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杂交油菜在秧苗三叶期及移植前根据植株形态特征进行苗期纯度测定,并将实测得“F1”代秧苗与“异型株”秧苗分类设区栽入大田。分别在越冬期和盛花期追踪调查种植纯度,测定其吻合率。同时,提出了在杂交油菜种植过程中,应把好育苗去杂关,掌握在苗床三叶期或直播田定苗时,根据不同组合的植株形态特征,采取去小苗、留大苗;移栽前采取栽大苗、去小苗的保纯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17为试验材料进行标准发芽后,对幼苗进行大苗、小苗分类,并利用SSR引物分别对其进行室内纯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苗的大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较大,小苗与大苗的纯度相差2.8个百分点,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与大田相比,大苗的纯度更接近于田间秧苗纯度.在田间小苗往往不能成苗,不影响大田纯度,故小苗是造成室内与大田纯度鉴定结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1育秧1.1育苗的基本要求培育秧龄适宜、整齐健壮、无病害的水稻秧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小苗一般系指3叶期内移栽的秧苗,中苗一般系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一般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壮秧是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白色,植株矮健,秧龄适宜,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  相似文献   

4.
<正> 1 苗床增肥防病 移栽前4天~5天施1次药,避免将病虫带入棚内。结合防病施1次薄水肥,带肥移栽,以防止秧苗移栽后脱肥,促进早发。 2 大、小苗分开栽 大小苗、强弱苗分开栽。大苗、壮苗移栽在大棚两边,小苗、弱苗移栽在温光条件好的中间,利用棚内调控生长平衡,也便于对小苗、弱苗适当偏重管理,促进整体平衡生长。  相似文献   

5.
1培养适合机插的适龄壮苗1.1壮苗标准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要求秧苗总体质量均衡、个体素质健壮。适龄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茎基粗扁,叶色挺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无病株和虫害,秧苗整体质量均衡。移栽时秧龄15~20d,叶龄3.5~4.5叶,苗高12~17cm,每cm2成苗1.7株(1.5~3.  相似文献   

6.
<正>1育秧1.1育苗的基本要求培育秧龄适宜、整齐健壮、无病害的水稻秧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小苗一般系指3叶期内移栽的秧苗,中苗一般系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一般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壮秧是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白色,植株矮健,秧龄适宜,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整齐,无病害。  相似文献   

