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艳梅  陈荣贵 《蔬菜》2015,(3):74-75
近年来,大棚蕹菜灰霉病频发,给农民造成一定损失。为更好地防治蕹菜灰霉病,介绍了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蕹菜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吉安大叶空心菜又叫吉安大叶蕹菜,是江西省吉安市优良的蔬菜地方良种。近年来,随着大棚空心菜生产面积的逐年增加,蕹菜白锈病由原来的零星少量发生转变成为害蕹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严重年份发病面积达60%,流行时不但减少产量还降低品质,严重威胁吉州区的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安福县地处赣中,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近年来,随着早春大棚蕹菜(空心菜)生产面积的逐年增加,蕹菜白锈病由原来的零星少量发生转变成危害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严重  相似文献   

4.
蕹菜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严重时经济损失达50%以上。福州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甲霜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由于连年大面积单一多次使用,最近几年防治效果降低。为此,笔者引入43%好力克悬浮剂,并就其对蕹菜白锈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药效试验,以期解决生产上蕹菜白锈病防治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蕹菜的生长、提高其品质,为优质蕹菜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指导生产。本试验对蕹菜喷施0.01、0.04、0.07、0.10、0.13 mg/L五个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并与清水作对照,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蕹菜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07 m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好,最有利于蕹菜生长,蕹菜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单株质量最大,品质较好。0.13 mg/L处理的蕹菜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0.6 mg/g。总体而言,喷施0.07 mg/L的油菜素内酯对蕹菜的生长和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蕹菜是益阳地区蔬菜传统主栽品种之一 ,但近年来蕹菜白锈病已成为该地区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也为害根 ,一般发生年份减产 15 %左右 ,1999年发病最重 ,造成减产 4 0 %~ 6 0 % ,严重影响了商品外观和食用价值。1 发病症状蕹菜白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正面产生黄色疱斑 ,叶背对应着生白色隆起状疱斑。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绿至黄色斑点 ,后病斑扩大 ,逐渐变为褐色。同时叶背面对应着生白色隆起状疱斑 ,近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 ,有时连接成较大的疱斑 ,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叶片受害严重时病斑密集 ,病叶出现…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蕹菜品种间花期不遇、有性杂交困难的问题,通过对渔场蕹菜、泰国大叶蕹菜、汝城蕹菜和长沙藤蕹4个蕹菜亲本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观测和11 h·d-1短日照调控蕹菜品种的花期,并开展了蕹菜品种间有性杂交。结果表明,蕹菜自然光周期条件下现蕾期为8—11月份,刈割发芽后短日照诱导11~13 d现蕾,现蕾至开花11 d左右,单花开放时间约12 h;开花当天09:00—13:00花粉活力最高,11:00—13:00柱头可授性最强;渔场蕹菜和长沙藤蕹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值)基本一致,但长沙藤蕹在控制授粉试验中表现为自交不结实;花粉粒为球状或帽状,表面布满尖刺;以籽蕹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最高可达75.00%,结籽率高;长沙藤蕹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最高可达6.00%,结籽率为0。综合分析表明,蕹菜繁育系统倾向于异交混合交配型,11 h·d-1短日照处理可以实现蕹菜品种间花期相遇,蕹菜品种间杂交亲和,但长沙藤蕹有可能丧失了结籽能力。  相似文献   

8.
