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菜豆品种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蕊  吴华  郭瑞  刘琴  潘磊  李佳楠  胡志辉  陈禅友 《园艺学报》2015,42(11):2163-2173
菜豆中植物凝集素、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内源物。以56份食荚菜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鲜荚中4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菜豆品种群体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植物凝集素含量(均值为1.743 mg·g~(-1))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值为1.680 mg·g~(-1))变异系数均在100%以上,品种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但在极高和极低区域均有品种间断分布,出现了品种水平的数量等级差异;皂苷含量(均值为3.730 mg·g~(-1))和植酸含量(均值为3.102 mg·g~(-1))变异系数均低于41%,品种频率分布曲线呈近正态分布,主峰明显,双尾有低频率连续分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凝集素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56份菜豆品种划分为3个品种群,近80%品种聚于抗营养因子中等水平品种群,近12%品种居于较低水平。由于菜豆植物凝集素是食用致毒性的主要内源物,同时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均与菜豆田间抗病虫性密切相关,预示着筛选出极低水平植物凝集素的菜豆品种是可行的,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其田间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2.
菜豆植物凝集素(phytohaem agglutinin,PHA)是重要的植物抗营养因子,也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前期对233份食荚菜豆商品成熟荚PHA含量性状检测的基础上,选取PHA含量差异明显的6个菜豆品种作亲本,通过人工杂交和后代培育构建了4个杂交组合的F_1和F_2遗传群体。同期开展亲本及各遗传群体田间试验,测定各单株商品成熟荚的PHA含量,并进行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_1群体内单株间商品荚PHA含量变异均较小,但不同亲本杂交后其杂种优势强度明显不同,显性度分析表明该性状主要为单一亲本不完全显性遗传;F_2群体内单株商品荚PHA含量水平均呈极显著差异,表明在F_2该性状出现明显分离,不同组合间分离程度不同;F_2群体依PHA含量水平的单株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多偏离中亲值,曲线两尾均有单株分布,表明在该世代分离出了较为极端PHA含量的单株,这为选育低(高)水平PHA品种提供了机会;菜豆PHA含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95%以上,说明相关基因型效应在该性状决定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菜豆豆荚PHA含量性状遗传属数量性状遗传,且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本试验从F_2群体分离出的PHA含量极低的重组体中筛选出兼具优良综合性状的单株6个,实现了低PHA水平菜豆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糖酸组分与含量及主要品质差异,以江西省南城县自然保护区境内采集的32份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技术对其软熟期果实糖酸组分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供试材料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测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的主要糖组分中以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少。果糖含量最高达5.97 mg/g(MG24),最低为2.06 mg/g(MG3);葡萄糖含量最高为5.21 mg/g(MG24),最低为0.52 mg/g(MG11);蔗糖含量最高为2.49 mg/g(MG36),最低仅为0.29 mg/g(MG14);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糖含量最高为12.14 mg/g(MG24),最低为3.01 mg/g(MG11),具有显著性差异。供试材料的主要酸组分为奎尼酸,其次为柠檬酸。奎尼酸含量最高可达1.17 mg/g(MG14、MG15),最低为0.39 mg/g(MG24);苹果酸含量最高为0.41 mg/g(MG12),最低为0.15 mg/g(MG17);柠檬酸含量最高为1.37 mg/g(MG6),最低仅有0.35 mg/g(MG...  相似文献   

