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性场所是承载人们缅怀沉思的精神场所。对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场地的景观效果,实现在纪念场所的物质载体设计中激发观赏者的情感体验。以景观设计逻辑思维为基础,通过现状分析和经典案例文本解析,归纳纪念性园林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场所精神。研究结果表明,纪念性园林设计应以周边环境为切入点,在确定物质空间的精神表达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设计语言,同时考虑材料及光影结合设计来提高场所体验性感知。  相似文献   

2.
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存在空间,纪念性空间承载着人类历史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它以不同形式给人心灵的触动与启示。以纪念性空间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情感地理学理论,分析纪念性空间中的情感体验特征,从空间元素、空间结构和感官体验对纪念性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冥思与共鸣,也为当代纪念性空间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纪念性空间概念的理解,结合纪念事物的特征,将纪念性空间以景观为载体(地形、水体、雕塑、人工构筑物、植物、色彩和光影声音)在人们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创造出能让人们身在其中、而感情能与周围环境寓意相融合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设计符号应用于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唤起观者的记忆,触动观者的情感,提升环境空间的可理解性,是对纪念景观中文脉传承和记忆故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层次,分析设计符号在纪念性公园景观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邓小平纪念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场地分析、概念构思、空间布局、绿化设计等方面,探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2条交织主线的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强调了人与景观形成情感上的交流是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高校校友通过各种捐赠方式感恩母校,其中不乏以合力捐建纪念性景观主题园的形式给母校的建设锦上添花,高校纪念性景观主题园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再现学校的历史文脉,而且有利于引领莘莘学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以中南大学铁路园设计为例,探析高校纪念性景观主题园的设计表达手法以及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理清高校纪念性景观主题园设计过程的思路,为其它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纪念性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类型,是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人物为纪念对象的纪念性景观,更加注重人物精神传承和生平事迹的展示。本文以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为例,对人物类纪念性景观设计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和发展的不断完善,其设计内涵已渐渐超出了美学和视觉效果范围,逐渐向着建设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纪念性公园方向上发展。通过建设特定的物体和营造特定的氛围表达出精神向往和心灵寄托。先介绍了纪念性公园的概述和特点,结合福莱山纪念公园的内部设计,分析其景观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9.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根植于西蜀历史文化土壤上的纪念性质的古典园林。其造园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及西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纪念性精神的传承是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核心。本文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认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纪念性主要表现在选址、空间布局与水体、植物栽培上。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对文脉的延续和历史的传承可为现代造园提供借鉴,注重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地域性与场所精神等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广西平乐县中山公园的纪念性空间营造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总结其纪念性空间表达的特色与不足,探讨其纪念性空间优化的建议:加强公园管理力度,引导市民游客文明游园;重视纪念性空间周边景观营造;增加纪念性空间的互动参与性。希望通过本研究以充实纪念性空间研究的内容,并为其他纪念性空间的营造、改造等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呼吁市民游客重视中山公园的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和弘扬中山精神,保护好纪念性空间。  相似文献   

11.
曾锋 《中国园艺文摘》2015,(1):126-127,238
小平小道纪念公园规划遵循保护第一、强化内涵的原则,通过景点巧妙设置游线安排,将历史游、情景游、体验游、体闲旅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其从单一文物游转变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教育、纪念、休闲为一体的纪念性公园。  相似文献   

12.
杨新宁 《花卉》2021,(4):60-61
景区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景区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笔者将结合自己所参与的厚畛子镇滨河广场景观提升设计浅谈一些对景区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景观雕塑作为表达公园文化主题的公共环境艺术,具有调节大众的身心、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出现的地方特色淡化、盲目抄袭、多而不精等问题,显著影响了景观雕塑的发展。通过调查福州市多处公园景观雕塑的现状特点,以访谈形式了解市民的景观雕塑需求,对目前公园内雕塑规划、设计及整体布局等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并给出建议以提升其在塑造公园景观、文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在水景设计方面的理念与手法别具一格。本文首通过对该设计师设计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泰拉松幻想花园、Westergasfabriek文化公园水处理模式的探讨,针对纪念性公园、城市花园与工业遗址改建公园的不同类型,分析其水景处理模式的可借鉴之处,总结水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5.
孙瑞敏 《现代园艺》2013,(22):77-77
现今社会随着雕塑从传统到现代的形式改革,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也有一定改变,而今已经以设计和雕刻相结合的户外场地物体作为雕塑开始成为流行的艺术。称之为空间景观雕塑;它利用波普艺术,这也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天上掉下的馅饼!艺术的极简主义的出现,对雕塑和景观设计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扩大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语言形式的范围,使得雕塑景观越来越模糊。在现代雕塑和景观艺术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使原本的模式产生一定的改变:现代景观设计中有雕塑,它用来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甚至是作为一个主题来展现,也因此使设计者成为一个包括雕塑家、建筑师为一体的景观设计大师,而雕塑和景观也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许多大城市中出现了点缀有雕塑的公园、花园、小游园以及大型广场等。与此大量雕塑创建的同时也就产生了装饰雕塑的地点选择问题及装饰雕塑的手法问题。安置在绿地中的园林装饰雕塑,其构图处理是根据该园林的意义、面积大小、广场的尺寸、周围树木的高低和特点以及园林规划布局等等多方面而决定的。所以园林装饰雕塑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些特性直接表现在雕塑作品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联系的形式诸方面。本文论述了园林装饰雕塑的大小、构图特点与布置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侯雄飞 《广西园艺》2009,20(4):46-46,49
园林绿化在烈士陵园的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是烈士陵园的弹性空间,是四季变换的动态风景。园林绿化的合理设置可增添烈士陵园的生机与趣味,丰富陵园的景色空间层次,起到景区划分、强调景观、烘托主题、延续情感的作用。绿化植物在烈士陵园纪念主题的表达,特有的文化寓意及象征意义的表现,是其他环境因素所不能比的。本文将通过广西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来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在纪念性空间中占据着大量的篇幅,其在空间塑造、文化表达、情感烘托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当前针对郑州市纪念性空间植物造景的专类研究较少,不够充分,因此,以地下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作为切入点,从植物构成、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纪念性景观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在当下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以现有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纪念性场地的设计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位置、总体布局和景观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墓园的建造者和所纪念的对象不同,但设计背后的整体逻辑与思路却基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驻马店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园林植物的实地调查,查阅纪念性园林文献资料、驻马店市植物文化等相关资料,对纪念性园林植物种类,植物应用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驻马店市纪念性园林常见植物种类,植物选择的特点及应用方式,探讨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景观区植物应用的成功之处以及纪念性园林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