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 ~ 2012年生态环境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确定各生态因子的权重,给出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得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终对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以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来看,生态综合指标数由2001年的0.013 7增长至2009年的0.475 8,该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状态.从2010年开始环境状况逐年得到改善,2012年生态综合指标数为0.940 0,属良性状况.生态综合指标数的增长说明昌吉州政府重视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向好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年1月的海洋生态调查数据,从海水环境质量(包括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沉积环境质量、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水平4个指标评价了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域水质因子DO、BOD5、CODMn、硫化物、PO3-4-P、DIN、Cu、Pb、Cd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66.7%站位的石油类污染物、91.7%站位的pH和个别站位的Zn含量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215,海水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状况属于优良等级,尚未受明显有机污染;海水营养水平属于中高营养等级,沉积物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478,表明沉积环境质量良好;初级生产力属中等水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生物量丰度很高。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1.129,属轻度污染。结合生物体残毒(总TPHs)等历史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污染物。今后应加强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尤其是对石油类污染物的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3.
作物品种研究已经由定性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定量研究发展,分析评价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而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则是评价体系的基础,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起着重要作用。以藜麦为研究对象,根据藜麦种植特性构建了一个由3个层、5个系统、1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藜麦品种种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lphi法与AHP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从系统指标(第2层指标)权重来看,作物产能子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主要位置,其次是农艺性状子系统、子粒营养子系统、生态环保子系统,最后是土壤肥力子系统;从单个指标(第3层指标)权重看,亩产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抗倒伏率、千粒重、株高、蛋白质含量、子粒颜色、亩有机肥使用量、收获指数、脂肪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淀粉含量、亩浇地用水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亩农药使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所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该藜麦品种种植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为藜麦品种种植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从自然环境、生态状况、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1986、1999和2012年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86、1999和2012年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66.536、51.941和35.160,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结论]景观破碎化指数、矿区土地塌陷面积和土地胁迫指数是对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为不利的主要指标,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周君  孙世群  倪小东  褚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1-9992,10000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定量评价滨海湿地的生态质量,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社会文化功能、湿地经济评估功能为综合评价层,以20个生态评价因子为指标层,构建河北省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专家评议的方法,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指标加权计算,最终通过湿地可持续利用度来表达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计算结果表明:河北省滨海湿地中唐海湿地和七里海湿地处于中可持续度阶段,数值都在4.0~5.0;南大港湿地和海兴湿地为弱可持续度阶段,数值低于4.0;没有一块湿地处于强可持续度。通过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定量评价,提出了湿地维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对掌握沿海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维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农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以某省某景区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运用构建体系评价某景区的农业旅游生态资源。结果表明:子目标层中评分最高的是旅游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其次,旅游开发条件系统最低;项目层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环境质量,旅游开发评价系统权重较小;指标层中,参与性对于旅游参与设计需重点考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同时兼顾对旅游资源体验价值、观赏价值的深入挖掘,从提升旅游参与性等多方面建立景区的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进行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1976~2005年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34.44提高到了48.26,流域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有所下降,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则有所上升,流域生态环境好转和恶化并存,总体上,生态环境由较差状态转化为一般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改进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计算方法是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从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角度,选取了28个单项指标,构建了泰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析2010~2016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七年来,泰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1.7973到1.2636,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良好"变"优秀",自2013年以来始终处于"优秀"等级,评价结果符合泰安市的实际情况.该研究为泰安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然后对璧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所有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最好,其次为自然因素,最差的为环境压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国际上对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度方法,在参考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信息化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衡量指标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用以评价山东省近年来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而指出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税务稽查选案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和计算机随即抽取等两种方法,常出现选案目标与案情实际差异过大而造成纳税检查效果不明显的实际状况,提出国家应构建增值税纳税信息报警系统,实现税务稽查部门按照纳税异常情况的警报提示通过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案的设想,并分析了网络选案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支撑增值税稽查网络选案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要求,探讨了嵌入各种涉税业务核算程序和数据时警报系统可以产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长远目标的要求.本文从农业信息化内涵入手,综合考虑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和信息化要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本着科学性、全面性、典型性、互补性、可比性、动态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应用水平、主体水平、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以及农业信息化政策环境等6个方面筛选了24个指标,初步建立了能够客观衡量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结合我国既有耕地质量监测成果,同时借鉴国内外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周期以及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体现耕地生产力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自然因素指标,以及影响耕地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指标,能够全面体现耕地的综合质量,为全国范围内耕地质量监测及制定质量提升对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为基础,结合农业自身的特点探讨农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性、建立原则、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意义,本文以四类指标体系从效益、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方面综合反映农业对环境影响,系统介绍了农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展望了其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治建设指标与法治指标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明显的差异,从法治建设指标的合法性、系统性和权威性需求出发,建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必须包括制定法治建设实施纲要、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法治建设指标的考核标准与程序等三项内容。法治建设指标是对法治建设本身进行的一种绩效考核和工作考核指标,其建构主体必须是官方机构,其推进策略应该是总体规划与分项推进相结合,其实施目标是为工作的落实和评估后的改进提供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提出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区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的一般程序。并对曲周县1996-1998年期间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曲周县农业-农村系统总体基本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借鉴国内外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依据信息素质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构建了一个评价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可持续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国内外可持续发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的国情林情,提出了适于我国的区可持续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