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水稻冷害的指标,报告了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从气象方面分析了冷害表现的特点,指出了低温冷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小明 《北方水稻》2011,41(4):32-33,53
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分析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冷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阶段性低温冷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水稻冷害的指标,报告了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从气象方面分析了冷害表现的特点,指出了低温冷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低温冷害是北方寒冷稻作区水稻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介绍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的定义和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水稻生育期中易发生低温冷害的时期,说明了各时期冷害发生的临界温度,以及各时期气温与水温对冷害的影响程度比较。提出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的防御技术及冷害发生后的应急补救措施,以供广大水稻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覆盖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的123个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将6月30日-7月29日每10天为1段分3个时段对水稻进行低温处理,以研究冷害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证实了低温对水稻冷害的时段效应;第一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一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体现了水稻应对低温的生态区效应。这对黑龙江省抗寒水稻品种的选育以及抗寒措施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稻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自然灾害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对提高水稻耐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水稻低温冷害类型、耐冷性鉴定方法、低温冷害的生理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几点防御措施,以期为耐冷性水稻育种与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温冷害对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一直是影响黑龙江省水稻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2002年和2003年的低温冷害给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入手,探讨水稻生产上对低温冷害的防御对策,以减轻冷害的危害程度,促进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早期诊断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厦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士强 《北方水稻》2009,39(5):77-80
冷害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频繁发生。本文简要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的施入、增施磷肥、增施钾肥、施用有机肥和微肥对防御低温冷害的作用,并对今后寒地水稻冷害防御的施肥技术方面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收集保存的38份可可种质资源为对象,在2016年1月极端低温期间,进行抗寒性初步评价,依据低温危害后可可果实和叶片损害程度,可可资源抗寒性可分成5级。以具有抗寒性差异的INA-t5(Ⅰ级)、COM-e8(Ⅱ级)、ECU-ev6(Ⅳ级)、THA-o6(V级)种质为材料,研究抗寒性差异种质在4 ℃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INA-t5、COM-e8种质比THA-o6、ECU-ev6种质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可可叶片受害程度差异显著;可可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胁迫48 h 后,THA-o6、ECU-ev6种质保护酶系统逐渐被破坏,INA-t5、COM-e8种质则仍然表现活跃。综合以上结果,INA-t5、COM-e8为抗寒性种质,其抗寒性比THA-o6、ECU-ev6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差异种质,可为可可开展抗寒育种和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影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唐海县种植的津粳杂2号结实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调查表明:唐海县8月10~16日的高温天气与津粳杂2号等品种的不实率密切相关。可通过筛选对高低温耐受力强的品种、改进田间管理、提倡辅助授粉等措施预防水稻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水稻产量、病害、千粒重、结实率等都会产生影响,针对低温冷害提出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药、科学灌溉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宾县水稻生长规律和气候特点,论述了水稻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水稻生长过程中各生育时期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提出了应根据有效积温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水稻品种,加强水稻苗期温度管理,积极防御低温冷害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属性特征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稻育秧过程中易遭受低温冷害,引起水稻减产。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的影响。【方法】以水稻田自然表层土为对照,采用两种代表性基质(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培育早稻秧苗,在水稻出芽6 d后进行不同低温处理,3 d后测定水稻的基本理化性质指标和基因表达,明确不同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胁迫的调节作用。【结果】1)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电导率、通气孔隙、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发酵基质育成的秧苗其根长、百株地上部干质量和百株根部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育成的秧苗根系和地上部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稻秧苗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均受到抑制。低温对发酵基质上生长的秧苗抑制作用较弱,无土基质次之,对照受抑制较强。3)在低温条件下(白天8℃/晚上4℃),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中育成的秧苗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在寒冷条件下的细胞氧化损伤较少。其中,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育成的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发酵基质育成的秧苗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无土基质育成的秧苗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高于对照。同时,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育成的秧苗OsCold1OsCOINOsP5CSOsSODB四个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水稻耐低温能力。【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通过调控水稻秧苗的生理生化反应和相关基因表达,提高秧苗耐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外源氯化胆碱(CC)对小麦幼苗耐低温能力的生理调控作用,选用小麦品种开麦21(低温敏感型)和周麦27(耐低温型)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模拟低温条件,研究了叶面喷施CC对盆栽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CC显著缓解低温造成小麦幼苗萎蔫的程度,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增加了脯氨酸(Pro)含量。与开麦21相比,在低温处理下周麦27叶片的O2-·产生速率相对较慢,膜损伤程度相对较轻,同时Pro含量和CAT活性增幅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外源喷施CC能够显著缓解低温对小麦幼苗造成的损伤,从而增强小麦的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冬季进行马铃薯实生种子育苗,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但由于冬季气温偏低,对实生苗生长影响很大。我们使用1 500 mg·L-1赤霉素溶液浸种24 h,有效地打破了当年采收马铃薯实生种子的休眠,使当年采收的实生种子的发芽率超过80%;并在日光温室内使用小拱棚控制温度和湿度,有效地防止了低温冷害;移栽前浇透水,减少了对根的损伤,使实生苗移栽的成活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王旭一 《北方水稻》2013,43(3):71-72,75
从细胞膜系与植物抗冷性,可溶性糖、蛋白质与植物抗冷性,脯氨酸及其它氨基酸与植物的抗冷性,低温下冷害指数、电导率、原生质膜透性与植物的抗冷性等方面综述了水稻低温冷害生理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水稻冷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利用5个浓度(0、10、50、100、5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进行叶面连续喷施3 d后,转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旨在探究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特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有利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株高及叶片含水量特性影响,SPAD值升高,增强了叶片叶绿素合成能力,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增加而增高,低温胁迫7 d后,对照组和处理组间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受到的伤害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淹水对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籼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直播稻生产与抗逆栽培奠定生理基础.[方法]以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低温处理(8℃)、低温淹水处理(8℃+淹水)与常温对照(25℃)3个处理(处理3 d),分析秧苗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