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3追求穗数不如育大穗3.1确保穗数有界限在繁茂竞争的生育环境中,发生的分蘖能有多少发育成穗,不是外表的长势,必须培育优良茎蘖,构成产量的穗数。1)受光量决定穗数株内各茎的受光量,受单位面积叶数,叶的大小及繁茂程度、叶的直立程度、植株开张角度、株高等受光态势所制约。其中繁茂度是单位面积所有活叶叶面积合计被面积除,称为叶面积指数,指数越大,叶量多,繁茂度越大。有效分蘖穗数是在茎秆伸长、叶面积最大的孕穗期由繁茂度所决定的,一般受光状态的水稻,叶面积指数6左右是确保穗数的繁茂度。在此以上,茎叶过繁,遮阴…  相似文献   

2.
水稻超高产栽培障碍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在南方温暖高湿地区中高肥力土壤的水稻采用常规高产栽培,其营养生长往往过旺。旺长主要造成单茎蘖叶面积过大,茎基叶过长,分蘖相对偏弱、植株充实度变差、生育后期绿叶面积衰退加快,从而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叶龄为模式阐述了寒地水稻生育转换期、长穗期、结实期等不同时期的生育过程、不同生育期与产量构成关系、栽培管理目标,重点阐述了各时期的田间管理及生育异常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生育后期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轻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重穗型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品种的产量有所升高,但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空育131的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而龙粳21在7∶3时产量最高。空育131获得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而龙粳21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全生育期用氮总量增加使2个品种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而使精米白度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劣。中低用氮水平间在出糙率、精米白度、直链淀粉和食味评分等米质指标上差异不明显。生育后期穗粒肥用氮比例提高使2个品种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使精米白度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差,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寒地水稻生产栽培管理中,在适宜的氮肥用量(138 kg/hm~2)前提下,控制一定的穗粒肥用氮比例(30%),可以实现高产优质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隋鑫  任海  吕小红 《北方水稻》2013,(5):14-17,21
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盐丰47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6 kg/667 m2的C处理,前中后期生长稳健,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协调,总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多,单产最高为580.5 kg/667 m2,比D、E、B、A处理分别增加0.4%、3.7%、3.9%、7.2%。  相似文献   

6.
1垦鉴稻6号(垦95—295)生育日数130d,主茎叶片数12片,需活动积温2380~2400℃。,出苗较早,叶色较绿,分蘖力强,后期株型较收敛,剑叶上举,株高75cm,穗长15.6cm,每穗粒数85.5粒,千粒重26.7g。在正常肥力条件下,产量与垦稻8号相当,高肥条件下产量略高于垦稻8号。秆强抗倒,活秆成熟。外观米质优良,食味好,三积温带平均量为7958.3kg/hm2,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和第二积温带旱育种植栽培。2空育131(垦鉴90—31)空育131生育日数127d左右,主茎11叶,需活动…  相似文献   

7.
王熹 《中国稻米》1994,1(1):44-47
从稻种发芽到成熟,为水稻的一生。水稻的一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两个生长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水稻本身体积增大的阶段,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增加分蘖数;生殖生长期是传递下一代的生长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穗的形成和发育,这两个阶段的划分时期是幼穗分化期。  相似文献   

8.
控制水稻最高茎蘖数,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分蘖,大幅度提高分蘖成穗率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主攻目标。根据前几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九二0”可以影响分蘖的发生与成穗,并有增产的效果。本研究根据“九二0”在杂交晚稻上不同时期与不同浓度喷施的试验结果,探讨“九二0”在杂交晚稻上施用,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及其增产效应,明确其较佳的喷施时期与浓度,从而为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1。l供试药剂:上海第十八制药厂生产的“九二0”粉剂。1.Z供试品种:协优46。1.3试验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晚茬麦地膜覆盖栽培,能够改善麦田生态环境,促进小麦的营养生长,单株茎数和穗数显著增加;促进小麦的生殖生长,延长幼穗分化时期,明显增加穗粒数;加速器官形成,使生育期提前,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提前,相对提早和延长了灌浆时间,提高了千粒重。晚茬麦地膜覆盖栽培,在基本苗相同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增加亩穗数而增加产量,其次是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提高。基本苗越少,播种期越晚,增产的幅度越大;在亩穗数相同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增加穗粒数而增加产量,其次是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1.营养生长期和幼穗发育期的发展过程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几个生育阶段的发展结果,使得籽粒建成期开始时,单位营养面积上就有着明确的可育花数.而这一产量潜力则是分别通过分蘖(营养器官)和花(生殖器官)的发生、分化及退化这一系列连续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在上述连续的发展过程中,在决定这种产量潜力的时间上是分蘖发育早于  相似文献   

