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立足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下,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所必须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本土化、国际化战略选择,通过区域内差异性合作与竞争优势比较研究,为探寻次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思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中亚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域,区内各国之间有着密切的地缘生态、地缘资源和地缘经济关系,各国具有强烈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合作愿望。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并在东北亚、中亚地区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山东省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但是该地区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等外部问题的存在以及山东省内部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等原因,成为山东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为实现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要遵循国际经济规则,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并努力推动企业经济行为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199-200
加快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产业合作,是将国内外文化资源和现代科技充分利用、提升居民消费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新精神产品的根本保障;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主导权的战略选择;是缓解就业难题及带动创业、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产业合作是东北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在结合日韩两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产业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必须坚持战略规划的理念、调整发展思路,积极拓宽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合作的融资渠道、打造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文化产业全产业链新模式三个方面促进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产业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越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居民个人的承载能力。同时,在专业设置和教育层次上也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为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新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拨款的力度,拓宽办学经费的投入渠道,在经济较发达区域建立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的专科教育,并将专科教育的重点转向高等职业教育,缩减区域内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做好人才需求预测,科学设置学科专业,从而使新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经济一体化是诸多地区在提倡和落实的,诸多行业不断寻找着与同区域同行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长三角是国内经济水平处于最顶尖层次的地区之一,区域内行业之间的联动以及合作也是在积极推进的。会展业也是其中之一,区域内会展业的联动有利于实现整个长三角区域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在会展业方面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行业联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出促进该区域会展业联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81-184
以汉江生态经济带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汉江经济带城市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代入引力模型,测定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相互作用,以期对该区域内部的空间整合和经济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高等教育对区域科技创新贡献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教育对区域贡献率的理论模型。选取辽宁省2004—2013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赋权并通过线性加权和法计算出各个年份高等教育对辽宁省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国家和辽宁省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除2007年与2011年贡献率下降外,辽宁省高等教育对区域内科技创新的贡献保持基本稳定的整体上升趋势;区域内高水平大学的聚集,使得辽宁省高等教育对区域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总体呈现较高的水平;高校RD人员、RD经费支出以及出售的技术转让合同与金额数的减少是导致2007年贡献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获国家科技奖励贡献率的大幅下降是导致2011年贡献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省市教育改革规划的实施和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会商机制的建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通过区域内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平台。通过分析该计划实施的现状,明确提出"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可以设想将长三角研究生教育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生教育功能区,探索建立一个统一管理该功能区的机构,以此推动区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构建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新格局,谋划和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这为长吉图辖区内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中小企业舍作,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对增强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力、提升长吉图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5,(8):166-170
京津冀一体化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与综合改革试验区也已启动,笔者比较区域内4所农业院校以及园艺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园艺学科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方案的差异性。提出地方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上的不足,最后针对区域内园艺学研究生教育合作交流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与俄、哈、蒙经济合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在近年来发展较快,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比重较高,18年来位于新疆对外贸易额的首位;新疆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贸易额虽然年均增幅较大,但贸易额所占比重较低。在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合作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提出促进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应充分利用经济增长三角及加强与日本和“四小”的多层次经济合作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巍  任伟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202-204
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加强区域内人力资源的交流合作,河北省富余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可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合作发展的契机,加快向京津地区转移就业。以京津冀人力资源合作开发为切入点,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对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进行探讨,分析了京津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指出河北省在经济发展现状、人力资本水平、工资水平等方面与京津地区的差异,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提出加快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一种体现。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既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制约,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2000—2012年间福建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苗苗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46-249
通过对扩招10年安徽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层次结构与区域劳动技术结构的适应性和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结构的适应性的分析,最终得出安徽高等教育还不能充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稳步扩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调整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以及走非均衡发展之路4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地方农业高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产业界、学术界、科研界之间构建的一种协同创新活动。地方农业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中应厘清思路、面向市场,在角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准确定位,树立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走出一条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以韩国釜山为例,就其政府在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中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在促进产学合作,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区域沙尘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区域内沙尘天气的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沙尘天气以扬沙为主;此区域内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北京、天津和平原中南部是此区域的易发区和多发区;沙尘天气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此区域内的沙尘日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且70年代大多数分区域沙尘日数较60年代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从现状入手,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规模与高等教育发展效率,并实证分析了吉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并未实现良好的互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