蕹菜为旋花科甘薯属以嫩茎叶为产品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竹叶菜、空心菜、藤菜、藤藤菜等。原产中国南方及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广泛分布于亚洲等热带地区。蕹菜白锈病是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生产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蕹菜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6,(6):60-61
介绍了3个品种博白蕹菜,探索了博白蕹菜退化的原因,并通过3年的提纯复壮栽培试验,建立了品种纯正、种性优良的博白细叶蕹母系,总结出了博白蕹菜提纯复壮的关键技术,为博白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生蕹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生蕹菜适宜生长的密度,在设施大棚内,行距30 cm时,设置了20 cm(P20)、30 cm(P30)、40 cm(P40)3种不同株距,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水生蕹菜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水生蕹菜的主茎高、叶片数和主茎粗均表现为P20P30P40,说明生长空间充足利于水生蕹菜单株生物量的积累,但密度过小也不利于水生蕹菜群体生物量的积累,表现为P30P20P40,因此在行距为30 cm时,最适宜水生蕹菜的生长株距为30 cm。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不同营养液对蕹菜的株高、叶量生长状况的研究,探索蕹菜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液配方。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营养液中的大量元素浓度高(配方2),缩短蕹菜的生长周期;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营养液中大量元素的浓度低(配方4),延长蕹菜的生长周期。结论:营养液中的大量元素对蕹菜生长有利;在蕹菜无土栽培中营养液的大量元素含量在配方2的浓度蕹菜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2.
蕹菜口感脆嫩,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该文主要从品种选择、环境要求、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山东德州地区蕹菜的旱地栽培技术,旨在提高德州地区的蕹菜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吉安大叶蕹菜为蕹菜中的极品,是吉安的传统地方良种,也是江西的名特优蔬菜,已注册了“吉蕹牌”商标,成为各大、中城市郊区菜地反季节和渡淡救灾的首选绿叶蔬菜,远销广东、福建等省市以及东南亚市场。近几年由于蕹菜籽市场无序竞争以及长期栽培产生的生物学混杂等原因,致使大叶蕹菜籽良种声誉逐年下降。为保护这一优良地方品种资源,重振吉安大叶蕹菜品牌,扩大其生产规模,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在生产中总结出一套吉安大叶蕹菜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蕹菜在三亚热带地区可常年种植,但因热带地区气候特殊,种植管理方式随季节性变化有一定区别。为了进一步总结推广热带地区蕹菜种植技术,从品种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水分管理、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三亚热带地区蕹菜种植技术,为相关栽培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蕹菜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是夏季重要的"保淡"蔬菜。采用管道式水培设施栽培蕹菜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管理方便,生产的蕹菜品质鲜嫩、安全卫生。该文从育苗、定植、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蕹菜管道式水培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习永和 《蔬菜》2000,(12):24-24
蕹菜是益阳地区蔬菜传统主栽品种之一,但近年来蕹菜白锈病已成为我地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也为害很,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5%左右,1999年发病流行最重,造成减产40%~60%,严重影响了商品外观和食用价值。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生症状 蕹菜白锈病的典型症状是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绿至黄色斑点,后病斑扩大,逐渐变为褐色。同时叶背面对应着生白色隆起状疱斑,近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有时连接成较大的疤斑,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叶片受害严重时病斑密集,病叶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17.
蕹菜为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是大众喜爱的重要绿叶类蔬菜之一。从品种选择、种子选择和处理、出苗期管理、简易喷灌、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了桂林旱栽蕹菜简易喷灌栽培技术,以优化桂林市蕹菜栽培管理,为种植户提供规范化、简易化栽培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蕹菜(Ipomoea aquatic Forsk.)又称空心菜、通菜、藤菜、竹叶菜和蓊菜等,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依其结实与否分为籽蕹和藤蕹两种类型,以叶和嫩茎供人们食用,是夏秋渡淡的主要绿叶蔬菜之一,在长江流域广泛栽培。因蕹菜茎叶繁茂、种植地多荫蔽潮湿,利于各种害虫的孳生和为害。但我们走访菜农发现,他们对蕹菜上发生的一些害虫种类未能正确识别,在防治上常常是凭经验用药,乱用、滥用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蕹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蕹菜露地一茬多收、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提出了以质保销,以销促产、良性循环的生产理念,同时指出了蕹菜是高产高效蔬菜和做好蕹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又叫空心菜、藤菜、竹叶菜,为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蕹菜原产我国热带多雨地区,性喜温暖湿润,耐炎热,喜肥水,生长快,采收期长,营养丰富产量高,是一种可用无土栽培的高产、优质绿叶蔬菜.将蕹菜直接种于营养液中,能避免土壤传染的病虫害和浇施粪水的污染,所以清洁卫生.现将蕹菜的简式水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