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椴树科树木主要分布于热带,而椴树属却是本科唯一一个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呈间断式分布。在长白山林区分布有紫椴(Tilia amurensis)和糠椴(Tilia mandshurica)两种,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树种,是长白山林区珍贵的阔叶用材和药用树种。多年来由于大量的采伐和利用,糠椴、紫椴种群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积蓄面积大幅度减少。找出糠椴、紫椴种子休眠的原  相似文献   

2.
前言 小兴安岭林区为东北三大林区之一,是我国主要工业用材基地,盛产大量的阔叶树材。以往,虽然有不少研究单位曾对东北阔叶树材进行过材性研究,但就小兴安岭林区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核桃楸(Juglans mandsheiea)、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柞木(Querous mongoliea)及色木(Acer mono)等七种重要阔叶树材尚未做过,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东部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五角槭(Acer mono)、春榆(Ulmus japon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8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SPAD-502叶绿素仪分析以上树种SPAD日变化特征,计算不同测定时间SPAD值估测叶绿素面积质量误差。结果表明:SPAD值日变化最大值75%出现在12:00—18:00,最小值近90%出现在04:00—06:00,变化率在2%~17%;SPAD最小值低估叶绿素面积质量误差达10%~20%,其他时间段误差在±9%内(除了蒙古栎春季)。叶片SPAD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叶绿素面积质量、叶面积质量、含水率相关性因树种和测定时期而异。建议该地区SPAD值测定时间最好在08:00—18:00。  相似文献   

4.
对喜树的旋切、单板干燥和热压胶合的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的旋切、单板干燥质量及胶合性能皆良好,对胶粘剂和加工过程均无特殊要求,是一种良好的胶合板用材.三层胶合板的合适热压工艺条件为热压压力0.8~1.2MPa,热压温度100~120℃,热压时间30s@mm-1,施胶量200g@m-2,单板含水率9%~12%.表7参5  相似文献   

5.
单板旋切质量的高低,对胶合强度和装饰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旋切质量愈高、旋得的单板表面愈平整,毛刺沟痕和背面裂隙大为减小,厚度均匀;胶合成合板时,由于胶合表面平整光滑,能紧密接触,胶合质量好。用单板胶合成的人造板,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各种装饰,尤其是表面抛光装饰,单板表面稍有凹凸不平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木犀科(Oleaeeae)白蜡树属(Fraxinus Linn)树种,是长白山林区最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对不同地理种源的水曲柳生长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露水河地区乃至整个长白山地区水曲柳的经营选定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锥形量热仪对黑龙江省主要阔叶树种三大硬阔(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燃烧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通过对3个树种树皮和叶的试样在燃烧时的热释放、质量变化及烟气产生等试验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比较了各树种的抗火能力。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胡桃楸树皮抗火能力较强,胡桃楸叶抗火能力最强。综合树皮和叶得到3个树种抗火强弱的排序为:胡桃楸>水曲柳>黄波罗。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主要乔木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黄榆(Ulmus laciniata)种群均为聚集型分布;蒙古栎和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在不同封育时间内表现不同的变化,总体上看种群聚集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在封育初期,黄榆种群比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更大,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下降,呈扩散趋势.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Tilia mandshurica)和黄榆种群的数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单调下降,表明均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由于林内乔木层的盖度较大,糠椴和黄榆种群均呈不同程度的衰退,逐步成为蒙古栎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
十种木材材性对其胶合板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检测了南方10种木材施切单板的外观特征,并对以这些单板压制的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木材的质量密度、硬度、粗细结构及内含物对胶合板的质量密度、压缩率、胶合强度、抗弯强度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刨花楠由于内含物的影响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外,其余树种木材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GB9846.4-88规定的标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0.
对糠椴(Tilia mandshurica)花蕾、花、叶、枝皮、木质部和干皮的多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及季节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糠椴的花蕾和花中的多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都要高于其他器官(6月6日糠椴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除外),糠椴的叶、枝皮、木质部和干皮的多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都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糠椴叶、木质部和干皮多糖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总体趋势是增高,枝皮的多糖含量总体上则是下降;叶、木质部和干皮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趋势是增高,枝皮的可溶性糖含量从采样至11月中旬一直都在增高,而后下降;叶和枝皮的黄酮含量总体上是增高,而木质部黄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则是下降,干皮则在生长季结束时达到最高值,其质量分数为28.68mg/g;糠椴叶的总酚含量总体上是增高,其他器官的变化规律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1.
水曲柳的种子库及其转化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了解水曲柳的天然更新和种子库状况,在不同林分土壤中调查了种子库中主要树种种实数量及生活力,在周围有水曲柳种源的天然阔叶林和人工落叶松林下的枯落物中,珍贵树种(五角槭、水曲柳、紫椴、糠椴、胡桃楸)有生活力种子数前者为20933粒/ha,后者为18000粒/ha,其中水曲柳各为11000粒/ha和12133粒/ha。为比较不同埋藏条件对水曲柳种子库转化为幼苗的条件和机理,做了实验生态学的人工播种试验。播在A_(00)表层和覆在A_0层下,A_1表层者相比,一年生幼苗转化率前者为48‰;后者为380‰。至1989年春幼苗保存率前者为789‰;后者为289‰。说明水曲柳干翅果秋播在人工落叶松林下枯落物中的A_0层下、A_1表层者幼苗转化率和保存率高。  相似文献   

