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类似纹枯病的水稻病株上分离到一种在菌核形态上与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明显差异的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能侵染水稻、玉米和大豆。对该菌的显微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病菌在30℃、pH为6~9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佳,属硫胺素自养型菌;营养菌丝与立枯丝核菌相似,菌核球形或椭圆形,数量极多,其平均大小仅为386.4μm×420.7μm;该菌的核糖体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唯一一个嗜水小核菌(登录号为DQ875597)的同源性为99.5%,并且与大多数丝核菌(Rhizoctonia spp.)也有一定的同源性,病菌的28S rDNA-RFLP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该菌在系统发育上与丝核菌类真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比较该菌和几种与水稻纹枯病相关丝核菌核糖体DNA-ITS序列的差异,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S-1和PS-2,能专一地从被该菌侵染的水稻感病组织中扩增出一段约550bp的DNA。  相似文献   

2.
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诱捕法从海南乐东县菜园土壤中获得一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强寄生能力的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菌株67-1,寄生频率为100%。该菌的PDA平板回接核盘菌菌核,一周后寄生率可达100%。对峙培养发现其对核盘菌有明显的抑菌带。保湿条件下,该菌孢子在24h内成功侵入核盘菌菌核。切片显微观察证明该菌能高效侵染菌核,造成组织溃解。寄生过程中菌核内蛋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这一菌株在22~35℃均能很好生长,菌丝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4℃,产孢量大。认为这一菌株具有良好的菌核病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莱氏野村菌微菌核已成功实现了液体诱导培养和对其分子发育机理的研究。为实现微菌核的规模化生产,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接种体、不同培养时间的接种体和不同接种量对莱氏野村菌微菌核产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24~48 h的菌体能够作为液体一步发酵的有效接种体,微菌核产量均达到1.0×104微菌核/mL。并优化莱氏野村菌微菌核液体30 L发酵工艺,产率达到20%~30%。研究结果为莱氏野村菌微菌核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为明确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5年和2016年从河南省5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27株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对供试油菜菌核病菌菌株的EC50值范围在0.0100~0.0989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546±0.0228)μg/mL。供试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546±0.0228)μg/mL作为河南省油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原药与丙硫菌唑、叶菌唑、多菌灵、咯菌腈、菌核净5种杀菌剂原药之间分别按照母液体积比1:5、1:3、1:1、3:1和5:1配比的复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增效系数值范围为0.51~5.86之间,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其中V (氟吡菌酰胺):V (咯菌腈)=1:1时,增效系数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  相似文献   

5.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可在广泛的寄主范围内引发黄萎病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主要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因此鉴定与微菌核形成及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对防治该病害至关重要。本课题组从前期构建的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微菌核明显减少的突变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致病力明显下降。以棉花黄萎病菌野生型菌株V59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从棉花黄萎病菌中克隆到被T-DNA插入突变的基因(VdSRP1)编码区全长为415 bp,包含一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富含丝氨酸蛋白,与任何已知的注释基因没有显著的序列相似性。为了明确VdSRP1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的功能,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VdSRP1基因的2个敲除体菌株,与棉花黄萎病菌野生型菌株V592相比,VdSRP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微菌核形成明显减少,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下降,对棉花的毒力也显著下降。对野生型菌株V592及VdSRP1敲除突变体的转录分析表明,VdSRP1调控一系列与微菌核形成、孢子形成及致病力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VdSRP1基因影响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微菌核形成、产孢及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可在广泛的寄主范围内引发黄萎病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主要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因此鉴定与微菌核形成及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对防治该病害至关重要。本课题组从前期构建的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微菌核明显减少的突变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致病力明显下降。以棉花黄萎病菌野生型菌株V59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从棉花黄萎病菌中克隆到被T-DNA插入突变的基因(VdSRP1)编码区全长为415 bp,包含一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富含丝氨酸蛋白,与任何已知的注释基因没有显著的序列相似性。为了明确VdSRP1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的功能,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VdSRP1基因的2个敲除体菌株,与棉花黄萎病菌野生型菌株V592相比,VdSRP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微菌核形成明显减少,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下降,对棉花的毒力也显著下降。对野生型菌株V592及VdSRP1敲除突变体的转录分析表明,VdSRP1调控一系列与微菌核形成、孢子形成及致病力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VdSRP1基因影响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微菌核形成、产孢及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伴生菌对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紫花苜蓿伴生菌中筛选生物防治菌种,采用对峙法和滤液培养法对紫花苜蓿伴生菌与菌核病菌的拮抗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茎秆接种法探讨了紫花苜蓿伴生菌对菌核病菌的控制作用。从紫花苜蓿植株中分离获得的22种真菌中,射丝孢、无孢菌丝体和丝葚霉对菌核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接种第5天,在含射丝孢、无孢菌丝体和丝葚霉3种真菌菌液的培养基上,三叶草核盘菌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8、26.8和28.9 mm,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5.2、53.2和51.1 mm。虽然射丝孢和无孢菌丝体都不能阻止菌核病菌侵入寄主组织,但对菌核病菌入侵后病斑的扩展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效果因品种而异,2种菌种对品种FGC901和Algonguin病斑扩展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是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已有报道,而有关该菌菌核形成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研究很少,本文报道了R.cerealis菌核形成与磷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原真菌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人工获得的抗甲基立枯磷菌株的抗药水平、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致病力、对其它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以及对菌核的观察和用药条件等方面分析,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植物病原真菌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风险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抗药性。抗甲基立枯磷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较强、抗药性风险大; 小麦纹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抗药菌株抗药性较弱、风险小。抗甲基立枯磷的水稻纹枯病菌对菌核净具有高水平正交互抗性; 抗甲基立枯磷的小麦纹枯病菌对菌核净和扑海因有中等程度正交互抗性; 这两种真菌的抗药菌株对五氯硝基苯的正交互抗性弱, 对烯唑醇和异稻瘟净没有交互抗性。甲基立枯磷与二甲酰亚氨类和芳烃类杀菌剂具有相似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多菌灵、三环唑对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黑色素形成的影响,以及经2种杀菌剂处理产生的形态变异菌株对棉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培养基内含量超过0.1μg/ml时,即可抑制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形成,随着培养基内多菌灵浓度的增加,微菌核形成时间逐渐延长,形成量逐渐减少;三环唑浓度为0.5μg/ml时,可抑制微菌核的黑色素形成,微菌核从黑色变为浅红至红褐色。三环唑对微菌核黑色素形成呈可逆抑制,变色的微菌核菌落移入不含药的培养基后,大多可恢复形成黑色素。培养基内三环唑浓度的提高,也可抑制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形成;因2种杀菌剂的抑制而丧失形成微菌核的白色菌丝体移入不含药的培养基,微菌核形成能力也不能恢复。多菌灵和三环唑经棉株吸收后均能抑制植株内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形成,但对微菌核色素的形成未见有明显影响。2种杀菌剂处理产生的形态变异菌株的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