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育种史概述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自己培育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培育起始期可以追溯到1936年,吉林、内蒙古和河北的毗邻草原曾引进乳用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强化了杂交改良,1973年成立了三省区草原红牛育种协作组,采用了冷冻精液技术,促进了该品种的育成。后又引进了加拿大和美国的乳肉兼用型短角牛,提高改良速度。1979年草原红牛育种委员会成立,次年着手自群繁育。1985年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  相似文献   

2.
笔者调查了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近年来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引导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草原红牛自1985年育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肉用性能,于1994年开始在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开展了利木赞杂交改良草原红牛试验,显著地提高了草原红牛的产肉量。笔者就利草F1育肥牛体尺性状与部分肉用性状的表型相关进行分析研  相似文献   

4.
草原红牛产肉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原红牛产肉性能的观察于洪春(吉林省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137200草原红牛是肉乳兼用型品种,因各地育种进展不一致,对其品种特征的认识尚不统一,尤其对该品种产肉性能很少有详细报道。为此,特发表我们观察结果。材料与方法1.供试牛的选择及肥育在吉林省通...  相似文献   

5.
草原红牛属肉乳兼用型品种,其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30多年努力,于198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定名为中国草原红咎。它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强、抓膘快、遗传力稳定等优良特征,适合于草原地区粗放管理的经营方式饲养,要以作为草原地区的首推品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榆县三家子种平繁育场是吉林省唯一的草原红牛育种核心基地.主要培育和销售中国草原红牛、这个场始建于1958年.全场占地75(x)公顷、现有职工64O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ILI人。目前有耕地333.9/k顷.存栏牛1585头.其中基础母牛695头。中国草原红牛属内乳兼用型牛种。该牛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3500千克.乳脂率在4.()%以上。据试验.通过育肥后.18个月龄公牛体重可达500千克以上.其净肉率为43%.是适合于农牧区发展的优良牛种。自衣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这个场通…  相似文献   

7.
草原红牛是吉林、内蒙古、河北、辽宁北方四省区联合培育的兼用型新品种牛。1985年通过国家农业部鉴定、验收.并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系草原红牛培育工作始于1958年*198.1年通过省级鉴定、验收.l蚊5年获吉林省科技进卡特等奖。1.品种特性:草原红牛是明英国兼用短角公牛为父本.当地蒙古牛为母本进行级进杂交至第二K或三代.选择理想型横交固定培育而成。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耐粗饲.抗病力强.乳脂率多、遗传力强等特点。2.外貌特征:草原红牛全身被毛为深红色.头清秀、角向前上方弯曲.呈…  相似文献   

8.
草原红牛是我国北方(吉林、河北、内蒙)即将育成的一个适于草原地区放牧饲养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牛。我省的草原红牛育种区现有草原红牛和不同代数短角杂种牛174,200头,基础母牛约6~7万头,农村对这些牛仅用做繁殖,基本上没有开展挤奶活动,改良牛的产奶潜力没有充分得以发挥,在经济上对国家和个人都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白城草原牧区是东北草原区松嫩草原的一部分,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盛,是我省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培育“东北细毛羊”、“吉林马”、“草原红牛”和“中国美利奴羊”的育种基地。建国以来,不仅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提供了大量的畜牧业产  相似文献   

10.
白城地区黄牛改良工作自1958年开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了。改良较早的通榆县已经进入横交育种阶段,肉乳兼用草原红牛新品种已初具雏型,育成在望。1975年引进海福特、安格斯、西门答尔肉用短角等国外肉牛品种,应用精液冷冻新技术,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黄牛改良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肉牛外贸  相似文献   

11.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12):64-64
草原红牛是吉林、内蒙古、河北、辽宁四省(区)协作,以引进的兼用短角公牛为父本,我国草原地区饲养的蒙古母牛为母本,历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3个阶段,在放牧饲养条件下育成的兼用型新品种。1985年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草原红牛是一种珍贵的北方肉牛品种自然资源,具有产肉量高,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对发展赤峰市畜牧业经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回顾了草原红牛在赤峰市的历史,详细分析了其现状,系统地阐述了草原红牛保种的必要性,并归纳了对草原红牛的保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中国草原红牛培育及选育提高进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介绍了中国草原红牛的培育过程及育成后的选育提高进程。经选育后的吉林中国草原红牛(含1/4丹麦红牛血)3胎泌乳期244.39 d,提高9.59%;产奶量(3~5胎平均)3145.88 kg,提高了89.21%;最高个体产量5329.85 kg,提高了59.34%。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含1/4利木赞血的吉林中国草原红牛胴体重提高8.13%,屠宰率提高3.24%,净肉率提高4.57%,眼肌面积提高15.25%,骨率变化不大,胴体脂肪覆盖度略有下降,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微卫星标记在草原红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卫星标记在草原红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采用了6对微卫星引物,引物IDVGA2、IDVGA46、TGLA44、BM1824、ETH225、BM2113扩增出的条带数分别为6,6,6,4,4,2条,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O.7223,0.7493,0.6713.0.5849,0.6715,0.5089,说明草原红牛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该试验绘制了草原红牛的微卫星图谱,为其夸后的育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发展牧业,草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治理草原的沙化、碱化和退化,合理有效利用草原呢?吉林省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 三家子种牛繁育场建于1958年,建场目的是为了培育草原红牛。目前种牛场共有草原红牛1500多头,草原75000亩,其中采草场40000亩,放牧场35000亩。对于草原的管护和利用,他们形成了一整套办法。 一是把采草场和放牧场严格分开,采草场不放牧,放牧场实行轮牧。  相似文献   

16.
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增重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草原红牛育成后,肉用性能亟待提高,因此我们搞了用利木赞杂交的试验。试验从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的育肥效果观察,可以看出:杂交后利×草F1的增重效果明显优于草原红牛,且适合于草原地区放牧饲养,此杂交组合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木赞牛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红牛是我国自主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乳脂率高、肉质好、遗传力强等突出优点,但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及国内黄牛品种相比还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产肉性能偏低等不足。为了提高草原红牛肉用生产性能,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丹麦红牛和利木赞牛等对草原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本研究就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全面分析,为草原红牛肉牛新品系的选育与品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草原红牛是分布于吉林,河北、内蒙古的一个肉乳兼用型品种。在终年放牧,仅冬季补饲干草500—2500公斤、青贮1000—1500公斤、精料300  相似文献   

19.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19):23-23
在二十年推广红牛的工作中,他的足迹踏遍了东北草原,在红牛的养殖发展史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样一个名字——于洪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中国草原红牛介体复合物亚基4(MED4)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影响,实验以118头20月龄的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测序的方法对草原红牛MED4基因第7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利用SPASS 20.0软件分析MED4基因SNP位点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原红牛MED4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