4.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武杂3号,前作为大豆,供试土壤类型为粘心两合土;耕层土壤理化性状为:有机质含量20.38g/kg、全氮含量1.36g/kg、有效磷含量18.20mg/kg、速效钾含量196.4mg/kg,pH值为8.07。化肥为尿素(N含量为46%)、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和硫酸钾(K2O含量为50%)。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301份葡萄种质为供试材料,进行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明确其分布规律,筛选富含可溶性糖的优异葡萄资源,为葡萄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规律总结。301份葡萄种质中,葡萄果实总糖含量的变化范围是从75.98 mg/mL(山葡萄N43-3)到229.45 mg/mL(赤霞珠);94.35%种质的甜度值变化范围在120~270之间;78.07%种质的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2.00%种质的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相近(两者之差≤1 mg/mL),另有19.93%种质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为0~28.11 mg/mL。沈农香丰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极为接近,二者含量仅相差0.03 mg/mL。黑佳酿、雷司令和阳光玫瑰等27份种质为果糖含量、甜度值较高的优异资源,可用于鲜食和制汁;赤霞珠、法国蓝和灰比诺等种质为高果糖、高葡萄糖的优异资源;金田翡翠的蔗糖含量在301份种质中最高,为28.11 mg/mL,可作为高蔗糖亲本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6.
菜豆荚壁纤维(pod wall fiber,PWF)含量直接影响食荚菜豆的品质。为了研究菜豆种质资源的PWF含量差异,采用α-淀粉酶前处理,利用中性洗涤剂法测定了250份菜豆种质在荚绿熟期的PWF含量。结果表明,250份菜豆种质的PWF含量分布在12.5%~38.1%之间,其中PWF含量最高的种质是CIAT蓝,最低的是翻白眼,不同菜豆种质的PWF含量存在较大变异。采用SPSS聚类分析方法将250份菜豆种质按PWF含量分为3类,高PWF含量(31.1%~38.1%)10份,中PWF含量(22.3%~29.9%)53份,低PWF含量(12.5%~22.2%)187份;高PWF含量和中PWF含量的菜豆种质不适宜作为蔬菜食荚,而低PWF含量的菜豆种质品质更佳,可以作为蔬菜食荚。  相似文献   

7.
对供试的21份菜豆种质资源材料的幼苗采用下胚轴双孔注射法进行接种菜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xporum f.sp.phaseoli),接种7 d后调查下胚轴维管束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其中感病材料2份;中抗枯萎病材料11份;抗枯萎病材料7份;高抗枯萎病材料1份.  相似文献   

8.
以4份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为试材,于2013年7~8月,测定了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果胶和维生素C等9类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材料间的差异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和高低次序为:可溶性固形物(95.8mg/g)可溶性糖(61.62mg/g)还原糖(30.63mg/g)果胶(3.99mg/g)淀粉(1.46mg/g)粗纤维(1.39mg/g)蛋白质(0.52mg/g)多糖(0.145mg/g)维生素C(0.0601mg/g);材料间可溶性固形物、多糖、纤维素和维生素C含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余营养物质含量未达显著差异;材料"M-2"的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8342,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保存的10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4项果实品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素含量范围在1.70~6.10mg/g,色价范围在2.05~28.81,总糖含量范围在13.03~50.69mg/g,干物质含量范围在6.79~25.02g/100g;对辣椒素含量和色价这2项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根据遗传距离将109份辣椒种质资源归类为4大群组,其中,第Ⅰ类群为品质极高型辣椒材料共6份;同时,利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10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素、色价、总糖和干物质含量这4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值按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最终综合评估得到品质排名前10位的辣椒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江西省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并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种质,为野生猕猴桃资源保育及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2017—2018年对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进行收集与评价。结果表明: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其中以野生毛花猕猴桃居多,占收集种质的78.88%。2年共收集161份野生猕猴桃种质,其中毛花猕猴桃雄株77份、雌株50份;中华猕猴桃雄株6份、雌株14份;长叶猕猴桃雄株3份、雌株11份;野生猕猴桃种质分布海拔跨度为636~1 041 m,雌雄株交叉分布。从供试野生猕猴桃种质中挖掘出20份单花药花粉数均大于6 000个、雄蕊数均大于120枚、花粉活力均高于80%的优良授粉雄株种质;3份大果型种质,其单果质量为20 g以上;3份高干物质类型种质,其果实软熟后干物质含量均大于17%。该研究可为后期优良种质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