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灾害是影响济宁市兖州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生产环节、生产活动和农业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缓解气象灾害对兖州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应结合兖州区当地工业生产建设现状,加强缓解管理制度的完善,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行为的管理,以促进兖州区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分析气象灾害对兖州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建设规划和工业生产管理措施,并提出完善的应对策略,以促使兖州区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探索规模生猪养殖户生态生产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养殖户生态生产行为受到生态生产态度、行为效果感知和社会情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生态生产态度和行为效果感知作为主要心理归因,影响养殖户的生态生产意向,进而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社会情境因素是生猪养殖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重要外部因素,调节"意向-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省部分地区252份问卷调查数据,以低碳生产感知、生产态度、生产满意度、生产意识及生产意愿为潜变量,利用SEM模型对农户认知进行测度,研究双碳背景下农户认知对农业碳减排意愿的影响。研究得出:(1)农户认知的4个潜变量均对农户的低碳生产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态度对农户低碳生产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生产意识,而生产满意度和生产感知的影响较小;(2)应加强低碳农业生产宣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同时完善低碳生产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敏  丁士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906-2908
结合湖北省29年来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扩展模型,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来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合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中国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空间分异显著;财政支林比重、林业人力资本、林业科技水平等指标对高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水平对高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还没有完全摆脱掉"靠天吃饭"的局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种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结合陕西省蒲城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实际情况,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进行概况,重点分析人工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展望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气候变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对农业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粮食的生产安全,导致我国的社会发展不稳定和经济发展不迅速。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因素最大的领域之一,其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和气象要素。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各种极端天气呈现高发的趋势,这将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每年我国受到气象灾害的花生高达数十万亩,给我国农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会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农业生产体系减灾和防灾建设,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对花生生产造成影响的对策,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气候变化。本文主要结合山东济南地区的实际花生生产情况,就气候变化对花生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春花生施肥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花生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棉花生产不仅受到国内因素影响,更是受到国际棉花市场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研究得出:世界棉花生产、消费均对国内棉花生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世界棉花进出口对国内棉花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据此提出促进中国棉花生产能力提高、协调国内棉花生产同外部环境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价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油菜主产区湖北省2013-2017年度36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及其变动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具有提升效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在趋势上平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劳动力投入和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政策上应着重于积极鼓励中国油菜生产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劳动力投入过多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负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生产当中,农作物的产量经常受到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种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农业灾害防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农业生产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统计安徽省2010—2017年农业绿色生产相关指标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安徽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比较显著,人均GDP对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对温度、光照、水分、风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陈述及举例,介绍了气象因素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007—2015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要素指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我国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研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测度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及剥离外部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每个环境指标的单项影响看,同一环境要素对不同功能区的各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有差异。从环境要素指标的总体影响看,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强度小,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作用强度大。但是影响方向相反,粮食主产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主销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由此,决定了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因此,建议根据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结合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制定差异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因此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结合铜川市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对铜川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并给出发展建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林种林农营林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朝阳、彰武199个林农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49%的经济林林农、88%的防护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2)社会资本和参加技术培训对经济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行为影响显著,具有正向影响;3)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营林面积对防护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行为影响显著,其中,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具有负向影响,营林面积具有正向影响。参加技术培训显著影响经济林和防护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社会资本对经济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显著,营林面积对防护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林农技术培训力度、扩大防护林营林面积、引导营林大户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家禽生产中,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尤以持续高温对家禽生产影响最为显著。文章综述了热应激对家禽生产的影响以及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托管是21世纪初提出的改善农业生产的对策,农业生产托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农业经营过程前、中、后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益。采用文献综述法系统地梳理了农业生产托管的政策背景、内涵界定、供给方特点和供给模式、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效应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学者对农业生产托管的模式、影响因素等研究存在差异,多数偏重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影响效应的研究较少。未来对农业生产托管的研究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增强对农业生产托管的效益研究;加强对托管合约内容的规范;深入相关农业保险转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