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乌龙茶品质评定与产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进行了基于化学成分、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的茶样品质评定和产品判别模型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得出累积变异量为85.041%的7个公共因子,再以公共因子为自变量,采用同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和级别鉴别,建立判别函数;交叉验证和回代样本验证结果显示,产地和品种的判别模型正确区别度较高,产地的回代和交叉验证总正判率分别为97.6%和94.0%,品种的为86.9%和75.0%。并确立7个乌龙茶品质因子得分函数和1个综合评价函数,得到判别效果良好的产地判别函数3条、品种判别函数6条。  相似文献   

2.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市辖四县区生产的三类扁形茶样本,按单一品种和混合品种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和逐步判别技术的茶样产地鉴别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单一品种样本,还是采用混合品种样本进行判别分析,都能得到有效的判别函数,使三个不同产地的扁形茶得到有效区分。除迎霜品种有一个外部验证样本判别错误外,其它单一品种的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是100%。9个品种的混合品种判别试验中,训练集143个样本的回判正确率为93.7%,外部验证样本的判别正确率91.7%,表明采用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结合判别技术对茶产品的产地属性进行鉴别或验证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采集我国烤烟3类香型典型产区(云南、贵州、河南)初烤烟叶样品,分析了常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指标,研究了理化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及对感官质量的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香型产区烟叶的理化特征差异明显,云南和贵州的相似性较强,在糖、钾、石油醚提取物和厚度、叶面密度、单叶重等指标上与河南差异显著;②烟叶理化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在不同香型产区间存在异同,碳水化合物(还原糖、总糖)与感官指标的正相关性、含氮化合物(烟碱、总氮)与感官指标的负相关性随香型变化(清香型,中间香型,浓香型)呈减弱趋势,单叶重在不同产区均主要与感官指标呈负相关性;③云南、贵州和河南产区对感官质量贡献最大的理化因子分别为总糖(+)、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但石油醚提取物对感官质量的作用在云南和河南产区不同.因此,进行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评价和调控时,有必要针对不同产区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永顺县山地烤烟烟叶特色,检测和分析了永顺县6个乡镇烟叶的主要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并与国内外一些烤烟主要产区的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永顺山地烟叶的叶长、叶宽、叶片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单叶重等主要性状的质量结构合理,最接近于贵州省黔西南烟区的烟叶,其次是接近于河南许昌烟区的烟叶;山地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等化学成分含量适中、协调,接近于云南省大理烟区和贵州省黔西南烟区的烟叶。认为永顺县山地烟叶的主要物理性状质量较接近中间香型,化学成分质量接近于清香型和中间香型。同时还发现,在各取样乡镇的烟叶中,某些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3个地区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为100%。对3个地区的混合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分别为93.3%、87.9%、90.9%,交叉验证的正确率分别为90%、87.9%、90.9%,18个外部验证样本的正确判别率为84.6%、81.4%、82.9%。本研究表明,通过稀土元素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三大主产区的普洱茶样品。  相似文献   

6.
李强  ;周冀衡 《作物研究》2009,(Z1):197-201
为深入了解中国烤烟氯含量的区域特征和分布情况,利用2003~2006年中国主要烟区2712份烤烟样品数据,对中国烤烟氯含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地区差异、品种差异、部位差异以及氯含量与其他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氯含量普遍偏低,氯含量<0.40%的烤烟样品占74.22%;我国烤烟氯含量在烟区、品种、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北方烟区烤烟氯含量高于南方烟区,不同品种在不同烟区的氯含量表现差异较大,上部烟叶氯含量高于中下部烟叶氯含量;烤烟氯含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特征因烟区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综合评价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采集了黔西南州6个产烟县的 C3F 等级烤烟样本101个,测定其烤烟化学成分,应用模糊数学法对其可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烤烟具有糖含量较高,其他化学成分适宜的特点;不同产烟县以贞丰县烤烟的化学成分可用性较高;不同产烟乡镇以龙场镇、者相镇、潘家庄镇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较高;不同品种以兴烟1号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较高;黔西南州烤烟 CCUI 值空间分布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8.
云南烟区烤烟中部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杰  周清明  彭新辉  宾柯 《作物研究》2009,23(2):104-107
对云南12个烟区、11个烤烟品种的中桔三(C3F)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烟区烤烟总糖(均值30 40%)和还原糖(均值25.05%)含量偏高,氯(均值0.26%)和钾(均值1.87%)含量偏低;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11个品种和12个烟区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中云烟85和云烟87、K326和红花大金元、云烟201和云烟203间距离较接近;烟区中楚雄州与红河州、大理与曲靖、普洱与玉溪烟区的距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云南主产烟区烤烟上部叶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宾柯  周清明  彭新辉  何轶  刘杰  高川  刘荣 《作物研究》2009,23(2):108-110
对云南12个市州4个烤烟品种上部叶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总氮平均含量适宜;氯、钾含量平均偏低;总糖平均含量偏高.不同市州烟区和不同品种烤烟上部叶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广泛的变异并达到显著差异.云南12个市州,可聚类大致分为4类烟区.  相似文献   