11.
2要确保分蘖质量2.1什么是无效分蘖期“滞长”过分繁茂的水稻,最高分蘖期以后受光降低,淀粉生产不足和根系生长不良,使养分、水分吸收供给不足,从母茎向分蘖供给的养分不足,分蘖生育停滞而成无效蘖。母茎本身也陷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这种过繁过密的水稻,再增加淀粉生产,只得淘汰弱小分蘖,减轻母茎负担,到上位第5叶(剑叶下第4叶)为功能叶时,淀粉生产开始大为增加,这在出穗前30日左右的幼穗分化期。从最高分蘖期到幼穗分化期之间,稻体的淀粉生产与根的活动对生育不够协调,分蘖进入无效的生育凋落期,称之为滞长期。过去…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面喷施BN调节剂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BN调节荆的效果和最佳使用时期.选用BN-1和BN-2调节荆连续两年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其对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N-1和BN-2可以显著调节小麦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株高明显增加,功能叶面积比CK提高18.9%~43.6%,绿叶、茎、穗和叶鞘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黄叶重量明显减少,穗粒数比CK增加0.6~3.1粒,千粒重比CK增加2.5~3.7g,促粒增重效果显著,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3.8%~17.7%。不同时期比较,拨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比开花期叶面喷施效果明显。两种调节荆比较,BN-1对产量效应比BN-2明显。  相似文献   

13.
3 提高淀粉生产和食味的水稻姿态3 1 受光叶片多3 1 1 水稻受光态势是株型开张 ,叶片直立生产淀粉 ,形成稻体和子实 ,基本在于光照。绿叶接受阳光 ,才能生产淀粉。为增加淀粉生产 ,直到底叶有更多的叶片受光 ,成为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一切植物 ,为确保最重要的淀粉养分 ,要使叶能接受更多的光照来伸长生育。水稻分蘖从基部呈扇状开张 ,叶直立 ,光能照到株内下叶。 1株茎叶长到最大的出穗期 ,面积直径可达 4 0cm ,所以最后确保稻体全部受光 ,生育间隔应需30cm见方。实际栽培中 ,为确保穗数 ,栽植穴数多为 30cm× 15cm ,密植到必…  相似文献   

14.
对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转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穗型水稻苗期充实度差异达显著水平,直立穗型高于弯曲穗型;营养生长期直立穗型干物质积累有高于弯曲穗型水稻的趋势;两种穗型水稻茎鞘输出率截然相反,弯曲穗型输出而直立穗型却有积累;两种穗型水稻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都大于85%,直立穗型水稻后期贡献大于弯曲穗型,且均超过90%;直立穗型水稻抽穗前干物质转运率低于弯曲穗型。  相似文献   

15.
4由茎数为主向成熟为主的稻作发展4.1关键是颖花数不如成熟率单位面积产量,由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组成。为了增产要增加颖花数,但增加必要的颖花数,是增加分蘖增加穗数,还是穗数少些而1穗颖花数多些,都必须考虑成熟好坏,结实如何。一般水稻有产700kg左右的颖花数,但结实率85%时产量实收为600kg,若低于70%,碎米增加,产量约为500kg,以受光态势决定的成熟良否,对产量、米质影响很大。成熟良否,由出穗前15日左右到完熟期淀粉生产的受光量和保持稻体健壮促进成熟的根的功能所决定。到生育后半期,…  相似文献   

16.
籼型核不育水稻营养生长期不稳定,是花期预测和调节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营养生长期内生育天数、积温、叶片数的稳定性,相关关系以及温度对它们的影响;从田间气温出发研究了诱导育性转换的高低温指标及敏感时期;探讨了常德贺家山1990年适宜制种的播期安排。  相似文献   

17.
论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几个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一生由不同的生育时期所组成,每个生育时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都有一定的平衡关系和养分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重点阐述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以及养分之间的平衡关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超级杂交稻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逐步提高,而结实率下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最高施氮水平下为最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略微增加,而各生育时期LAI呈先增后减趋势,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步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LAI逐步提高,而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提高,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养分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科学含义;提出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穗重的水稻高产栽培的基本途径;以水稻叶龄模式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水稻各生育时期高产群体的定量诊断指标;介绍了不同栽培方式基本苗定量计算方法、氮肥总量和施用时间定量方法以及水分的精确管理,并以高产实践验证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一团垦区先、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但由于受土壤盐碱程度和技术落后的影响,大面积单产一直很难突破600公斤水平。为了进一步推动水稻生产的发展,1990—1995年,我团主持开发6年25万亩水稻超600公斤高产攻关课题。我团通过挖潜技改,研究制定出“水稻航播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模式研究成功,初步实现了栽培技术指标化、规范化和航空作业系列化。其基本特点是:栽培上有10项技术改进,以超高产生理形态指标和叶龄进程为依据,通过苗期早促,低茎数控苗.安全增加后期施氮量,实现前期低茎数接壮株型,中期攻大穗争多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