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给出Banach空间的极限算子的等价刻画,得到了极限算子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将其与其他几种算子(条件w紧算子、严格奇异算子、严格余奇异算子)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极限算子全体构成真闭满射算子理想.  相似文献   

2.
5株通过质粒转导而获得β-葡聚糖酶基因的下面啤酒酵母,都能在啤酒主发酵期内将麦芽汁中90%以上的β-葡聚糖分解.其中VB84菌株能在4天内分解β-葡聚糖94.1%.它在啤酒发酵过程中的繁殖速率、细胞浓度、降糖速率和最终发酵度均保持正常.随着β-葡聚糖的分解,啤酒的易滤性得到明显改善,V_(max)值提高56.3%.对β-葡聚糖凝胶的分解速率略低于对溶胶态β-葡聚糖的分解.啤酒的各项质量指标正常,对泡持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株秸秆分解菌的分离及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腐烂的玉米秸秆中分离到一株能分解秸秆的青霉菌(PenicilliumSP),对其进行了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的测定以及固态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不到12h将滤纸全部分解,CMC酶活达2.494mg/ml·30min,天然纤维素酶活达118.6mg/ml·d。秸秆经该菌株发酵3d,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6.60%,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高222.0%,是一株发酵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采用埋袋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两个树种粗根(>10 mm)、中粗根(5-10 mm)、中根(2-5 mm)和细根(<2 mm)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的重量保持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可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来拟合,即:Xt/X0=e-kt(t为分解时间,X0为根系初始干重,Xt为分解t时间的残留干重,k为年分解系数),通过拟合计算出年分解系数k.在本研究中,蒙古栎粗根、中粗根、中根、细根的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2928、0.2562、0.2928、0.3660;白桦依次分别为:0.2196、0.3294、0.3660、0.4392,基本呈现随直径增加分解速率减小的趋势.根系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各径级均是N浓度增加,可溶性糖浓度减小.在根系分解的不同时期两树种各径级N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释放或富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溶性糖却一直处于释放状态.分解1a时间,蒙古栎各径级根系表现为释放N元素;白桦表现为细根和中根释放N元素,中粗根和粗根富集N元素.蒙古栎、白桦细根和中根可溶性糖的释放率达90%以上,中粗根和粗根的释放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胚胎着床期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在真孕和假孕母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胚胎着床期真孕和假孕母犬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瘦素在真孕和假孕母犬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中均有表达,在输卵管中表达阴性,瘦素受体在真孕和假孕母犬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瘦素及其受体在真孕母犬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孕母犬(P0.05),瘦素受体在真孕母犬垂体和输卵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孕母犬(P0.05).真假孕母犬垂体中瘦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瘦素及其受体对于犬的胚胎着床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几种主要可燃物类型地被物灰分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X2-10-13型马福炉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主要可燃物类型地被物灰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可燃物类型地被物层、同一可燃物类型不同地被物层灰分含量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同一林型不同地被物层灰分含量从总体上看,半分解层的灰分含量最高,其次是落叶层,枯枝最低.这可能与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树的各部位对矿质元素的积累不同有关.不同林型同一地被物层灰分含量也不同,白桦-山杨-落叶松混交林中半分解层灰分的质量分数最高(0.31%),其次是杜鹃-越橘-落叶松林(0.27%)、山杨林(0.24%)、樟子松林(0.22%)、樟子松-落叶松林(0.16%),白桦林最低(0.13%). 混交林各地被物种类灰分含量一般较含有相同主要树种的纯林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保存于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SDNU)的3 200余份采自山东的真藓科Bryaceae苔藓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得出山东省真藓科植物名录,分析了生境和海拔等因素对山东真藓科植物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2000年之前与之后采集种类的组成差别。结果表明:(1)山东真藓科植物有8属53种,其中山东新记录属2个——小叶藓属Epipterygium Lindb.和平蒴藓属Plagiobryum Lindb.,山东新记录种22个;(2)山东真藓科植物生境类型有土生、岩面薄土生、石生和树生四种,土生类型最多,偶见树生类群;(3)随着海拔升高,山东真藓科植物种类先增加后减少,海拔300~600 m间种类最为丰富;(4)鲁东低山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真藓科植物种类丰富,鲁西北平原区种类稀少;(5)以2000年为界,仅在2000年之前采集到的真藓科植物有9种,仅在之后采到的有4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真姬菇通过大米培养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后,获得提取物。