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昌是个古老的茶区,有据可查种茶与制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时以生产珠茶与烘青,以后少量生产红茶。解放后,新昌以生产珠茶为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茶区均以划区生产单一茶类,新昌也不例外,仅产珠茶一种。几十年来,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在很长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2.
国文 《上海茶叶》2007,(4):38-39
新昌天姥山,早被人们公认为“唐诗之路”,据传西王母就在天姥山上建有行宫,从此而得名。该山高耸入云,浩瀚秀美,兼有西王母于此赠《水经》与大禹故典,古来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茶业工作已有56年之久,称得上是个老茶人,既是新昌县茶协会的名誉理事和绍兴市茶叶学会的名誉理事,又是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学会的老会员,就是无法参加上海市茶叶学会,尽管我是上海籍人,但长期在浙江新昌工作,可我与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市结下了深远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马力 《上海茶叶》2009,(2):31-32
烟雨江南茶艺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馆名。《新闻晨报》“健康周刊”举办的《我与茶缘》颁奖品茗会就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5.
东海 《上海茶叶》2006,(1):27-27
国际茶与咖啡展由美国《茶与咖啡》杂志社主办,每年一次,去年9月11日-13日在德国汉堡市举行第八届,第九届定于2006年9月在上海举办,世界将有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家茶和咖啡的生产商、进出口商、包装商和机械制造企业参展。  相似文献   

6.
向琦 《上海茶叶》2005,(1):14-14
在布朗族的著述中,普洱茶缘起于“诸葛遗种”的传说。相传诸葛亮南征,走到了今天滇南澜沧江下游一带,留下六件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便因此而得名。六大茶山种植和加工普洱茶的历史,距今已逾两千年。而普洱茶的兴盛,则是清代作为贡茶的传奇。清人阮福著《普洱茶记》,称其时“普茶名遍天下,味最俨,京师尤重之”,成为王室看重之物,从此奠定了普洱茶“名重于天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国际茶业大会暨茶、咖啡展览会,9月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及展览3天,其中论坛2天,演讲达23个,内容非常丰富,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一座小小的山城浙江省新昌县,居然与举世瞩目的“哥德堡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的“桥梁”就是两种新昌特产茶叶和丝绸。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在秦汉《神农本草》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唐《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本草纲目》述茶“苦、甘、微寒、无毒”。一般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见茶是攻补兼备的良药,而茶一味能归经遍及五脏,反映茶具有广泛的防治祛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山毛峰是有名的历史名茶,在全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中名列前三位。但是由于茶种混杂退化,茶叶采摘粗放无标准,加工制做不规范,只是徒有虚名的名品,没有叫得响的名牌,没有一个象浙江新昌大佛龙井、福建安溪铁观音那样按产品质量标准、规范化生产的固定品牌。因而一些不是黄山地区生产的毛峰,也冒充黄山毛峰出售,仿造假冒,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五千年前有茶的记载。世界认识中国是从茶叶、瓷器、丝绸这三种商品开始的,中国是茶的母国毫无疑问。中国的茶传到亚洲,再传到世界,现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一百五十多个国家饮茶,茶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茶事和茶文化有几个高峰,在唐朝的时候,陆羽写了《茶经》,这是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吴觉农熟知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以红细茶(业务上习称“红碎茶”,吴老称其名为“红细茶”)为主,量大面广,西欧、东欧、北美、大洋洲、南亚、中东、东南非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均适销红细茶,一再要求发展我国红细茶出口贸易。中央于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吴老写了《跟上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红细茶》一文(刊于《科技工作者建议》报中央)。同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临安市从2004年起就开始筹划或收集茶历史和茶文化资料,争取花4-5年时间,完成一部具有历史沉淀《临安市茶叶志》。为此,在收集茶叶历史资料过程中,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我,古临安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外传播信息的?古临安没有报纸、没广播、没电台、没电视、更没有电脑网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于1983年,学会在1984年办《简讯》,1987年起改名为《茶报》,由不定期刊物改为季刊出版,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为《茶报》题名。  相似文献   

15.
浅议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制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当前广为关注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走上规范,建立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销售和管理的新秩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了有关专业人员,制订了《浙江省无公害茶叶》 (DB33/290.1- 2000, DB33/290.2- 2000, DB33/290.3- 2000)、《浙江省无公害蔬菜》 (DB33/291.1- 2000, DB33/291.2- 2000, DB33/291.3- 2000)、《浙江省无公害稻米》 (DB33/296.1- 2000, DB33/296.2- 2000, DB33/296.3- 2000)、《浙江省无公害柑橘》 4个系列标准。除《柑橘》标准尚待发布外,其他…  相似文献   

16.
略论茶与禅     
古语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甘肃民间也流行一句禅语:“茶味禅味是一味。”那么,为什么会有“茶禅一味”之说呢?  相似文献   

17.
《上海茶叶》2005,(4):47-47
9月27日,杭州西子湖畔三公园至六公园设立了22个展位,万人品茶会在此举行,市民免费品尝到以龙井茶为代表的绿茶、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和云南普洱茶。除品茶外,还有茶艺表演,如北京老舍茶馆的《北京大碗茶》,四川雅安茶艺表演队阳刚豪放的《龙行十八式》,还有韩国茶人联合会的《韩国茶礼》,福建的茶艺表演队展示的白茶茶艺。杭州各茶馆的10余家表演队也向市民游客表演了拿手绝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阐述《传播世界的陆羽〈茶经〉》之主要脉络,然后将陆羽《茶经》传今可知的藏本分国内、国外两个系列分类列表,以便读者检索。  相似文献   

19.
一、“哥德堡”号7月17日驶入广州 7月17日中午12时许,“哥德堡”号缓缓驶入广州南沙港,南沙港是“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第一站,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标志着“哥德堡”号时隔260多年成功重返广州。7月18日广州举行“哥德堡”号欢迎仪式。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访问,广州在8月11—15日举办了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内容有中外嘉宾万人品茗盛会,《茶人雅韵系列丛书-邬梦兆诗集》首发式,雅韵和风-茶诗扇画展,茶品牌推荐,茶精品拍卖会,茶艺、茶歌、茶舞表演,茶科将知识讲座和茶文化书籍展。  相似文献   

20.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立项创制,历时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茶叶学会组织的《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无锡毫茶自创制以来,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本文就无锡毫茶品质风格、品鉴及无锡毫茶茶艺进行阐明,以便消费者对毫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