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加上不少农民朋友缺乏农药使用基本常识,用药不当,导致有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越来越多,且抗性程度越来越高。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一、轮换用药不要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这样就可以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轮换  相似文献   

2.
回顾害虫抗药性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抗性的产生和扩张与各类杀虫剂应用的发展密切相关。害虫抗性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杀虫剂的历史发展,50年代中期DDT和其它有机氯剂广泛使用,致使抗性害虫种类开始猛增(Harnish,1982)。70—80年代,由于品种更新,有机磷剂及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的抗性问题发展加快,开始在农业上推广使用不久的拟除虫菊酯也以较高速度发展着(Georghiou,1981)。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抗药性的出现和发展,除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学的因素外,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药复配剂的意义及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于植物保护的农药品种繁多。据1988年统计,我省农药品种、制剂达到219个。农药品种多是好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广大农民由于错用药、乱用药,毒害、药害、造成减产的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毁田重播和颗粒无收。其次,有些农药品种长期单一使用后,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致使药效下降,治灾不保产,迫受到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第三,农村生产结构调整以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粮棉面积和务农劳力逐年减少。在这种形势下,过去的那种一虫一治、一药一治的植保技术已不适应农业发  相似文献   

4.
害虫对农药为什么发生抗性,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完全搞清,但目前已经明确的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大量使用农药,长期选择的结果;抗性是可以遗传的,它是受遗传物质——抗性基因(R)所控制;大量使用农药以后,含有各种抗性基因的个体在害虫群体内发展,引起了害虫生化机理的改变,从而产生了抗性。因此,害虫生化机理的改变是发生抗性的直接原因,而抗性基因的发展是产生抗性和日益加强的根本原因。本文主要讲为什么害虫生化机理的改变是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害虫生理抗性、人为因素、环境因子、农药分子结构等4方面,简要介绍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再从推广综合防治措施、合理正确使用农药等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害虫抗药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1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有的昆虫对某种农药有天然抗性,如敌百虫对蚜虫无效. 1.2生活史短、每年繁殖世代多的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1.3使用药剂的浓度越高,抗药性形成越快. 1.4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了,抗性强的个体保留了下来,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使昆虫的抗性逐步发展并趋于稳定,最后形成抗药性的品系或生理小种.这种抗药性称为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农业生产面临害虫抗药性的严重挑战(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农业生产面临害虫抗药性的严重挑战(上)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王荫长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已被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列为共同研究的攻关对象。21世纪,仍面临着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困扰,一批高效农药防治效果不断下降,必然会...  相似文献   

8.
自从1908年美国第一次发现梨园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以来,随着农药品种的增多、用量的增加,特别是内吸性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害虫对农药的抗性急剧上升,抗药性问题愈来愈严重。我国虽然大量使用农药比西方国家晚一些,使用面积也少一些,抗药性的产生也比西方晚一些,但在有些地区,抗药性的发生发展已经相当严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从法国优克福公司引进的溴氰菊酯(农用型的叫“敌杀死”Deeis)防治蚜虫、棉铃虫,当时可以说是“一扫光”,但好景不长,到了1985年,抗药性严重发生了,棉蚜抗性高达500~3000倍,棉铃虫高达60倍。  相似文献   

9.
无可否认,由于连年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不可避免地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并有可能杀伤天敌与污染环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以延缓或压低害虫抗性的发展,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学农药使用数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发展很快。害虫抗药性已成为农业保产的重大障碍。而合理使用农药,则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一、影响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因子 适应了杀虫剂的有毒环境而生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使用农药并不能完全保证农作物免受病虫草害侵袭,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病、虫、草、鼠害对农药能不断地产生抗药性。据世界资源研究所1984年一份研究报告证实:1969年对一种或几种农药产生抗性害虫数目仅224种,到1980年这种害虫的数目几乎翻了一翻,达428种。而目前抗性害虫的数目估计至少已超过500种。由于抗性害虫不断增加,近几年这已成为全球性影响农  相似文献   

12.
<正> 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抗性监测已表明河南省各地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防效果明显下降。不同类别农药的选择使用和混配,是解决当前抗性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对抗性棉虫的化防效果,我们利用几种常用农药在太康县进行了单用及混配防治棉蚜、棉铃虫试验。  相似文献   

13.
防治棉花害虫的新复配剂─—棉丰灵1号顾中言,韩丽娟(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90年代以来,棉花害虫对菊酯类农药及其它一些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沈晋良(1991)报道,山东、江苏等6省21地的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已达高抗性阶段(4...  相似文献   

14.
甲敌松乳油是一种新研制的复合杀虫剂。具有高效、经济、安全和加工方便的特点。多年来,我国在害虫防治上,由于使用农药品种单一,害虫的抗性不断增强,药效下降。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克服农林害虫对磷制剂农药的抗性,扩大兼治  相似文献   

15.
借鉴传统的病虫防治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火其 《农业考古》2000,(1):245-247
自从化学农药发明以来,使用农药成为防治病虫的主要手段。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污染环境,污染农畜产品,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副作用,日益显现。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病菌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就增加了防治病虫的难度。为了控制病虫危害,人们或者加大农药用量,从而加大对环境和农畜产品的污染;或者研制和开发新的农药品种。新农药品种的开发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而且研制开发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病菌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农业病虫危害的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防止病虫危害方面,我国的传统农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这一理和技术在…  相似文献   

16.
正据统计,现今害虫抗药性种类已达504种,如烟蚜、棉铃虫、甜菜夜蛾、棉蚜、小菜蛾、马铃薯甲虫、蓟马、粉虱、介壳虫和多种叶螨等等都是抗药性发展得严重的害虫种类。轮换用药不要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这样就可以切断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过程。轮换使用的品种应尽可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史,害虫抗药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40年代以前无机杀虫剂时代,农药种类很少,农药靶标很广,抗性发展缓慢.(2)40~80年代,有机氯、有机磷时代,农药靶标明确,作用机制单一,农药种类相对较少,抗性发展较快.(3)80年代后,拟除虫菊酯、生长抑制剂等农药出现,农药靶标单一,抗性发展十分迅速.但当前农药药剂种类多,新品种不断开发研制,增加了轮用、换用、混用的机会,对害虫抗性治理出现转机.人类可战胜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昆虫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其通过改变昆虫体内基因起作用。目前利用分子原理可知抗性害虫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其抗性情况。本文阐述了近年昆虫抗药性机制(靶标抗性和代谢抗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新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 茶园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以及滥用农药、施药次数过频、农药用量过大等。极易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贵州安顺、黔南、黔西南等地茶区,小绿叶蝉、茶绿盲蝽、茶尺蠖等主要害虫对乐果、DDVP、辛硫磷等常用品种抗性很强,施药浓度由原来的1500~2000倍液,提高到500~800倍液;春季茶期喷药次数最高可达6次,防效由过  相似文献   

20.
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的长时间使用造成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同时还杀伤大量天敌和有益生物,所以合理应用物理措施防治害虫将会是种更为生态的防治措施。本文介绍了一些物理防治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