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王国良  贾春林  盛亦兵 《草业科学》2010,27(12):152-156
山东省种植牧草历史悠久,地方品种“无棣苜蓿”(Medicago sativa)久负盛名,山东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草业科学研究体系。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牧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由于受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原因的影响,牧草产业发展很不稳定。本研究在综述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汇总,分别从市场导向、牧草贮藏与加工、草畜配套、牧草良种与栽培、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对山东省牧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在产业政策上应出台补贴措施,调动种草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品种培育、配套措施、草产品加工、机械化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牧草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重视牧草转化作用,延长产业链条建设;同时借助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对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种植牧草改良土壤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种植高丹草、无芒雀麦、黑麦草、阿尔冈金苜蓿、沙打旺、草木樨后的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风沙土相比,牧草种植区的土壤容重减小,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增加,持水性能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4.29%~126.53%、22.72%~376.15%、12.72%~364.09%和17.78%~114.76%,但不同牧草改良土壤的效果不同,豆科牧草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牧草产业发展基础、前景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牧草产业,是减轻饲粹粮对粮食安全压力的有效途径.鉴于我国北方地区牧草生产压力大,基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育种与推广成效、发展规模与模式等视角,探讨了南方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及其前景与效益.研究表明,南方地区牧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优质品种育种与推广成效显著,牧草种植初具规模,探索形成了适宜区域特点的种植模式;草商品市场需求强劲,南方地区发展牧草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社会经济效应;但也面临着土地不平、技术不高、政策不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新时期亟需制定牧草种植补贴政策,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施优质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工程、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等一揽子重大工程项目,支撑南方牧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是畜牧业大省,发展牧草产业是山东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对山东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满足草食家畜对牧草的需求奠定基础;有利于调整牧草生产模式,联合龙头企业推进牧草产业发展;有利于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形成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但在"粮改饲"实施过程中面临劳动力趋于老龄化,综合接受能力薄弱;牧草种植面积规模偏小,青贮机械装备数量有限;政策不完善,收购企业大额资金投入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粮改饲"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宣传与培训力度;加快机械设备技术研发,保障牧草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隆德县牧草随着种植年限长、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呈现退化态势,产草量低、品质差.为提高多年生优质牧草产草数量和质量,实现以草定畜,以草促畜,增加种植效益的目标,促进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隆德县牧草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将隆德县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优质牧草是草牧产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培育优质牧草既可以满足家畜对饲草料质量与数量的需求,又可以用于建植人工草地,有效缓解大面积天然草地的供草压力,使其得以保护和修复。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地资源丰富,但目前优质牧草品种匮乏已成为制约吉林省草牧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简要概述中国牧草培育研究工作进展的同时,结合吉林省自然生态条件和牧草培育现状,分析了吉林省牧草培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牧草种质资源"收-鉴-评-研"一体化进程、提纯和复壮已育成牧草品种、因地制宜确定牧草育种目标、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尽快健全优良牧草品种的"育-繁-产-推"体系的建议,以期为促进吉林省草牧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牧草是发展畜牧产业的物质基础,其在防治风沙、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牧草种植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户种草养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畜牧业大发展对饲草的需求增加,种植业开始向畜牧业靠拢,变“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结构,已成为平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平原农区土地条件较好,粮经种植效益较好,与贫脊地区牧草种植比较效益差,同时也应注意到我们不是牧草传统种植区,种植经验不足,缺乏效益分析,本地多数牧草种子不能繁殖。因此,种植牧草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计划地去种,如果种商品草一定要集中连片,要选择高产优质牧草品种,增加牧草产量,形成一定规模。与种商品草相比,农区普通养殖户种草养殖效益较好。但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红豆草在高寒牧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川西北草地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但适宜人工栽培的豆科牧草种类贫乏。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建立人工草地,种植优良豆科牧草,解决牲畜冬春草缺质劣,蛋白质不足已势在必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ap.)是豆科红豆草属的多年生牧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牧业》2013,(24):21-23
一、国家牧草产业体系2006—2011年,国家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持续进行,在退化草地治理、草地改良和牧草生产等方面技术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现代草产业发展的作用,增强草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随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面启动,开始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简称牧草体系)建设。牧草体系成立以来,调研了全国23个省市牧草产业情况及技术进展,研讨了我国牧草产业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搞清了我国  相似文献   

11.
昭通市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红 《草业科学》2009,26(6):187-190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畜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草地是发展草食畜的战略资源,昭通市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具备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多种优势;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改良草地、退耕还草、建立高质量的人工草地、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化布局、品种改良的种养结构调整、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积极开发畜产品市场、逐步完善畜牧体系、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投入、促进草食牲畜大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快速发展,对于牧草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更好地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我国提出“种草养畜”技术理念,加快草场建设,能在保障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的同时,达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该文分析种草养畜技术理念的意义,着重探讨种草养畜和草场建设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对小陇山林区山门林场观音、白杨和史沟三个村草畜平衡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草场、农作物秸秆产量,计算了理论载畜量,评估了草畜平衡,并分析了人工草地建植对草畜平衡的影响,指出大力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在撂荒地建植人工草地,可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翁伯琦  王义祥 《草业科学》2009,26(9):183-189
对福建草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福建山地草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面临的时代机遇。结合福建山地草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和举例分析了草地畜牧、农田轮作、果茶套种、林草间作等4种主要的草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并就今后草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榆林地区的自然特点,分析了该区草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持续高效利用的发展对策(1) 应用系统论原理,建立新的农林牧业关系;(2) 建立永久性牧草基地,实行轮封轮牧;(3) 推行补播,恢复植被,提高载畜能力;(4) 建立水草畜平衡系统;(5) 加强草地科学的研究与技术推广;(6) 建立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监测与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选择101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以及牧户的家畜养殖、草畜供求和家庭收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草地载畜量、草畜配置以及牧户的饲草收贮、家畜饲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从提高人工饲草产量和质量、优先发展季节畜牧业、引导新型种草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永寿县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是通过开展人工种草、推广舍饲养畜,使草场生态得到保护,草场植被得到恢复,并且可生产出大量牧草,一来用作饲料发展养殖业,二来可提高草场植被覆盖度,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永寿县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以草促畜、以畜带草,草畜同步发展。本文对永寿县种草养畜的基本情况,包括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效益优势、技术优势做了概括,对种草养畜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完善和细化的技术方案,最后谈了作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韩天虎  俞联平  张贞明 《草业科学》2012,29(6):1013-1016
河西走廊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威胁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欧亚通道的生态安全。本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安全面临的危机,提出草业因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可遏制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并指出草业生态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以保护现有草地植被为重点,构建风沙沿线生态保护草带;2)以调整种植业结构为重点,构建绿洲草畜转化生态产业带;3)以实施草畜平衡为重点,构建沿山农牧互补生态置换带。  相似文献   

19.
热杰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9,18(4):39-41
草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称多县的实际,制定草业发展计划,积极发展草产业,解决天然草地普遍超载过牧,牧草供求不平衡等问题,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海北州是草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畜牧业经济在全州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海北州草资源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以期为海北州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