提取物经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RP-C18反相硅胶柱等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比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真姬菇大米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大黄素(1)、1,8-二羟基蒽醌(2)、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1-羟基-2-甲基蒽醌(5)、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4-羟基苯甲酸甲酯(7)、(2ALPHA)-A′-新伽马蜡烷-2,22-二醇(8)、β-谷甾醇(9)、豆甾醇(10)、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1)、麦角甾-7,22-二烯-3-酮(12)、硬脂酸(13)、油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碳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并根据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及各组分含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趋势表现为前期迅速,后期缓慢,并且土壤腐殖质层(A)大于淀积层(B);在4种阔叶红松林中,云冷杉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最大,枫桦红松林最小;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及土壤的C/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在土壤A层和B层,4种阔叶红松林的活性碳分别占总有机碳的0.89%-1.78%和1.91%-2.87%,平均驻留时间为12-35 d和27-58 d.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22.58%-28.44%和23.87%-42.63%,平均驻留时间为4-19 a和18-37 a.惰性碳占总有机碳的69.98%-76.24%和54.50%-74.22%,平均驻留时间为173 a;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驻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均为: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10:0(TⅠ)、7:3(TⅡ)5:5(TⅢ)、3:7(TⅣ)和0:10(TV)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从5种类型、3种规格的810只凋落袋中共收集土壤动物75651只,隶属2门10纲20目,其中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na)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8月,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月,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8月.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各月间均波动较小.与30目和6目相比,260目网袋中弹尾目和蜱螨目等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更高.相对台湾桤木(TV)而言,巨桉(TⅠ)凋落物中弹尾目数量更多.啮虫目(Psocoptera)在台湾桤木(TV)凋落物中的数量远远高于其它凋落物,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在混合凋落物中数量较高.不同比例的凋落物混合可改变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桤木、混合凋落物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高于巨桉凋落物,而且上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亦明显快于巨桉凋落物,这意味着大型土壤动物的活动可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因此,在巨桉人工纯林中混栽台湾桤木,可显著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促进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1.
牛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s)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LDA)和真胃右方变位(RDA).本病早在1950年英国Begg和Ford首先较详细地报道了奶牛的真胃变位,1955年美国也报道了奶牛33例真胃变位,国内近十几年也相继报道了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真胃变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2.
秦岭火地塘林区4种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4种主要树种的凋落叶分解动态,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方法】以秦岭火地唐林区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于2005-11~2006-11对其分解过程中养分变化特征和热值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在分解过程中,4种树凋落叶的N、P含量呈上升趋势,分别增长了158.51%~125.20%和185.13%~125.85%。与分解前相比,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和锐齿栎凋落叶粗纤维含量分别上升为原来的104.64%,103.70%,121.85%和110.46%,而粗脂肪、C含量和热值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32.93~24.10,26.30~68.50 g/kg和4.15~2.78 kJ/g;C/N呈降低趋势。【结论】在相似环境条件下,凋落叶的分解主要取决于凋落叶本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长与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都随体长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体长在10 cm以下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体长在10-25 cm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体长段真泥鳅的怀卵量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透析法研究了植物饲料中磷的透析率,并对其与磷体内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的体外透析率(x)与磷表观消化率(y1)和真消化率(y2)间分别存在二次曲线相关和线性相关,且磷表观消化率的预测效果较真消化率要好.两模型分别为:y1=-0.092 3x2 5.671 0x-56.002 1(R2=0.7147,RSD=5.5995,P=0.000 1)和y2=1.202 1x 11.8370(r2=0.473 4,RSD=6.800 5,P=0.000 1).  相似文献   

15.
