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毛虫在临沧地区危害较为严重 ,1992~ 2 0 0 1年发生面积为 10 0 4 19 5hm2 。自 1995年开始引进和应用CPV和NPV病毒防治松毛虫 115 13 3hm2 ,防治率达 6 9 82 %。其中在 4月份防治效果较好 ,防治率达72 85 % ;8月份较差 ,防治率为 6 7 2 7%。应用该病毒防治松毛虫 ,能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危害 ,达到持续控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于1991年、1992年、1994年,在献词主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达1729.27hm^2,松毛虫开遍率分别为90.78%、85.7%、89.6%,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有虫株率由98.6%下降到27.66%,虫口密度由14.24头/株下降到0.618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云南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粉剂的制作及林间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该病毒粉剂(15~30kg/hm^2)防治3~5龄云南松毛虫幼虫,幼虫感病死亡率达86.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来云南澄江从松毛虫等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出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型多角体病毒(GV)。于1980-2001年先后应用NPV、CPV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文山松毛虫、灰褐带蛾、毒蛾、蚕蛾;面积达7732.2hm^2,当年防效平均约为97%,1次防治,防治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抑太保防治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24h后害虫开始死亡,第4天达到死亡高峰,第10天虫口校正减退率平均达84%以上;防治药剂费用3.0元/hm^2,具有见效快、防治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于1991 年、1992 年、1994 年,在坝心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面积达1 729-27 h m2 ,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0-78 % 、85-7 % 、89-6 % ;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 % ,有虫株率由98-6 % 下降到27-66 % ,虫口密度由14-24 头/ 株下降到0-618 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 ~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季节,林木郁闭好和林下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分持续控制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赤松毛虫是松树叶部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在辽宁省北宁市大面积发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3666.7hm^2,平均虫口密度为每株35.5头,危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北宁市林业建设,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赤松毛虫产生的高毒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为有效防治赤松毛虫,开展了无公害绿色新型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碧绿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3.4%以上。  相似文献   

8.
黄丕高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2):164-166
思茅市景东县总面积4416hm^2,森林覆盖率53.2%,其中思茅松120719.0hm^2,云南松11386.8hm^2.是松毛虫的老灾区,大发生年发生面积1300hm^2。介绍了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提出了采取营林技术措施、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于1993年5月,在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进行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示范试验3种处理的病毒用量为15GPIB/hm2,75GPIB/hm2,150GPIB/hm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3%,75.9%,80.4%,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为17.1%.大田试验虫口减退率为75.6%,两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混剂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药剂的9个组合中,以A1B1C1组合防治效果最好,在林间防治中,平均校正虫口下降率达97.3%,比单一使用病毒(浓度为2×107CPB/ml)的平均校正虫口下降率(80%)提高17.3%。  相似文献   

11.
Bt可湿性粉剂(毒力效价8000IU),防治松毛虫效果较好,15天以后达到最高效果,最佳用药量750g/hm^2,平均效果能达92.54%。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运11型飞机喷洒苏特灵Bt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剂量、喷洒时间和喷雾文化,为大面积生产防治提供可靠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容量喷雾,用药量750g/hm^2,喷洒时间198s,杀虫率可达93.4%,是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经济、有效、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浓度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毛松毛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每hm^2使用量为1500mL白僵菌油剂、1.5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为28.1%;在用量为6000mL白僵菌油剂、12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高达94.4%。到松毛虫化蛹时以上两处理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48.8%和99.6%。各防区的白僵率从7.5%—31.5%不等。与白僵菌油剂的用量呈相关性。结果表明,白僵苗与溴氰菊酯混合的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松毛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CPV,Bt混配制剂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J-Ds CPV(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体病毒)、Bt(苏云金杆菌)2种制剂混配,并加入适量化学农药进行飞机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施药25d后校正虫口减退率达84.7%。2种制剂混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持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Y-5B飞机超低量喷洒千虫克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千虫克是一种高效、快速、持效性长的生物农药,施药量150g/hm^2和375g/hm^2均有较好杀虫效果,7d死亡率分别可达88.9%和94.2%。  相似文献   

16.
刺槐叶瘿蚊发生期、危害程度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2005年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国家森林公园首次发现,2006年全省各地相继普遍发生,面积达427hm^2。一些地区6~7月份刺槐叶片受害率为70%-80%,新梢嫩叶受害率达100%。通过2007~2009年3a连续观测和林间防治试验,初步测定刺槐叶瘿蚊的发生世代、危害程度,并筛选出最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CPV—W1984株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3年起应用松毛虫CPV-W1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6.7万hm^2,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作者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其多角体态大小一致,3%和5%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是一种多快好省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杀虫率高、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974年以来,特别是1977年,省、地林科所和普宁县林业局,在普宁县应用省林科所自制的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种,进行生产和应用防治松毛虫的试验,一般幼虫暴食期病毒感染杀虫死亡率达90%以上,蛹死亡率达75%以上.现将有关病毒生产和应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几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大面积地面喷雾防治赤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1998年春秋两季河北省青龙县用杀铃脲,除虫脲和灭幼脲3号大面积地面低量喷雾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总面积达1666hm^2,防治后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5%,有效并持续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防治对林分内的有益生物种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5%Nomolt胶悬剂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油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中下旬分别在北京市平谷县和辽宁省建平县以5%Nomolt胶悬剂和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共213.33公顷,经防治,两地当年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9.4%和99.1%。此后北京市平谷县又于1992、1993年分别做了越冬前虫口调查,虫株率分别为20.0%和27.5%,虫口密度为0.4头/株和0.6/株,有效地控制了油松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