显现,导致农户教育投入对林地流入影响不显著;农户健康医疗投入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和流入的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医疗支出每增加1.00万元,农户多流入1.20 hm2林地;林业劳动力比例越高农户流入林地的面积也越高,农户实际营林面积越大越促进林地流入。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林业专业知识的培训,完善基本医疗设施建设、降低农民看病成本,以及完善农村林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以林业企业为代表的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问题,迫切需要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优良的产业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林区林业从业人员人数众多,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偏低,受林区经济条件所限,传统的培训模式培训覆盖率低,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微课”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解决林业领域培训面不广、培训资源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微课”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林业经济教育培训模式,围绕林业经济发展形势,构建起以丰富林业经济知识、增强实用技能为目标的微课程培训模式,提高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林业技能,将成为林业培训及林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用能源和生活用能源两个角度,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能源消费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影响林权制度改革效果的两个外部因素,即收入水平和环境意识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展望,为巩固林权改革对优化农户能源消费结构的推动作用,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区经济,加大补助力度,提高林农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仿野生天麻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天保工程的得以实施,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都面临着减少采伐或禁止采伐的局面,所以林区职工和林农的生产、生活方式必须从根本转变,充分林业自身资源优势,最大发挥林地的生产率和产出率,保持林区的生活稳定。本文利用野生天麻进行人工栽培,并对栽培技术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林区的多种经营发展提供一条致富渠道。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给治理北山林区病虫害带来了更好的技术,森林病害虫工作的核心应转为综合防治。作为经济发展组成部分的林业生产,保证了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对其隐藏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本文基于林业病虫害的直接表现,讨论了预防林区林业病虫害的必要性,并以小蠹虫为例研究了北山林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了北山林区林业病虫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南方集体林区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一个特殊部分,在当今农村经济正转入第二步改革之际,迫切需要总结分析山林经营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本文总结分析林业经营特点,山林的发包和承包以及承包者的商品生产者身份问题;探讨林业地租、山林永佃制以及林业合作经营,为集体林区第二步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浏阻莳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首创采伐指标分配、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三项配套改革,有效激发了林农致富活力。2011年前4个月,实现林业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0.8%,重点林区农户林业收入比重达50%以上,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