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是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种体现,贸易便利化对于促进出口质量可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对中国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关注不够。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加工农产品数据,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港口效率提升、监管环境改变等渠道提升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地区)和不同产品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贸易便利化与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1—2015年中国向155个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相关解释变量的影响下,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贸易开放度与中国农产品出口呈同方向变化,中国与进口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而进口国的农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会抑制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分别引入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和市场准入、边境管理、交通通信设施和商业环境4个指标,定量分析东北亚地区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积极的影响,整体水平每提升1%,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1.56%;细分指标中只有商业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当商业环境水平提高1%,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0.84%。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构建农产品贸易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GSIM,利用2005—2018年相关贸易和经济数据,计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参数及其校准值,测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并设计不同的模拟情境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2013年之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相关政策实施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下降了48.5%,“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双边贸易壁垒,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单边与双边效应之间变化均呈现一定差异,中西部地区边境效应的减少多于其他地区,进口边境效应的减少多于出口。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框架的完善和政策实施,贸易成本和本土偏好下降及农业技术进步将进一步降低边境效应,地区间贸易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农产品双边贸易活动趋于活跃,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和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了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贸易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优势下降所致。中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语言以及进口国的人口规模能够显著地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地理距离和中国的人口规模对农产品出口有阻碍作用。进口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对贸易效率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成本和政府监管水平显著抑制了贸易效率的提升。中国对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整体呈递减趋势,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还存在较大的贸易拓展空间。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释放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经济效应,以中国农产品出口为对象,研究环境规制对其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在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行业、地区和不同类型农产品在对环境规制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农产品领域、地区和类型之间的差异,以更好地平衡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出口需求。为深入理解环境规制与农产品出口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有益见解,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框架下所产生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从大国贸易模式、关税差异和贸易产品互补性等角度拓展了经典的自由贸易区理论,构建了CAFTA农产品贸易效应分析框架,并利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1995—2020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效应。结果表明:1)CAFTA的实施给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显著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效应,而非贸易转移效应。2)随着双边关税的逐步削减,在“早期收获计划”、自由贸易区建成和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阶段,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都呈现逐步扩张的态势。3)这期间,CAFTA对东盟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互补性越强、开放程度越大,则双边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更大。因此,实施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渠道,提高社会的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8.
贸易便利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较高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推动双边贸易增长。本文在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07—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其子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东盟、中东欧、西亚和中东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而蒙俄和南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提高0.381%;市场准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海关环境,而基础设施及服务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9.
毛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26-8728,8761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贸易壁垒。为降低TBT的影响,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该研究建立了农产品出口的TBT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逐项分析了出口额、出口农产品种类、出口目的地等因素与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出口额和出口农产品种类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出口额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没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出口目的地对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影响显著。由此得出,在应对TBT方面,政府的"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倾斜政策可能是无效的;实施应对TBT政策时要注意对我国具有强国际竞争力产品的保护,以免因为进口国的贸易保护而扭曲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甚至改变国际贸易商品和地区结构;政府针对不同的贸易伙伴采取不同的协调政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国内农业资源丰富且与中国贸易频繁.2012年俄罗斯加入了WTO,这将使中俄经贸关系发展面临全新的贸易环境和条件.本文在分析俄罗斯农产品对外贸易特征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探讨了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互补性,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且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市场分布和产品结构集中,其重点出口农产品中只有大宗谷物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结构单一,以水产品为主,出口则相对多元化;中俄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俄罗斯加入WTO将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和结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2相邻位点碱基突变的熵性质,在双参数模型下建立有限长DNA序列2相邻位点碱基突变的微分方程模型,得出了16种碱基组成的概率随世代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证明2相邻位点碱基突变具有保熵性,生物是朝着熵增方向即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化的;阐明了在单参数模型下相邻位点碱基突变的熵性质亦是如此;该结论也适用于3个相邻位点以及更多相邻位点碱基突变的情况。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2相邻位点碱基突变的计算机模拟,直观地验证了所得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2.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planets' compositions vary with orbital distance, with rocky planets in close orbits and lower-density gas giants in wider orbits. The detection of close-in giant planets around other stars was the first clue that this pattern is not universal and that planets' orbits can change substantially after their formation. Here, we report another violation of the orbit-composition pattern: two planets orbiting the same star with orbital distances differing by only 10% and densities differing by a factor of 8. One planet is likely a rocky "super-Earth," whereas the other is more akin to Neptune. These planets are 20 times more closely spaced and have a larger density contrast than any adjacent pair of planets in the solar system.  相似文献   

13.