12.
帽儿山主要树种燃烧性分析与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19种乔木的理化性质数据及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树种的燃烧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性最强的树种是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gmellini Rupr);燃烧性最差的树种是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家榆(Ulmus pumila L.)。燃烧性差、抗火及耐火性好的树种,可以考虑作防火树种。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刨切厚单板质量,减少水热处理时间,采用带实时喷蒸加热功能的刨切试验装置,在冷水浸泡、冷水浸泡再喷蒸加热、水煮软化和水煮软化再喷蒸加热4种条件下对桉木进行刨切试验,刨切厚度为1~6 mm。结果表明:单板表面粗糙度为4.29~14.30μm,随刨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横纹方向表面粗糙度大于顺纹方向,但都能满足GB/T 13010—2006的要求;单板背面裂隙度在刨切厚度为2~6 mm时变化幅度不大。相对于未喷蒸加热的情况,采用实时喷蒸加热刨切的单板横纹表面粗糙度、顺纹表面粗糙度和背面裂隙度的最大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1.55%、23.12%和28.06%,表明采用实时喷蒸加热处理对改善单板质量效果明显;其中,在水煮软化再喷蒸加热的条件下,刨切单板表面粗糙度和背面裂隙度最小。  相似文献   

14.
旋切机曲面副滑道倾角在旋切中对旋刀后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切机副滑道对刀床起支承和导向作用,它的形状和倾角在旋切过程中控制着旋刀的角度,而刀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单板厚度的均匀度和表面质量。 目前大多数旋切机采用平面副滑道,旋切小径木时不能保证单板质量,因为此时需要较大的后角变化率,使旋刀与木段的接触面积在旋切过程中保持恒定。而平面副滑道做不到这一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曲面副滑道。 本文给出了曲面副滑道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旋刀后角与副滑道倾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频真空干燥木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北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板材为试材,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5mm和50mm两种厚度,对高频真空干燥木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真空干燥适合于透气性好的难干阔叶材,尤其是厚板。通过对干燥条件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温和真空度,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干燥。  相似文献   