10.
Bayes逐步判别法在绿茶板栗香化学识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经验丰富的感官审评专家对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依据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板栗香型、非板栗香型两大类;应用Bayes逐步筛选过程对具有板栗香茶样的共有成分先进行筛选,再以筛选出的香气成分为变量,建立判别方程。交叉验证和检验样本验证结果显示:用筛选出的顺-茉莉酮和香叶基丙酮建立的判别方程,在训练数据集判别和交叉验证中,判别正确率均达到94.44%;对8个检验样本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正确率为100%,可认为,该判别方程有效,判别结果理想。此外,由顺-茉莉酮和香叶基丙酮的主成分图也可得出,筛选出的变量对板栗香与非板栗香具有很好的区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对烟叶中糖及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比较了液氮研磨烟叶、杀青烟叶、初烤烟叶及鲜烟叶4种样品中糖和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初烤烟和杀青烟样分别与其它处理样品中糖类物质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液氮研磨样品与鲜样的糖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4种处理样品中有机酸含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时间对烤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晾制时间可减少烟叶干物质的消耗和叶片厚度收缩,并能提高平衡含水率,降低烟叶烟碱含量,进而提高烟叶质量.但随着晾制时间的延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下降和两糖差减少.以晾制36h再入烤房烘烤较适当.  相似文献   

13.
海拔高度对不同烤烟品种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K326、Y85、红大为材料,研究了云南保山市部分地区(海拔高度1500~2100 m)主栽烤烟品种B2F等级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种植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对海拔的敏感性不同,品种间内在化学成分差异较大;K326对海拔高度比较敏感,其常规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增加,其B2F等级烟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增加,总氮含量、烟碱含量、K含量降低,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红大与Y85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湖南凤凰不同产区烤烟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凰县不同成土母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海拔产区烟田(云烟87)为试点,以烘烤结束后各对应试点B2F等级初烤烟叶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海拔与烤烟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土母质烤烟的钾、绿原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平衡含水率、总氮、芸香苷、两糖差、钾氯比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含梗率、挥发碱、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差异极显著,总氮、钾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海拔烤烟除含梗率和β胡萝卜素差异显著外,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凤凰县烤烟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存在烟碱较高,总氮、钾含量、氮碱比、钾氯比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南浓香型烤烟区淀粉含量变化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波  黎娟  周清明  肖春生  刘涛  刘卉 《作物研究》2013,(6):558-560,567
采集了湖南省浓香型烤烟产区的B2F、C3F、X2F三个等级烤烟样本111个,用常规统计方法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基本统计特征、等级差异、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烤烟淀粉含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湖南浓香型烤烟淀粉含量范围为1.11%~6.02%,淀粉含量平均值存在年度间差异;不同等级淀粉含量大小排序为C3F〉B2F〉X2F,且X2F与C3F、B2F等级烤烟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长沙、衡阳地区烟叶淀粉含量较高,郴州最低,部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湖南浓香型烤烟淀粉含量分为高、中、低3大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四川宜宾烟区土壤和烟叶含氯状况,提高烟叶质量,采用定点定位取样的方法,分析了四川宜宾烟区110个土壤样品与73个烟叶样品的氯含量;在氯含量较低的土壤上进行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烟叶氯含量及土壤氯含量的影响研究。宜宾市植烟土壤平均水溶性氯含量15.58 mg/kg,76.36%土壤的水溶性氯含量处于较低及低水平;烟叶平均氯含量0.22%,80.82%烟叶处于低及缺水平。不同生育期烟叶和初烤烟叶的氯含量随着氯化钾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氯化钾80 kg/hm^2处理的烤后各部位烟叶氯含量均在适宜范围(0.3%~0.8%)内;施用氯化钾后土壤中的氯含量明显提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水溶性氯含量逐渐减少,至烟叶采收后和第二年烤烟移栽前土壤中基本无氯积累。土壤含氯量低的烟区可适当增施氯化钾肥以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烤烟品质的顶端调控措施,研究了不同打顶措施对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顶处理相比,打顶抹权明显促进了烟碱的合成以及在烟叶中的积累,有增加还原糖含量的趋势,能减少后期烟叶中钾素的流失,从而提高了上、中部叶的钾含量,有效提高了成熟期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增大烟叶收缩形变,降低叶质重,降低单叶重,增加烟叶疏松性,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但过度延长稳温时间,将导致烟叶内含物消耗过多,降低烟叶品质.对中部和上部烟叶,在变黄期的38℃稳温24h和42℃稳温16 h,在定色期的47℃稳温18h和54℃稳温16 h为适宜;对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38℃稳温15 h和42℃稳温16 h,在定色期的45℃稳温12 h和54℃稳温16 h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调查、取烟样室内分析测定和工业验证的方法,考查了株洲市茶陵县腰陂基地单元高端卷烟原料定制化项目烟株农艺性状,C2F、B1F、B1FO的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业验证烟叶可用性类型。结果表明,田间烟株营养充足,生长正常,烟叶发育良好,能按时从下而上依次成熟,形成了生产高端卷烟原料的物质基础;C2F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性好,工业可用性分类定位为一类卷烟原料;B1F和B1FO烟叶的淀粉和总植物碱含量在适宜范围内,但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偏低,致使糖碱比值低,工业可用性分类定位为二类卷烟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