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株型特征与产量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株型特征、生长动态、光合能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产量形成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型间有明显的差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节数和茎粗的最大生长速率较大,出现时间较晚,能促进干物质的后期积累;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铁丰29号和沈农6号的叶柄角度较大,分枝角度较小,利于光在作物群体内的分布,冠层光合速率较高,能加速光合产物的形成.在人工光源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光合速率高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但两者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表明:在生育期相近的品种中,无限型大豆的特点是:苗期根系发达,开花期较早,结荚快,开花结荚期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R2-R5阶段;有限型及亚有限型大豆的特点是:开花较晚(尤其是有限型),开花的前中期结荚缓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R3-R6阶段,其中以R5-R6期为最重要。在高产栽培中,无限型品种应重点促进其初花后10~30 d期间的生长发育,而有限及亚有限型品种则应重点促进其初花后20~40 d期间的生长发育,这样会对提高大豆的产量起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进展及育种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的形态、生态和育种习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豆的结荚习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分类标准、生物学性状差异及原因、地理分布、生育规律、影响产量的因素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育种方向。旨在为大豆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卢菊华 《作物研究》1993,7(1):23-25,33
本文以湖南收集整理的574份春、夏、秋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对生育日数与自然条件、植株高度与耕作方式,叶形与花色、粒形、粒色、子粒大小以及生长、结荚习性和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归类分析,初步揭示了湖南大豆品种的特点,为今后更好地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种产量稳定性研究:Ⅱ.多年份品种产量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佩占  闫日红 《大豆科学》1998,17(4):292-298
1989-1993年以不同熟期不同结荚习性的九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公主岭研究了大豆品种籽粒产量稳定性与品种生育期,结荚习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即生育期间5-9份降水量为370-740mm,有效积温在3000℃左右时,以中熟,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为最稳产。在不同气候条件的年份组合的平均表现不,中熟品种的稳产性比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好,但中熟品种中3种结荚习性间的稳产性差异不明显。在  相似文献   

6.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个主要的形态性状,在育种上,已被国内外许多育种工作者所重视。Thseng与Hosokawa(1972)用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杂交,结果表明:全株荚数、主茎节数、主茎荚数、每株粒重等有明显的超显性现象,而结荚习性及其它性状只有部分显性。对于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其生育日数及早熟性的遗传研究较少。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结荚习性杂交对其后代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遗传关系,为培育早熟高产品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黄淮地区36个夏大豆品种及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生育特性、开花结荚动态及产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单株产量与粒数、荚数、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主茎节数、荚数、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结荚高度对产量有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早花型品种产量水平较高,高产品种均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其产量空间分布为垂直分布均匀型和水平分布主茎型.  相似文献   

8.
选择东升1号(无限结荚习性)和黑河43号(亚有限结荚习性)两个品种,利用不同时期的不同温度,探讨温度对大豆生育进程的影响,确定大豆各生育进程所必需的积温和日数,为在指导大豆生产时选择品种和确定播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子粒比重与生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纬度、不同品种类型大豆子粒比重有差异。随着纬度的增加 ,春大豆子粒比重增加。同一产地大豆子粒比重春豆 <夏、秋豆 ;但变异系数春豆 >夏、秋豆。大粒子粒比重不如小粒种子 ,大豆百粒重、体积和比重均呈显著和不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子粒比重和生育日数、结荚日数呈正相关和开花与结荚日数二者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 ,缓慢的鼓粒速度有利于增加大豆比重。在大豆生育阶段子粒比重和日照、温度关系由显著的正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和温差由负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长日照、高温、较小温差 ,在生殖时期短日照、较低温和大的温差有利大豆干物质积累。大豆子粒比重的变化与品种的遗传型本身和物质积累时的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若虫在夏大豆植株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烟粉虱若虫在22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植株上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若虫在夏大豆植株上的总体分布集中在中上部,占总数的83.1%,中部与上部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上烟粉虱若虫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要分布在上部,上4叶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57.7%;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要分布在中上部,第11叶至第16叶上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53.1%;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中5叶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39.6%,上5叶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41.4%.由此可以看出,化学防治烟粉虱的重点部位是大豆植株的中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11.
张孟臣 《大豆科学》1998,17(3):236-241
通过对17个有限、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的研究结果,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夏大豆品种生育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生殖器官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当早熟品种生育重心进入鼓粒前的中、大荚形成发育过程中(相当于R4阶段)时,晚熟品种的相对时期还处在花和幼小英  相似文献   

12.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关,其中,前3者为正相关,其余5性状为负相关;结荚节位和主茎直径变异极显著,分枝数变异显著,但与荫蔽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主茎节数和单株瘪荚数变异不显著。选择受荫蔽影响显著且与荫蔽相关性显著的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7个性状为指标性状,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采用综合方法评定大豆种质的耐荫性,将耐荫性鉴定级别划分为五级。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旱性鉴定指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播种,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花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大田试验对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重、地上干物重和根干重等生态形态指标及相对电导率、RWC、光合速率、各种保护酶的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都可作为抗旱性综合评定的指标性状.生理生化和形态多个指标相结合进行品种的评价和选择是较好的抗旱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河套地区麦后复种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种植模式调整,本试验用黑河35、黑河44、黑河49极早熟大豆品种进行麦后复种试验,设覆膜和未覆膜2种复种处理,大豆生长发育期内调查测定其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品种的相同时期覆膜种植的大豆株高、小花数、成荚率、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都高于或显著高于未覆膜的。覆膜种植黑河49的株高、小花数最高,分别达40.87 cm和35.86个;覆膜种植黑河44的豆荚数最多、成荚率最高,分别达15.98荚和44.60%;覆膜黑河44的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达6.53 g、13.71 g和1 469.3 kg·hm~(-2),显著高于未覆膜种植的3个品种。麦后复种大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春种大豆,且覆膜处理高于未覆膜。覆膜种植黑河44和黑河49较其它处理表现优良,是河套地区较好的麦后复种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研究:Ⅰ.连作对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锌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锌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吸收积累的锌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大豆营养关键期“盛花-结荚-鼓粒期”表现极明显。  相似文献   

16.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扁茎大豆、中国有限结荚习性大豆7514及其杂交后代新品系94-1-1、94-1-6某些生理特性及部分产量构成因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新品系材料从结荚期开始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亲本。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显示,后代材料类似于美国扁茎大豆,与中国普通大豆差异较大。2.比叶重的变化也表明,后代材料高于美国扁茎与中国普通大豆7514,尤其在结荚期和鼓粒期表现更为突出。3.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表现为,前期差异不大,从鼓粒期开始,后代材料明显优于亲本。4.新品系与亲本材料相比具有特异的花序性状和叶片着生态势以及生殖生长期较大的光合速率,从而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  相似文献   

18.
高产广适大豆新品种黔豆12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适宜贵州省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高产、广适大豆新品种,以本地不同生态区域的地方品种资源材料作为亲本,按系谱选育法选育出高产、广适的春大豆新品种黔豆12。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3 073.20 kg·hm-2,蛋白质含量43.76%,脂肪含量19.2%。生育期114.2 d,株高50.5 cm,主茎节数12.9个,分枝数1.95个,单株荚数36.35个,单株粒数65.05粒,单株粒重13.95 g,百粒重24.05 g。紫花,灰毛,有限结荚,株系收敛,叶片椭圆,种皮黄色,种脐褐色。中抗大豆花叶病毒,适宜在贵州省不同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