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为筛选适合安康区域气候特点的优质、富硒有机栽培水稻品种。[方法]收集安康生产中的18个水稻品种在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进行对比种植,测定分析稻谷品质。[结果]供试水稻品种以内香8518出糙率最高(80.22%),整精米率最高(72.40%)和垩白米率最低(8.2%)均为泰香8号;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7.61%~17.27%之间,胶稠度、食味品质平均值分别为49.3 6 mm和78.05分,泰香8号、内香8518和宜香优2115的蒸煮和食味品质均达1级;蛋白质含量在8%~9%范围内有泰香8号、宜香2115和Q优6号等7个品种;稻米硒含量在0.04~0.15 mg·kg~(-1)范围内,均达到国家富硒稻谷标准。[结论]泰香8号、宜香优2115、内香8518、Q优6号和Y两优1号均可作为适于安康区域有机栽培的水稻品种,其中以泰香8号、宜香优2115稻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黔东山区杂交水稻新组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优质稻新品种为试材,在铜仁市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为筛选出适合该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新组合。结果表明:Q优1号和Q优6号产量较高,可作为高产品种在全区推广,其中Q优1号更适合作为优质米发展;黔优301和宜香优725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黔香优302较CK减产极显著,暂不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12个优质稻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比CK岗优527增产的有3个组合,分别是D优3232、D优527和Q优1号,综合试验结果,D优527、Q优1号、Q优3232、宜香优9303和优丰香占5个组合可在来年扩大示范种植;Q优2号、为天9号、宜香优1577和Ⅱ优50329可在来年继续进行生产试验,适度引进示范种植;D优3232和为天9号如在海拔600m以上低山区种植,应采取保温育秧并适时早播。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金谷优3301等10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荔波县的产量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金谷优3301、晶两优华占、中浙优1号、宜香优2115、乐优891、DM优6188等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分蘖强,建议在荔波县推广,但中浙优1号、宜香优2115等品种应在加强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防治;锋优85、川优6203、宜香4245等品种产量一般,建议进一步示范;健优388产量不太理想,不宜在荔波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水稻种植是岑巩县种植业中规模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产业,是保障当地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筛选出适宜岑巩县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水稻品种,在岑巩县进行10个水稻品种的种植试验,比较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及产量。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川优3727株高最高,为120.9 cm;九优27占有效穗最多,为20.8万穗/667m2;川优3727和宜香优2115(CK)穗长最长,均为26.9 cm;穗实粒数及结实率神9优28均最高,分别为177.8粒和88.2%;宜香优2115(CK)千粒重最大,为32.8 g。2)产量,九优27占>泰优808>晶两优华占>F优498>川康优727>又香优龙丝苗>川优3727>神9优28>蓉优33>宜香优2115(CK),九优27占、泰优808、晶两优华占、F优498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宜香优2115(CK)及其他参试品种。3)稻瘟病抗性,川优3727表现为抗,神9优28、晶两优华占表现为中抗,F优498、川康优727、九优27占表现为感,蓉优33、宜香优2115(CK)、泰优808表...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再生稻产区主导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质、高产及稳产再生稻品种,满足重庆地区对再生稻种植的需求,选用12个品质较优的杂交水稻品种,在重庆市各再生稻产区开展多点试验,筛选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的再生稻品种。结果表明:中稻再生稻两季综合,宜香优1108、深两优5814、德香4103和川农优528品种的产量优于对照(准两优527),适宜在重庆再生稻产区推广应用。其中,宜香优1108在5个试验点的2季平均产量为13 173.3kg/hm~2,较对照增产7.79%;深两优5814平均产量12 879kg/hm~2较对照增产5.38%。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在贵州山区稻虾共生系统中的适应性,选取黔优35、宜香优2115、香两优619等12个水稻品种(系)在稻虾共生下开展品种间适应性研究,对水稻株高、分蘖、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优4001品种株高最高,为153.2cm,安优101品种株高最矮,为93.2 cm;稻虾共生下不同水稻品种间T香优557、香早优2017、千乡955A/QR79、泰丰A/QR35、川优6203品种产量较高,均达500 kg/667m2以上;千乡955A/QR79、495A/QR151、泰丰A/QR35、盛韵香红品质较好,其次为T香优557、川优6203、宜香2115、泰丰A/QR79、香早优2017。结合产量及品质,T香优557、香早优2017、千乡955A/QR79、泰丰A/QR35、川优6203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适宜在稻虾综合种养中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镇宁自治县引进内香优16、宜香优1577两个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通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该县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四川省泸县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中稻种植面积59.92万亩,蓄留再生稻46万亩,水稻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选择适合中稻-再生稻两季都高产的杂交品种,2015年实施了杂交中稻-再生稻品种大区对比试验,其中选取的内香8514、内5优828、宜香优2115、泰优99、川香优3203、蓉优908、T优6135、旌优127、川农优445、泸优137共十个杂交品种作为实验品种。实验结果表明中稻-再生稻两季都高产的杂交品种有川农优445、川香优3203、泰优99、泸优137、内香8514等,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种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齐穗后的干物质形成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在四川应用较多的6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在生产上表现典型的品种,对齐穗后的穗子、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川香9838、II优084、准两优527、川香727穗子的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且在灌浆阶段0~7 d、17~29 d区间形成两个明显的峰值;II优7号、D优527、II优602、II优航1号穗子增重速率较低。II优084、准两优527、II优602齐穗后植株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川香727、D优527、II优航1号齐穗后植株干重增重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推广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方法]对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06年该品种通过江西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安徽省及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省种植,均表现突出。[结论]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2.
