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曲丽娜  汪洋  梁彦涛  张丽霞  李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49-16051
[目的]筛选土著原油降解真菌,研究其与植物联合修复原油污染的效果。[方法]从大庆长期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原油降解真菌,通过菌落、菌丝形态及rDNA-ITS序列比对,确定种属,并且研究目标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单独接种于油污土壤和与玉米混合接种对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降解效果。[结果]分离出的4种真菌分别为以木霉菌、尖孢镰刀菌、禾生小从壳和玉米赤霉,分别命名为x3、x5、x7和x9,4种真菌在3种接种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效的石油烃降解率。但是,4种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降解率高于土壤中的,其中x9号真菌在与玉米混合接种后达到最大降解率78.01%,并在玉米根系发现明显的根瘤。[结论]真菌与植物联合修复土壤污染物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有利于土壤生境恢复的治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 一、玉米田杂草的为害特性杂草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为害问题之一,它常和玉米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及争抢阳光,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杂草生长迅速,几天就可将玉米苗包围,导致植株矮小、枯黄,中后期生长不良,成穗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秸秆还田和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的影响,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设置秸秆不还田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4个处理,研究玉米土壤养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化肥和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拔节期较高,在灌浆到成熟期有机肥化肥配施效果显著,说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的土壤养分含量,是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干旱区长期连作滴灌玉米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还田量为18、9、0 t/hm2的秸秆还田3个处理,利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Biolog-Eco),研究干旱区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秸秆还田造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上;秸秆还田可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8和9 t/hm2较秸秆不还田分别增产13.56%和5.48%;与秸秆不还田相比18 t/hm2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0.43%和0.39%。【结论】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玉米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套食用菌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以玉米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遮荫条件,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适宜的田间小气候,为高温季节食用菌的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可提高玉米光合效率,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食用菌采收后的基质废料残留在土壤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500万亩左右。受特殊气候条件和外地虫源的影响,我省玉米重大灾害性病虫害近几年发生严重,发生面积1.5亿亩次左右,防控面积1亿亩次左右。玉米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集中发生为害期。中后期病虫害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因此,在玉米中后期施行病虫害高效综合治理技术十分必要,对玉米生产安全和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材料包膜尿素对玉米生长及其缓释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多年筛选的包膜肥料对玉米的生长及其氮素释放的影响。通过测定土壤中的速效N、脲酶、玉米生物量、氮肥利用率等,对包膜肥料进行评价。CRF-16的玉米生物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30.67%。CRF-16N肥利用率最高,与其它包膜肥料差异显著,比ck高19.1个百分点。在玉米生长前期,包膜肥料抑制脲酶活性;到了玉米生长旺盛期,脲酶活性增加,促进了氮的释放。在玉米生长中后期,4种包膜肥料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这与氮素前期抑制释放而中后期大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玉米减轻涝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80%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玉米生长中后期,在高湿多雨条件下,根际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生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在抽雄前后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甚明显,积水3天减产30%,积水5天减产40%。遭受涝灾的玉米,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及时排水。发现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以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温度、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区降水少、干旱频发、土壤瘠薄,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现状,重点研究了秸秆与氮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2个施氮量水平.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生长前期和中后期的影响差别较大,对玉米早期生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中后期秸秆还田正效应逐渐得到体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  相似文献   

10.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时达到最高;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对穗粗、穗行数等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馆陶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万亩左右。受特殊气候条件和外地虫源的影响,馆陶县玉米重大灾害性病虫害近几年发生严重,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20万亩次左右,防控面积18万亩次左右。玉米的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集中发生危害期,中后期病虫害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因此,在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实施高效综合治理技术十分必要,对玉米生产安全和粮食持续稳定发  相似文献   

