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解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关系,采用不同含水量的覆土(60%、65%、70%、75%)栽培双孢蘑菇,研究双孢蘑菇的产量、质量以及采收期间覆土层、培养料层的失水量和用于子实体生长、蒸发作用的水分比例。结果表明: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98;提高覆土含水量,可增加一潮菇子实体的单重,以及二潮菇和三潮菇子实体含水量;覆土层提供了采收期间21%—49%的水分,培养料层提供了51%—79%的水分,提高覆土含水量可以增加覆土层提供的水分比例;提高覆土含水量所导致的蘑菇产量增加不仅是因为覆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培养料的水分及养分利用。覆土层和培养料层提供的水分,除了用于子实体生长,还有约50%的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2.
稻麦秸秆室外栽培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稻麦秸秆室外栽培蘑菇技术,主要包括培育料准备、大堆通气发酵、栽培场地选择与三角棚搭建、消毒与播种、覆土及出菇前管理、出菇管理、采菇后形成的下脚料再利用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泥炭土为对照,筛选出椰糠、木屑、珍珠岩3种持水性较好的覆土材料,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将这3种覆土材料混合后以40%的比例添加到泥炭土中进行配方优化。以双孢蘑菇产量为响应值,筛选得到3种覆土材料最优配方:X_1(椰糠)=0.283,X_2(木屑)=0.427,X_3(珍珠岩)=0.290。在最优条件下,双孢蘑菇筐栽两潮菇产量预测值为1 519 g/筐,实际产量为1 636 g/筐。在床架栽培中,配方覆土三潮菇总产量36.5 kg/m~2,较对照提高11.6%;同时商品菇质量提高,子实体单重增加18.8%,商品菇率提高11.7%,商品菇产量增加5.6 kg/m~2。该覆土配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覆土成本降低7%。对优化后覆土的持水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该配方覆土在覆土后到双孢蘑菇采收期间,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对照覆土3%-5%,这可能促进了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以及品质的改善,并导致子实体含水量增加0.7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株茶树菇菌株栽培过程中7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了解茶树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利用营养物质的规律。【方法】以茶树菇菌株ZK08、JX09、Ag16为材料,将其接种于组分为棉籽壳39%、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8%、蔗糖1.5%、石膏1.5%(均为质量分数),含水量62%的栽培袋中。25℃条件下遮光培养50~60d,分别在菌丝生长半袋、满袋、现蕾、出一潮菇、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出二潮菇、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后,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3株茶树菇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7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前;而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栽培时间延长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高峰值比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来得早;淀粉酶的高峰出现在一潮幼菇期到子实体成熟期。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淀粉类物质可促进茶树菇的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5.
蘑菇废料包括蘑菇覆土和废菇料,它是蘑菇栽培的废弃物,营养丰富,特别是富含钾素营养分,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钾素再利用的好资源.我市是蘑菇生产重要基地之一,蘑菇年栽培面积超过500万m2,可提供蘑菇覆土20多万m3和废菇料4万多t.本试验旨在探讨含钾丰富的蘑菇覆土和废菇料在中低产田对中稻的增产效应,为两系中稻推广施用蘑菇覆土和废菇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蘑菇栽培后自第一潮菇的原基发生至栽培料清除是蘑菇的产菇期。云南蘑菇栽培的产菇期多为11月~翌年4月。此期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蘑菇优质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呼市地区春末夏季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人工栽培双孢蘑菇。栽培菌株102—2。培养基质以麦秸,鸡粪、羊粪、尿素、石膏为主,经过予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上床播种,覆土。采收二潮每平方米收鲜切脚菇7.3公斤。二潮以后由于培养基质被害虫严重为害,未有产量。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栽培覆土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砂壤土中添加25%草炭为覆土材料,研究了地栽模式下不同覆土方式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壤土中添加25%草炭的覆土材料第1次全垄面覆盖2.5 cm,菌丝爬土后再覆盖1.0 cm的2次全覆方式,覆土层菌丝生长健壮、结菇部位合理、商品性好、产量高、效益好,4潮菇产量达到10.75 kg/m2,纯收入达到48.72元/m2。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进行蘑菇菌丝生长、产量、外观形态及效益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草炭覆土蘑菇出菇早,菌丝徒长少,菇形好,效益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新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覆土材料,以节约泥炭土资源。[方法]将泥炭土与红壤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蘑菇,调查覆土后蘑菇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添加泥炭土的处理菌丝上土时间早、覆土层菌丝量增加、出菇时间提前、产量增加。其中泥炭土与红壤土使用比例为1∶2作为覆土材料表现最好,产量比对照高出19.6%,相对纯收入提高了18.0%。[结论]闽南地区应用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一、覆土后管理大棚蘑菇覆土15天左右就可出头潮菇,即进入出菇阶段。对有疣疱霉等病害发生历史的菇房,可用药预防。用药前1天停水,每平方米用1~2克施保功药剂配成1000倍药液喷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蘑菇栽培的搭建菇棚、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插种、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秋菇管理、冬季管理、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的介绍,为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13种覆土材料配比和5种覆土厚度,在北方林地进行大球盖菇栽培覆土试验,以探讨不同覆土材料及厚度对大球盖菇出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林地土加50%草炭土混合后覆土,覆土厚度3 cm,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质量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林地大球盖菇栽培提高产量,规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大棚蘑菇栽培因大棚保温性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详细介绍了蘑菇大棚栽培技术,包括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生产时间安排、培养料的配制、翻格、播种及播后管理、覆土、秋菇管理、越冬及春菇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菇农蘑菇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栽培季节选择长江流域茶树菇袋料栽培可在春、秋季进行。茶树菇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温度23~28℃;出菇温度16~32℃,最适温度20~25℃。春季袋料栽培的茶树菇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接种,4月中下旬至5月开始出菇;秋季袋料栽培的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出菇。二、培养料配方及调配1.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29-130
冬季或秋末冬初可进行茶树菇大袋覆土栽培。对装袋灭菌、接种、保温发菌、菌筒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性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冬季或秋末冬初可进行茶树菇大袋覆土栽培。对装袋灭菌、接种、保温发菌、菌筒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性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袋栽平菇往往出2—3茬后,因菌袋失水而不再出菇,故产量较低,一般生物效率仅70%—80%.食用菌人工栽培除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的覆土栽培尚未受到人们重视.1988—1989年,我们在乌鲁木齐采用覆土方式栽培平菇,改变了平菇生长的生态条件,增加了收获量,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双孢菇品种As2796为试材,研究双孢蘑菇覆土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泥炭土、发酵棉籽壳、麦衣等材料后对双孢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的泥炭土、发酵棉籽壳、麦衣等材料后能有效改善覆土结构,出菇快、菇蕾整齐,出菇期分别较对照提前2~7 d。较常规覆土处理增产0.25~1.60 kg.m-2,其中泥炭N-3及综合覆土配料Z-3覆土处理增产率为17.98%及10.67%。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状态、生长速度以及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子实体出菇时间、产量、质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根据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形态,将20个菌株分为两类,一类为气生/半气生型,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旺盛;另一类为贴生型,表现为基内菌丝发达,菌索明显,菌丝生长速度慢。贴生型菌株的产量高于气生/半气生型菌株。根据出菇时间、采收时间、产量及子实体质量性状评价得到4个(AZ1509、J5、AU02、AZ1109)出菇时间早(覆土后16—17 d)、采菇时间集中(一潮菇采收时间5 d)、产量高(3.6-4.5 kg/筐)、品质佳,适合市场鲜销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