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标志性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截至2013年底,国家共下达营造林任务44728.7万亩,累计投资3541亿元,全国25个工程省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市、区)1.24亿农民直接受益。退耕还林工程被基层干部和群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退耕还林的实施效果如何,对林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它实施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才能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退耕还林,利国富民,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政德工程"和"民心工程",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特别受地方各级政府、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我国生态建设的大局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a多来,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涉及11个市的124个县区,是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中河北执行的五大工程之一,关系着京津绿色屏障的构筑,关系着河北省生态建设的大局,为此必须搞好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彻底根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这项工程是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重、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和扶贫工程。榆林市的退耕还林工作一直得到各级各界的高度重视,实施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成亮 《云南林业》2006,27(6):7-10
一、我省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退耕还林工程经过7年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基层干部群众把退耕还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6.
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大环境改善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现行的常规林业方法难以充分地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负面影响。而采用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能够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执行对于参与式方法的理解偏差和运用不当,往往又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于“尊重”农民意愿,陷入尴尬局面。本通过对于安徽省霍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案例比较分析,讨论参与式方法在国家林业工程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数字     
退耕还林累计造林4亿亩 我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效益阶段性监测已经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9年来,已累计造林超过4亿亩,投资总量达4300多亿元,涉及1亿多农民。  相似文献   

8.
数字     
退耕还林累计造林4亿亩 我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效益阶段性监测已经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9年来,已累计造林超过4亿亩,投资总量达4300多亿元,涉及1亿多农民。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改变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耕种习惯,实行集约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组织实施好这项工程,应处理好以下4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浙江开化作为钱塘江源头县,在“国家要绿,农民要利;国家要生态,农民要效益”的矛盾关系中统筹谋划,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马金镇高岭村科技示范园创造了源头退耕生态治理新模式,“高岭经验”创出了一条营建经济型生态公益林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林业六大工程之一,是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阜平县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树种为刺槐、油松、枣树、杨树、核桃、杏扁等,退耕还林地块保存率达100%。工程涉及全县13个乡镇180个行政村,惠及农民3.6万多户14.4万人,退耕还林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建兴 《中国林业》2012,(12):57-57
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至2010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已投入资金2675亿元,累计完成任务4.27亿亩,按照目前已完成的面积和投资标准计算,国家总投入将达4353亿元。退耕还林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森林覆盖率增加近3个百分点,对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如何确保工程成果,使其对改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是减少水土流失,减缓洪涝灾害,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云南省会泽县实施退耕还林5年来已初见成效,但在工程实施和后续管理中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冷宇 《中国林业》2010,(11):33-33
<正>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工程实施后,成效十分显著,既增加了林草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又还出了一  相似文献   

16.
《林业与社会》2003,(2):31-31
2003年春季以来,为充分调动农民的退耕还林积极性,甘肃省清水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 让退耕农户直接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作业设计。林业技术人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乌兰浩特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乌兰浩特市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年初,在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培训班上,自治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黎梅松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在我区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黎局长指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改善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大举措。退耕还林也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生态建设工程。从今年起国家将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我区也将从局部试点进入全区全面铺开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各级…  相似文献   

20.
李峥 《湖南林业》2006,(7):14-14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量大决策,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缓洪涝灾害,造福于人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