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含盐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土壤含盐量与棉花产量及棉花株高、单株有效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铃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盐量低于0.24%时,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促进作用;含盐量高于0.24%时,盐分对棉花开始产生不良影响,超过0.50%时对棉花的危害逐渐加重,超过0.70%时棉花产量仅为土壤含盐量为0.17%时的47%,单株有效铃数仅为其48.7%-52.8%,株高为其43.6%-47.8%。土壤中盐分各组分与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盐分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耕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危害较大,为了新疆棉花保持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次研究通过滴施土壤调理剂相关试验,分析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施土壤调理剂可提高保苗率且加快棉花生长发育进程,棉花个体生长发育得到了保障,也降低了蕾铃脱落率。本试验处理4棉花产量中最高籽棉产量达到了5 446.35 kg/hm2。在一定范围内,滴施土壤调理剂用量与棉花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涂土壤盐斑观测及大麦棉花耐盐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2年对上虞市新围海涂土壤的盐斑中心及外围含盐状况和大麦、棉花的生长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以氯化钠为主的滨海盐土,心底土含盐量高,0 ̄20cm土壤盐分变化快,难以作为作物的耐盐指标。0 ̄100cm土壤含盐量相对稳定,大麦在0.25%以下能正常生长,棉花在0.3%以下能正常生长,可作为制订种植计划时作物耐盐的土壤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鲁棉6号及棕壤、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为试验材料,进行棉花自然吸收稀土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发育的早中期,叶中的稀土含量和吸收量均高于茎和根。在成熟期根中的稀土含量和吸收量均达最高值。叶和茎的稀土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中变化较平缓,而根的稀上含量变幅较大,呈前高中低后又高的变化趋势。稀土在棉花发育的花龄期有较强的活力,提示我们施用稀土应在生长的早期。土壤的稀土含量状况和其他农化性状也影响着棉花对稀土的吸收。与棉花叶片稀土含量的临界值相比较,4种土壤均需要施用稀土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河滩地和盐碱地的土壤肥力,实现其植棉减肥增效,在连年种植棉花的河滩沙地(原阳点)和低肥力盐碱地(开封点)进行了棉花和紫花苜蓿间作同时播种(JT1)和棉花现蕾后套种紫花苜蓿(JT2)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探索在不减少棉花产量的前提下适宜的间作或套种紫花苜蓿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CK)相比,JT1处理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明显限制,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铃数和铃质量明显降低,单铃不孕子数增加,两试验点子棉产量分别显著减少了20.55%和22.03%;JT2处理棉花生长发育受影响不明显,减产不显著。就两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看,两试验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测定时期均较CK显著增加,两试验点土壤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CK显著提高,拔棉柴后,两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棉田土壤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下茬棉花减肥增效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可见,棉花和紫花苜蓿同时播种间作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使棉花子棉产量较单作棉花显著减产,而在棉花现蕾后套种紫花苜蓿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子棉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同样达到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种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棉粕对盐碱化土壤改良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新疆现在主要栽培作物棉花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田间控制试验,设计在不同的盐化和碱化土壤施用棉粕,取样不同生育期土壤调查土壤中的理化性质,结合棉花产量,分析棉粕改良盐碱化土壤。【结果】施加棉粕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pH、EC,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表层中度盐化土壤容重下降最高为16.1%,轻度以及重度碱化土壤pH下降明显,盐化土壤EC下降比碱化土壤下降明显,土壤阳离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棉花产量有效提高。【结论】棉粕对盐碱土改良效果明显,添加棉粕改良能够降低盐碱化土壤容重、pH、EC、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可有效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对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的效果不同,棉粕对盐化土壤的改良措施在于降低土壤EC,对于碱化土壤的改良措施为降低土壤pH。盐碱地土壤pH、EC过高是抑制棉花产量的主要原因,添加棉粕能够缓解盐碱胁迫下对棉花的伤害, 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湿热灭菌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土壤湿热灭菌,研究灭菌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灭菌处理后连茬(连续种植12 a)棉花死苗率降低26%,病株率降低43.0%。灭菌处理后,连茬棉花株高、干物质重前期增加,分别增加30%和26.2%,但后期减少,株高降低12.7%,地上部干物质重减少66.7%,地下部干物质重减少44.5%。土壤生物学因素不仅是导致棉花连作减产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养分循环,促进棉花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棉花秸秆还田对棉花植株生长和土壤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前人研究,总结发现棉花秸秆还田可以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微生数量、促进土壤细菌的活性和酶的活性。此外,秸秆还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哪种还田方式更为高效、适宜的还田时间、还田量及如何预防还田带来的毒害问题等。最后,本研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棉花秸秆还田高效利用和棉花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13-116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粮棉轮作种植模式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促进了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无论是在旋耕条件下还是在深翻条件下,棉花株高、真叶数、果枝数、蕾铃数、单铃质量均较连作有不同程度提高,籽棉产量在旋耕与深翻条件下分别较连作提高4.5%与2.6%。