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鉴定青稞新品系在甘南州不同生态区域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合甘南州种植的青稞新品系,进行了第十轮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卓尼试点的7个参试品种(系)中,034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为4 250.25 kg/hm~2,较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13.1%,较对照肚里黄(CK2)增产26.1%,居第一位;0217-2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102.95 kg/hm~2,较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9.4%,较对照肚里黄(CK2)增产21.8%,居第二位;0033-1折合产量为3 952.95 kg/hm~2,较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5.4%,较对照肚里黄(CK2)增产17.3%,居第三位。青稞新品系0349、0217-2、0033-1通过3年试验,在卓尼试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丰产、稳产性较好,抗逆性强,可在卓尼县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青稞第3轮全国区试合作点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系)中,9640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为6090 kg/hm2,较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35.08%;9642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5760 kg/hm2,较对照增产27.64%。9640、9642可作为主栽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0376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
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总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的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0725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000.00 kg/hm2,较对照增产16.13%;8010-40折合平均产量1983.33 kg/hm2,较对照增产15.16%;中黄30折合平均产量19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11.94%;国安2号折合平均产量1853.89 kg/hm2,较对照增产7.64%.上述4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表现好,适宜套种,适宜在兰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5.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系86116-13为酒泉地区农科所用“酒春1号”作母本、外引材料S56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抗倒伏、早熟、落黄好。在1995-1996年酒泉地区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691.5kg/hm^2,比对照品种甘春11增产2.7%;在1999年酒泉地区示范中,平均产量为7612.5kg/hm^2,比对照品种甘春11增产5.9%。适宜在酒泉、敦煌、金塔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齐征宇  翟西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01-7803
[目的]选育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优质青稞新品种。[方法]对现有品种肚里黄的变异株通过系统选育法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并进行品系鉴定试验和品比试验,于2005~2007年参加海西州和青海省区试及生产试验,对其特征特性进行测定。[结果]2005~2006年参加海西州青稞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47.9kg/hm^2,较对照肚里黄平均增产11.1%;2007年参加青海省青稞生产试验,6个试点平均产量6249.5kg/hm2,较第1对照北青6号平均增产49.2%,较第2对照肚里黄平均增产24.5%。柴青1号属中熟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31~135d,株高74.91~85.33cm,每穗粒数40.02~50.22粒、穗粒重1.84~2.60g、单株粒重4.46~5.58g及千粒重49.13~49.39g,蛋白质含量10.58%,耐旱、耐寒、耐湿、耐盐碱性中,抗病性良好。[结论]该中熟青稞品种适宜在海拔2400~3400m、年均温0.2℃以上的中高位山旱地及柴达木盆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82年用晋谷9号和71-221杂交的F2作母本,张纯一和张农8号杂交的F2作父本经混合集团选择法选育的谷子新品晋谷31生长整齐,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性较强。1997-1998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52.00kg/hm^2,比对照品种晋谷23增产12.80%,1998-2000年参加全国区试,折合产量4374.00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0.67%。  相似文献   

9.
2009年甘肃省陇东片苦荞品种区试平凉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8个苦荞新品种(系)中,定99-3平均折合产量1 670 kg/h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21.0%,抗旱性强,但抗倒伏能力中等、重感白粉病,适宜在干旱山塬区非重茬区种植。威苦01-374折合产量1 610 kg/h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6.7%,抗倒伏,抗...  相似文献   

10.
冬油菜新品系828-5-4-1-1是以西欧白菜型油菜Alimeas为母本、地方品种何家湾油菜为父本的种间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选择和集团混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24.9cm,千粒重2.75g,生育期280d,耐早性较强,越冬率达86%,为冬性中晚熟品种。该品系在1999年和2000年的10点(次)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176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8%,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航天搭载后的龙果黄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变异白黄瓜品系05-33-6-1-2-49,在2013—2014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05-33-6-1-2-49的2 a前期平均折合产量为20.4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2.90%;平均折合总产量为30.6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5.3%,增产效果显著。通过SRAP分析,证明用搭载后的材料选育出的新品系与搭载前产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蒜苗等4种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廉价的吩噻嗪为母体,分别采用一次反应、二次连续反应和二次连续反应加氢化钠三种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合成了脂溶性异辛基吩噻嗪,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采用第三种方法合成产率最高;这为高效合成脂溶性有机中间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唑醇类杀菌剂对植物的常见致病菌如鞭毛菌、担子菌、半知菌等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农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以对氯苯丙酮为原料,经Corey-Chaykovsky环氧化,再与1H-1,2,4-三氮唑缩合,合成了唑醇化合物2-(4-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2-丁醇。探讨了环氧化反应的关键因素,收率可达97.9%。对缩合反应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以碳酸氢钠为碱催化剂,环氧化物、1H-1,2,4-三氮唑、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0∶1.5∶2.1,反应温度130℃,反应5 h,缩合收率可稳定在8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改进4-(N-叔丁氧羰基)氨甲基-1-(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3-醇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氰基-1-(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3-酮为原料,经硼氢化钠、漆原钴催化加氢还原、氨基保护"一锅法"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改进的工艺采用漆原钴催化加氢代替原来的氢化铝锂还原,总收率由原来的75%提高至88%,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该工艺操作安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油菜覆膜栽培的效应及其栽培技术,我们于2000~2001年进行了一组油菜覆膜与露地两种栽培方式、三种密度的裂区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一组覆膜与露地栽培同田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73-6-13(梨)     
品种来源 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73年以象芽梨为母本,酥梨为父本杂交育成.已在山西太原市、太谷县、隰县、寿阳县、运城市和河北、甘肃等省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