Multiple fine-wire electrodes were implanted in the biceps brachii of five subjects, and artificial electronic feedback was provided to subjects from only one electrode. By this technique, it was shown that neighboring units progressively stop firing as subjects concentrate on activating an isolated unit. The inhibition of neighboring spinal motoneurons in the same pool further indicates that selective inhibition is an automatic part of single motor-unit train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林层是林分空间结构垂直尺度上的一种结构,也是当前林分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对于林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林层划分的方法以及各林层内的结构分析,而对林层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细致的林分结构分析是森林精准经营的前提,探讨林层结构的分布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可以丰富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对竞争指数的构建也有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基于相邻木关系,区分对象木和相邻木在上、中、下林层中的分布,将林层比(L)的5种情形细化为45种“林层结构类型”,结合林层比对蒙古栎林分的林层结构的株数分布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1)蒙古栎林分林层结构较复杂:对象木结构单元中4株相邻木都与对象木同层的情况较少,而2株或3株相邻木与对象木不同层的情况较多;对象木结构单元中5株林木在3个林层都有分布的情况是最多的,其次5株林木倾向于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林层中,且中层分布有较多林木的林层结构类型的数量较多。(2)蒙古栎林分林层比类型间生长量的差异显著度为:下层 > 上层 > 中层;当对象木同层的相邻木从4株到0株时,下层对象木生长量有显著下降趋势,上层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中层的相邻木的作用复杂,导致生长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3)影响蒙古栎林上层对象木生长的林层因素较为单一,主要为上层相邻木的侧向挤压作用;而林层因素影响蒙古栎林中、下林层生长的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中层对象木主要受上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中层的侧向挤压;下层对象木主要受中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下层的侧向挤压或上层的遮盖影响。结论本文构建的“林层结构类型”在分析林层结构的数量分布、解释生长量的大小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系统又全面地解析林层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ABC曲线法结合粒径谱理论对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特征、优势种演替、多样性水平、稳定性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受外界干扰较大.春、夏季浮游植物以r-对策者为主,群落数量偏离平衡点;秋季以r-对策者为主的微小型浮游植物逐渐被中大型k-对策者演替,群落完成反馈调节,恢复到平衡点.浮游动物由于较高的能量供应其幼体全年一直处于较高优势水平,但生态效率转换相对较慢.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群落在夏季受外界扰动较大.游泳生物群落主要以小型个体为主,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构建的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测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说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较差,受外界干扰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17.
损伤与邻近健康复叶槭植株内脱落酸和茉莉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软米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的选育及在毗邻国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光14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光敏核不育系(PGMS)蜀光612 s与抗寒优质强恢复系云恢808配组而成的软米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7.65~12.35 t/hm2)、米质优(可达国家优质稻谷2级标准)、口感软、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0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10月通过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部审定。  相似文献   

19.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根系可塑性及养分吸收,而与植物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改变植物个体和种间养分资源的分配,具有协调种间竞争的潜力.以我国北方草甸草原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混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独行菜(Lepidium spetalum)为供试植物,通过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生长、根系形态及磷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著菌根真菌能够与羊草及紫花苜蓿形成良好共生,而独行菜根内基本未形成菌根共生结构.土著菌根真菌显著降低了羊草及独行菜的生物量,但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混种紫花苜蓿显著促进了羊草的生长,而混种独行菜则显著抑制了羊草的生长.土著菌根真菌对羊草根系形态的影响表现出与植株生物量类似的趋势,但不同混生植物对羊草根系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植株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混生植物相比,羊草具有较高的比根长和磷吸收能力,这也解释了其负向菌根依赖性.研究证实了菌根真菌和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均是影响草原优势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其交互作用对于科学管理草地生态系统,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木密集程度表达方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林木密集程度是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属性,反映林木的疏密程度,包含一定的竞争信息,同时直观表达了林冠层对林地是否连续覆盖。如何通过构建空间结构参数准确量化单株林木周围和林分整体的密集程度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以相邻木空间关系为基础,采用模拟林分数据和实际林分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与林木距离有关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密集度,它以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为基础,通过判断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中树冠的连接程度分析林木的密集程度。密集度有5种取值,以中度级为岭脊,明确地定义了参照树所在的结构单元的林木密集程度,密集度的值越大说明参照树所处小环境林木密集程度越高,参照树可能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林冠层越连续覆盖;密集度值越小说明林木密集程度越低,参照树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小,参数生物学意义十分明显。在计算林分密集度时,综合考虑分布格局对于林木占据空间方位的影响,增加了参数的准确性。在模拟林分和吉林蛟河红松阔叶林、江西分宜大岗山杉木人工纯林等不同格局、不同密度、不同类型的林分密集程度研究中,密集度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密集度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结构参数相似,也可通过抽样调查直接获得,不需要测量距离,并为分析林分空间结构与林木竞争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如何突破技术上的限制,将密集度与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联合分析,实现空间结构参数的多元联立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