12.
1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雌雄穗分化和籽粒灌浆的需要,促进果穗充分发育、种子充实饱满,提高产量。适时早播能够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因为玉米早播,春季的低温条件,不利于黑粉病孢子发芽,可以减轻发病或避开玉米发病期。在苗期,地老虎、蝼蛄、金针虫、蛴螬等为害幼苗;中后期,玉米螟为害茎叶和雌雄穗,将严重影响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3.
1.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雌雄穗分化和籽粒灌浆的需要,促进果穗充分发育、种子充实饱满,提高产量。适时早播能够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因为玉米早播,春季的低温条件,不利于黑粉病孢子发芽,可以减轻发病或避开玉米发病期。在苗期,地老虎、蝼蛄、金针虫、蛴螬等为害幼苗;中后期,玉米螟为害茎叶和雌雄穗,将严重影响玉米增产。适时早播可以使玉米在地下害虫发生以前发芽出苗,至虫害严重时苗已长大,抵抗力有所增强,因而减轻苗期  相似文献   

14.
<正> 要夺得玉米高产,除要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和加强苗期田间管理外,特别要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以减少空秆和果穗虚尖(秃穗),从而提高玉米单产。其具体措施就是要抓好“八防”。 1 防杂草。玉米生长中后期,正是杂草的旺长期。因此,要在追肥浅中耕除掉杂草的同时培土壅蔸。这样,不仅可调节土壤养分,增强抗旱、防涝的能力,而且还可改善植株下部通风透光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田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水分低于裸地土壤,在玉米生育前期二者差异小,中后期差异加大;玉米田土壤水分随降水时间和强度波动,但在时间上有一滞后期,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3个变化层;栽培密度是影响作物耗水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玉米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田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水分低于裸地土壤,在玉米生育前期二者差异小,中后期差异加大;玉米田土壤水分随降水时间和强度波动,但在时间上有一滞后期,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3个变化层;栽培密度是影响作物耗水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然缩聚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非金属矿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改性磷铵1号,在此基础上添加二价金属碳酸盐等制得改性磷铵2号。在玉米苗期进行砂土盆栽试验以确定改性磷铵对土壤有效磷的变化、地上部分植株含磷量和生物量的影响。设3kg土+100mg·kg^-1P2O5(对照),3kg土+100mg·kg^-1P2O5(改性磷铵1号),3kg土+100mg·kg^-1P2O5(改性磷铵2号)3个处理。结果表明,改性磷铵提高了砂土有效磷含量、玉米含磷量和生物有效性,施入磷酸一铵、改性磷铵1号和2号20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施入时的30%、35%和44%;施入改性磷铵1号玉米地上部分植株含磷量较施入磷酸一铵高1.5mg·plant^-1;施入改性磷铵2号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较施入磷酸一铵高1.6g·pot^-1。  相似文献   

18.
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玉米土壤培肥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常规氮肥(T1)、秸秆还田+常规氮肥(T2)、秸秆还田+控释氮肥(T3)、秸秆还田+控释氮肥减氮15%(T4)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和T3处理明显增加玉米产量,T3增加幅度大于T2,T4处理增加玉米产量不明显。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机质、全氮和土壤有效钾含量,但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综上,玉米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产量,减氮15%处理并未影响玉米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土壤培肥与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75-7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用量菌肥条件(施入菌肥0,50,100,200 g)下,不同品种玉米(晋单56号、长玉16号、大正2号)对铜污染土壤中4种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正2号和长玉16号玉米,施入菌肥用量100g对铜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有明显的激活效应,其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对于晋单56号,施入菌肥用量200g对铜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有明显的激活效应;对铜污染土壤中4种酶的影响,大正2号(Cu+J-100)晋单56号(Cu+J-200)长玉16号(Cu+J-100)。研究认为:大正2号玉米施入菌肥用量100g对铜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有明显的激活效应,土壤中4种酶含量最高,分别为0.2250,72.7276,0.8580,3.7557mg·g-1。  相似文献   

20.
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54-357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时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秸秆还田量小且配秸秆腐熟剂玉米产量较还田量大处理高;采用粉碎还田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增产效果较整秆沟埋配秸秆腐熟剂显著;秸秆腐熟剂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促进秸秆较快腐解,减轻和防止多量秸秆还田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可稳定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