土壤深翻前期抑制棉花生长,棉花株高、真叶数均低于旋耕处理,但棉花中后期优势明显,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质量均高于旋耕处理,籽棉产量在连作与轮作条件下分别较旋耕处理提高4.0%与2.1%。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相结合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以转Bt基因抗虫棉晋棉26号和其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普通棉花品种晋棉7号为材料,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生理菌种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晋棉对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某些生育期显著高于或低于普通非转基因棉花,或者差异不显著。因此,转基因安全评价需要对土壤微生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土壤紧实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2-1995年在江苏农学院农场对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容重盆栽。连续4年结果表明,土壤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 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经济系数排居首位,极显著超过容重1.5g/cm^3处理。因此,容重1.2-1.3g/cm^3是棉花形成高生物学产量、较高经济系数,从而达到最高经济产量的理想土壤实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而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P<0.05),真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却显著低于常规棉花(P<0.05)。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在花期和铃期显著增加,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在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Simpson指数在花期和铃期则显著低于常规棉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期转基因棉花和常规棉花对31种碳源的利用差异较大。转基因棉花在苗期和蕾期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胺类,花期和铃期对糖类、羧酸类和双亲化合物类的利用分别较常规棉高;吐絮期转基因和常规棉花对所有碳源的利用均较低,其中转基因棉花对糖类和羧酸类的利用高于常规棉花。研究结果显示,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花在花期和铃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显著,其与转Bt基...  相似文献   

13.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获,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隔根,但仍低于纱网隔根。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相似文献   

14.
于1992~1995年在江苏农学院农场对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容重盆栽。连续4年结果表明,土壤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经济系数也排居首位,极显著超过容重1.5g/cm3处理。因此,容重1.2~1.3g/cm3是棉花形成高生物学产量、较高经济系数,从而达到最高经济产量的理想土壤紧实度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以转Bt基因抗虫棉晋棉26号和其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普通棉花品种晋棉7号为材料,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生理菌种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晋棉对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某些生育期显著高于或低于普通非转基因棉花,或者差异不显著。因此,转基因安全评价需要对土壤微生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垦区种植棉花,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逐渐推广,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我们针对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盐分、水分、养分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滴灌土壤脱盐碱技术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花土壤区系微生物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张亚平 《甘肃农业》2006,(6):125-126
随着转基因技术日益大规模的应用于农业,转基因棉花也得到快速发展,有关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对转基因棉花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碱是制约棉花高产的障碍因素,为降低土壤盐分,我团对禾康盐碱剂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覆膜宽度对棉花全生育期内0~6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含水率及土壤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监测土壤中水分、温度实时状况。同位监测连续6个土层深度(每10 cm一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以及连续6个土层深度(每10 cm一层)的土壤温度。根据棉花生育阶段,分别读取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每天地温以及水分变化,分析4.4 m超宽膜与2.05 m宽膜对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4.4 m超宽膜与2.05 m宽膜在0~60 cm土层深度下的地温日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温度在地面表层和地下10 cm处主要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棉花生育后期时,不同土层的温度逐渐下降,4.4 m超宽膜的土壤温度较2.05 m宽膜滞后。从棉花苗期到花铃期,中层土壤深度以下的平均温度与平均含水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结论】超宽膜有增温保水的能力,可以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加快棉花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可用于新疆北疆地区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20.
施用工业污泥对梅花产量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施用工业污泥对棉花产量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污泥的施用有降低棉花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趋势,该污泥的施用能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别是Pb、Cd的含量,而且主要是以非交换态的形式增加;但土壤中总重金属含量并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级土壤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