选用水稻品种汕优63、福两优2186、东南201、闽紫香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始穗期和齐穗期以不同浓度的硒肥和锌肥喷施叶面,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性状差异不显著,而结实率差异显著。(2)各浓度硒肥和锌肥处理的单株产量比对照均提高。其中,福两优2186和闽紫香在(Na2SeO3)22.2mg/kg (ZnSo4)50mg/kg(Ⅴ处理)下,分别比对照增产14.03%和15.65%;汕优63在硒肥浓度22.2mg/kg(Ⅱ处理)时,单株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42%;东南201,当硒肥浓度为44.4mg/kg时,其产量较对照提高17.65%。(3)硒肥浓度为0~44.4mg/kg范围内,糙米硒含量随硒肥浓度增加而显著增高,六种处理的糙米硒含量依次为对照的3.43、8.29、16.86、4.14、7.71和17.36倍,而糙米中锌、铁和钙含量在各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10-2011年全国长江上游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2012年生产试验材料结果,对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在南方稻区试验中的产量、生育期、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4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优388在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900 kg/hm2,比对照组合Ⅱ优838增产4.33%;全生育期159.7 d,比对照迟熟1.7 d;稻瘟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合,是参试组合中对叶瘟和穗颈瘟抗性相对较好的组合之一;稻米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也优于对照组合Ⅱ优838,其测试分析的11项理化指标中有6项达部颁一级米标准,3项达部颁二级米标准.表明健优388在长江上游稻作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2019年福建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通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聚两优919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综合表现。结果表明,聚两优919在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771.13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3.7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998.5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4.00 %。2年区域试验平均变异系数为13.85%,低于对照品种T78优2155(14.38%),平均高稳系数为81.25%,高于对照品种(77.84%),平均适应度为68.9%,明显高于对照品种(41.7%)。全生育期2年区域试验平均128.3 d,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早熟0.6 d,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表明聚两优919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抗病性、稻米品质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11个引进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引进的11个地方特种稻基本适应南宁的自然环境条件,其中玉黄香、桂香4号、兆禾香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其每667 m2的产量分别为453.2、445.6、432.6kg,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品种,有望成为本地特种稻的优良稻种;另外,玉黄香、象州红米、隆林地方糯3个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水稻螟虫都具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选育高抗性品种的优良稻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湘香二A中雄性可育株为父本材料,与D90A杂交、回交,通过排除微效恢复基因和微效温敏不育基因,转育成具有D型不育胞质的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该不育系的垩白粒率较珍汕97A低18倍,垩白面积小75倍;稻米香味浓;配制的杂交种亦表现外观和食味品质好。目前,川香28A已配制出一批优质高产组合。香优1号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优质杂交稻区域试验;川香28B作为优质种质用于保持系米质改良的育种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糊评判法对新组合的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通过区域试验后,产量差异很明确。但各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如有效穗、生育期、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抗性等这些对应性状组合间各不一样,也很不直观。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采用模糊评判法,对江西省1995年杂交晚稻区域试验的增产组合,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价。产量高于CK的6个新组合,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都优于CK(汕优桂33)。这些组合排序分别是协优7791、协优1666、优ⅠⅤ2、新优752、优Ⅰ465、Ⅱ优46等。对照汕优桂33排第7位,综合性状最差。分析结果表明新组合产量高,且综合性状好,有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 8A 是以含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早籼稻增城丝苗-8 选为母本,与保持系 1325B 杂交制保后再与 325A 测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优质高产丝苗型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具备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自 2010 年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以来,以其为亲本配组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达 44 个,审定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区),这些品种均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广 8A 作为水稻“广东芯”的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其中,以广 8A 配组选育的广 8优 165、广 8 优金占、广 8 优 2168 组合,在省级区试中均呈现丰、抗、优高度协调性,并连续 4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从 2017 年至今,在广东累计推广面积达到 26 万 hm2 以上,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粳稻品种在渝东北高温伏旱条件下的适应性。[方法]以中科8号和II优838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4份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粳2、粳3、粳4和粳5这4个品种在当地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生育期是影响品种适应性的关键性状,全生育期与II优838相当且具有一定产量优势的品种在该地区才具备生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