7.
结合凤冈县多年实施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试验实践,对做好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试验,从建立稳定的鉴定基地,适时干谷播种,精确划定小区,足苗规范移栽,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组织专家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供各地种子部门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种子纯度是影响杂交油菜品种发挥杂种优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国审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958进行纯度鉴定,并与田间种植鉴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SR鉴定与田间种植纯度鉴定结果非常接近,用SSR标记技术鉴定该品种纯度是可靠的。利用SSR标记进行纯度鉴定可以不受季节、鉴定人员经验影响,周期短,结果更为客观真实,是监控杂交油菜生产、销售的种子纯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油菜杂交种纯度鉴定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西瓜钵苗茎秆纤细和大株冠造成的取秧、输送过程中秧苗脱落和取秧过程中秧苗子叶损伤问题,基于西瓜钵苗形态,设计一种夹护式西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探入式取钵移栽可保护秧苗茎、冠及形态,提高移栽作业合格率。文章根据西瓜种植农艺要求及西瓜钵苗外形尺寸设定优化目标,开发对应计算机优化辅助分析软件,优化一组符合西瓜钵苗夹护移栽要求结构参数,建立机构三维模型并作运动学仿真。加工机构物理样机并作台架试验,通过高速摄影对比移栽作业实际轨迹、虚拟样机轨迹和理论计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夹护式钵苗移栽机构设计合理性。取苗试验表明,夹护式钵苗移栽机构较普通探入式移栽机构取苗成功率提高5%终稿栽植成功率提高7.5%,栽植优良率提高7.5%,栽植优良率提高15%。夹护式栽植机构各项性可满足旱地移栽要求,护苗机构明显提高栽植质量,减少秧苗脱落和株冠子叶损伤。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菜高产制种不利因素的控制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幼苗猝倒病、花粉分布 (行比 )和母本群体数量不合理、母本迟播以及生长不平衡等 ,是影响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和质量的 4个不利因素。小区试验结果 ,采用移栽灵等药剂防病、合理的行比配置和移栽方式改革、抗灾直播、“861”快速发苗灵促进弱小苗生长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克服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幼苗期油菜的几何造型。[方法]通过对幼苗期油菜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的观测分析,提出了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参数的幼苗期油菜三维形态数学模型及其可视化方法。根据油菜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提取了不同的控制参数,并利用3次B啨zier曲面生成大小各异的油菜叶片与叶柄模型,同时采用上下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作为主茎模型,最后通过旋转、缩放、拼接等操作实现了幼苗期整株油菜的三维重建。[结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简单方便,可快速构建幼苗期油菜几何模型。[结论]为油菜形态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珂  何鹏  高文波 《农学学报》2023,13(10):62-69
研究作物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和防灾减灾有科学意义。西南地区是中国冬油菜主区之一,受华西秋雨影响,该区域冬油菜苗期渍害风险大。在分析西南地区冬油菜出苗期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行业标准中油菜渍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开展了西南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东部是冬油菜最早进入苗期的区域,云南省南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上中旬进入苗期,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下旬进入苗期,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北部是研究区域冬油菜进入苗期最晚的区域。(2)研究区域甘蓝型冬油菜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强度指数分别为0.69、1.28和1.65。研究区域内轻度渍害发生概率较中度和重度渍害的概率高。不同等级渍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3)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北部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低,而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渍害危险性相对较高,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地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最高。因此,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中东部地区应采取改善冬季油菜品种结构或优化空间分布等措施,以减少冬油菜苗期渍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油菜隐性核不育杂交种的纯度进行鉴定。[方法]以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油研系列"为材料,利用简化的SSR标记技术对制种样品进行纯度分析。[结果]筛选出了2对条带清晰、易于统计的SSR引物;大田生产F1杂种群体的纯度鉴定结果表明,SSR鉴定的结果清晰可辨,可信度高,能较准确地反映种子的真实纯度。[结论]该试验为SSR标记在油菜种子纯度鉴定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具有经济成本低、起降方式灵活等优点,在监测苗期油菜缺苗和植株数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大疆Phantom 4 Pro V2.0四旋翼无人机获取油菜种植区的可见光影像,设置1个实验区和4个验证区,对比分析土壤、油菜苗、杂草等地物目标红(R)、绿(G)、蓝(B)波段的DN值,根据各波段DN值的正态分布特性和比值关系构建绿蓝红差异指数(green-blue-red difference index, GBRDI)。利用GBRDI对油菜种植区可见光影像进行计算,绘制不同地物的直方图,将其交点作为图像分割阈值对油菜苗植株进行提取,并与常见的过绿指数(excess green, ExG)、差异植被指数(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VDVI)、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 (normalized green-bule difference index, NGBDI)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ExG、VDVI、NGBDI,GBRDI从杂草等背景地物中提取油菜苗效果更好,精度92.93%,完整性83.63%;在4个杂草长势复杂的验证区,GBRDI指数提取油菜苗的精度和完整性均比VDVI、ExG、NGBDI更高;GBRDI能快速准确地提取油菜苗,分离杂草和土壤等背景地物,可为油菜精细化耕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气象条件分析与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的特点,对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建立油菜气候区划指标.根据鄱阳湖地区1961~2005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显示,影响该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和日照条件,关键生长发育期为播种出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采用1: 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GIS空间分析,将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插值生成分布式数据,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除鄱阳湖滨湖区及湖区的南部为油菜种植一般区外,其余地区均为油菜种植的最适区和较适区,尤其鄱阳湖地区北部,为油菜种植的最佳区.  相似文献   

16.
油菜产量与苗期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昌市2000~2006年油菜产量及其结构与苗期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油菜一次分枝数和有效荚果数均与苗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均与苗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油菜苗期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日温差大、日平均气温高是油菜丰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纯度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研七号、油研十号设置5个纯度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的纯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纯度每降低1%,该品种的产量下降0.5%左右;不育株率为5%,即种子纯度为90%,减产幅度在5%以上,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种植条件和播期所对应的直播油菜播种密度的不同要求,根据切换齿轮啮合关系可改变排种器输入轴转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2BFQ-6型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的变量播种机构;介绍了具有4级播种密度调节功能的变量播种机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分析确定了该机构的主要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同时运用有限元开展的模态分析显示输出齿...  相似文献   

19.
杂交油菜黔油22号氮素运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氮素对杂交油菜黔油22号产量的影响及提高氮素的利用率,进行了氮素运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肥和苗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蕾薹肥及初花肥施用比例对黔油22号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呈相同趋势,即随着蕾薹肥用量的增加及初花肥的降低,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逐渐增加.因此,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蕾薹期,是决定黔油22号产量的关键施氮期,获得高产的氮素运筹最佳措施是基肥:苗肥:蕾薹肥:初花肥比例为2:3:4:1或2:3:3:2.  相似文献   

20.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