米槠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分解研究三明格氏栲保护区内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氮(HN)、中氮(MN)、低氮(LN)和对照(CK)4种处理的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都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分解速率为CKMNLNHN,添加N对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起到了抑制作用。在监测期(720 d)内,MN处理(10 g·m-2·a-1)对分解速率影响较小,N含量太高(15 g·m-2·a-1),负作用增强,高于10 g·m-2·a-1的N沉降会显著抑制木质素的分解释放(P0.05)。对纤维素分解的抑制作用仅在部分时间里部分的N沉降量作用显著(P0.05)。分解360 d后,添加N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C和全N的分解释放,且添加15 g·m-2·a-1N时,负面影响更明显。全P均呈淋溶—富集—释放模式变化,270-720 d,添加N显著抑制全P的分解释放(P0.05)。K的分解释放规律与全C的较相似,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且在第360天的分解速率明显快于第720天,添加N特别是LN处理(5 g·m-2·a-1)在0-540 d会显著提高K的残留(P0.05)。这可能是N沉降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凋落物系统内可得性N增加,改变了原有的养分平衡,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降低了分解酶的活性而影响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奶牛真胃疾病在大庆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肇源县、林甸县、杜蒙县、大庆红岗区等地的14 210头奶牛的四种真胃疾病(真胃炎、真胃阻塞、真胃溃疡和真胃变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饲养管理、胎次、泌乳量、发病时期与真胃疾病有较大关系.同时进行了病因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户用沼气建设已达13余万户,以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菌)的三沼综合利用试点也达到了1.3万余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下面重点介绍沼渣、沼液在食用菌(鸡腿菇)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京九龙山林下凋落叶分解缓慢、极易导致火灾发生等问题,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分解促进剂对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尿素(N)、益生菌(EM)、饲用复合酶制剂(S)及本地真菌环炳菇(Lepiota)(以下用F.L表示)和杯伞(Clitocybe)(以下用F.C表示)对栓皮栎、油松凋落叶及栓皮栎与油松1∶1的混合凋落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喷施分解促进剂后,各种类型凋落叶分解速率差异较大,栓皮栎分解最快,栓皮栎与油松的混合凋落叶次之,油松分解最慢.(2)经过18个月的分解,栓皮栎与油松的混合凋落叶在F.L处理下,失重率最大,达到37.9%;栓皮栎凋落叶在F.C处理下,失重率最大,达到38.7%;油松凋落叶在S处理下失重率达32.9%,这3种处理下的凋落叶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通过指数模型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栓皮栎凋落叶在F.C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0.0 a;栓皮栎与油松混合凋落叶在F.L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2.5 a;油松凋落叶在S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3.3 a.说明分解促进剂对凋落叶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凋落叶所适用的分解促进剂也不同.针对不同类型凋落叶,选出分解凋落叶最快的促进剂种类,对减少森林火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熟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及其对肉牛氮沉积和血糖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4拉丁方设计,4头杂交肉牛按1.2倍维持需要(1.2M)饲养水平供给羊草,在此基础上由真胃灌注的熟玉米淀粉以研究其对肉牛氮沉积的影响,结果如下:真胃灌注熟玉米淀粉量300,600,900g·d~(-1)与对照组(0g·d~(-1))相比,沉积氮(RN)均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沉积氮/可消化氮(DN)亦有显著提高(P<0.05);真胃灌注熟玉米淀粉量300,600,和900g·d~(-1)时,瘤胃后段消化道的熟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分别为71.36%,80.27%和64.71%;真胃灌注熟玉米淀粉后,血糖浓度提高,血液胰岛素和尿素氮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云勇林场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的混合凋落叶为材料,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设置对照(CK)、施N(N 10g·m~(-2))、施P(P 5g·m~(-2))、施N+P(N 10g·m~(-2)+P 5g·m~(-2))4种处理,研究了外源性氮、磷对凋落叶分解和凋落叶分解残留物中N、P、K含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处理对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下混合凋落叶分解多为抑制作用,施P和N+P处理能起到加快凋落叶分解的作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下各处理的凋落叶分解残留物的N含量、施P和N+P处理的凋落叶分解残留物的P含量在分解过程中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各处理的凋落叶分解残留物的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建议该地区适当施用P肥,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以达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分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