16.
项目招商6项     
1.南方型杨树(意杨)木材加工技术 主要内容: (1)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剖意杨的结构组成,分析其化学成分,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能,探讨意杨材性与杨木产品加工工艺和质量的关系,为杨树木材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现根据杨木用途进行定向培育创造条件. (2)南方型杨树胶合板.研制成功了利用意杨制造胶合板、细木工板和单板层积材的成套工艺技术.着重围绕单板旋切、干燥、胶合热压等关键工序对小径级杨木的单元加工、利用率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控制进行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修枝强度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生长、光合作用及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选择20年生的水曲柳人工林,在春季采用修除树高30%、40%、50%和60%以下枝条4种强度进行修枝,并于修枝后的6—9月份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氮质量分数及细根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修枝处理的水曲柳平均胸径生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各修枝强度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且随修枝强度增加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在50%和60%修枝处理时,6—8月份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各修枝强度处理的叶片氮质量分数、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对照,且叶片气孔导度随修枝强度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净光合速率随修枝强度的变化规律相似;经各修枝强度处理的细根总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呈低于对照的变化趋势,而且60%修枝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总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上述结果说明,修枝引起叶片氮质量分数和气孔导度增加,可能是导致净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而且修枝后水曲柳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的方式,补偿了修枝对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森林水文学为理论基础,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运用生态定位研究方法,选择松花江干流方正县高楞林业局为观测地点,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红松人工林、水曲柳山杨林、水曲柳落叶松林、糠椴次生林、蒙古栎次生林和胡桃楸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就近的空旷地降雨作为对照,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冠层截水性能、林内穿透雨量、树干径流等水文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的林内雨透流率都小于50.0%,说明50.0%以上的降雨被林冠层截留.其中胡桃楸混交林和水曲柳山杨林的透流率较高,分别达到44.2%和40.0%;其次是永曲柳落叶松林和糠椴次生棘,透流率分别为37.2%和34.1%;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次生林的透流率较低,分别为27.9%和24.7%.林内降雨量(P')和大气降雨量(P)呈现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树干径流量(G)和大气降雨量(P)之间也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桉木单板出材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桉木单板出材率,合理利用桉树木材,采用BQK1813C 型无卡轴旋切机对尾巨桉进行旋切试验、 BXQS1813A 型无卡轴旋切机对6 种桉木进行旋切试验。结果表明:桉木径级对单板综合出材率影响显著,树种和 加工设备对其影响不显著;设备旋切后剩余木芯的大小对单板出材率影响较大。尾巨桉径级较小(12 cm 以内)时, 综合出材率随径级增加缓慢增加;径级为12 cm 时,单板综合出材率最大,为77郾65%。其他5 种桉木单板综合出材 率随原木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在径级达到12 cm 后趋于稳定;柳桉的单板综合出材率稳定在(77郾98 依1郾44)%,巨桉 稳定在(81郾73 依2郾20)%,大花序桉稳定在(83郾75 依2郾03)%,邓恩桉稳定在(75郾01 依0郾45)%,粗皮桉稳定在 (72郾12 依0郾62)%。6 种桉木的A + B 等级单板的出材率占单板综合出材率的74郾91% 以上。因此,建议用于单板 旋切的桉树在径级为12 cm 左右时进行采伐,并采用旋切后木芯直径较小的旋切设备作业,这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 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49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地1963—2014年的物候观测记录及气象数据,研究了不同木本植物果实成熟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不同物种的果实成熟期有着不同影响。在研究的49种木本植物中,与温度变化相关性显著的物种共有43种,其中33种木本植物与果实成熟期前30 d的温度相关性显著。回归分析表明,除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外,其余32种对果实成熟前30 d温度变化存在响应,山槐(Albizia kalkora)、山皂角(Gleditsia microphylla)、糠椴(Tilia mandshurica)、糖槭(Acer negundo)、山梨(Pyrus ussuriensis)等28种植物果实成熟期会随温度升高而提前;小叶锦鸡(Caragana microphylla)、光叶山楂(Crataegus dahurica)、石蚕叶绣线菊(Spiraea chamaedryfolia)、藏花忍冬(Lonicera tatarinowii)的实成熟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