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树林考氏白盾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发现陆生考氏白盾蚧严重为害潮间带红树植物秋茄。通过野外定位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其危害特征、种群分布、生殖力和自然死亡率。结果表明,考氏白盾蚧主要分布在秋茄叶片主脉两侧,叶背虫口数显著多于叶面(P<0.01),单叶虫口数多为1-50头,平均25.65头,最高418头;秋茄植株不同垂直空间层次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但聚集度随垂直空间下降而增大;种群平均产卵量每雌52.22粒,自然死亡率69.35%,寄生蜂寄生是最主要的死亡因子,寄生率达34.23%;与几种陆生寄主植物相比,红树林考氏白盾蚧的种群密度、生殖力、叶最高虫口数均较高,该虫对潮间带生境及寄主秋茄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了石家庄市为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样本,并对其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为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种类主要有7科(蜡蚧科、绒蚧科、粉蚧科、盾蚧科、绵蚧科、蚧科和珠蚧科)17种,其中,草履蚧、卫矛失尖盾蚧、桑白盾蚧、白蜡囊粉蚧、紫薇绒蚧和日本龟蜡蚧等对园林植物为害相对较严重。同时,对蚧壳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石家庄市园林绿化工作中蚧壳虫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归纳总结了红蚧科形态特征,建立了红蚧亚科和苞红蚧新亚科,讨论了各属的分类历史。根据形态特征和寄主特点提供了世界各现代属雌成虫和1龄若虫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果树蚧虫种类、田间识别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蚧类是危害果树最严重的害虫,常能造成果树绝产.自2003年起,通过多年调查研究,查明为害环塔里木盆地五地州杏、核桃、巴旦木、红枣、葡萄、石榴、苹果、梨、酸梅、桃、樱桃、李、无花果、、桑和阿月浑子等16种果树的介壳虫共计4科10种,即蚧科5种:吐伦球坚蚧、糖槭蚧、枣球蜡蚧、龟纹蚧、葡萄绵蜡蚧;盾蚧科3种:桑白盾蚧、梨圆蚧、橄榄片盾蚧;粉蚧科1种:葡萄粉蚧;硕蚧科1种:草履硕蚧.明确了上述蚧虫的为害寄主,调查了上述10种主要介壳虫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程度,并制定了蚧虫田间识别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广东荔枝龙眼常见蚧虫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广东名果荔枝、龙眼常见蚧虫种类、为害及形态特征。经在广东主要产区调查研究,初步鉴定出荔枝、龙眼常见蚧虫10种,其中属于蜡蚧科的有垫囊绿绵蜡蚧、角蜡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等4种;粉蚧科的有桔鳞粉蚧1种;盾蚧科的有芒果轮盾蚧、荔枝缨单蜕蚧、大戟长蛎盾蚧、龙眼缨单蜕蚧、费氏轮圆盾蚧等5种;上述10种蚧虫中,角蜡蚧、日本龟蜡蚧、桔鳞粉蚧、荔枝缨单蜕蚧、大戟长蛎盾蚧、芒果轮盾蚧共6种蚧虫为害荔枝、龙眼.系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疏广蜡蝉属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7种疏广蜡蝉(眼纹疏广蜡蝉Euricania ocellus、长刺疏广蜡蝉E.longa、短刺疏广蜡蝉E.brevicula、带纹疏广蜡蝉E.facialis、西藏疏广蜡蝉E.xizangensis、类透疏广蜡蝉E.paraclara透明疏广蜡蝉E.clara)的外部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进行较深入的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种疏广蜡蝉在外部形态(前翅斑纹、后翅色泽),雄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阳茎干背刺突长度与阳茎干长度比),雌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侧面观第三产卵瓣长宽比)方面差异较大。这些特征可用于该类群的物种鉴定与农林害虫防治。另外,还给出了现有标本的6种疏广蜡蝉的整体照片、局部特征照片、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并提供中国7种疏广蜡蝉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新疆园林蚧类及其区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1992年系统调查、整理、记载新疆园林蚧壳虫新记录5科24属35种,并按其种类的形态记述了分布、寄主和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198 2~ 1992年系统调查、整理、记载新疆园林蚧壳虫新记录 5科 2 4属 35种 ,并按其种类的形态记述了分布、寄主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龟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省。此虫主要为害柿树,还为害枣、梨等果树。若虫和成虫群集枝叶上为害,造成树势衰弱,枝条枯死,降低产量和品质。1形态特征1.1成虫。雌虫体椭圆形,紫红色。背覆白色蜡质介壳,背部中央隆起,表面有龟状凹纹,形似龟甲,长约2mm,宽约1.5mm。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记述了采自北京的毡蚧属 1新种———栾树毡蚧Eriococcuskoelreuteriussp .nov .,详细描述和图示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并与近似种山杏毡蚧EriococcusarmeniacusTang(1995 )进行了比较 ,二者均可依据肛前刺 2根 ,尾瓣内缘锯齿状 ,而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其他种类 .新种的雌成虫与山杏毡蚧的雌成虫区别特征为 :前者触角 7~ 8节 ,触角7节时 ,第 4节最长 ,触角 8节时 (第 4节分化为 2节 ) ,第 3节最长 ;后者触角 6~ 7节 ,第 3节最长 .前者体背缘刺每腹节每侧 2根 ,后者每腹节每侧 3根 .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小尺度羊草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法,利用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形维数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分析放牧、刈割和围封(对照)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放牧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密度(P0.05),3种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密度均值表现为放牧(48.38株/m~2)围封(12.53株/m~2)刈割(7.51株/m~2)。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羊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围封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小尺度内变异较大的带状分布;在放牧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大尺度内变异较小的片状分布;在刈割样地中,羊草种群以变异性大的高密度点状斑块镶嵌于平坦的低密度斑块上,呈现点状分布。【结论】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空间异质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杏园受到了桑白蚧壳虫危害,该虫害主要分布在沿北山坡一带的乡、镇、场,其中吐鲁番于孜乡和吉里于孜镇危害较为严重. 一、寄主、分布与危害 桑白蚧别名桑白盾蚧、桑盾蚧、桑蚧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植食性害虫,孤雌生殖,为雌雄同壳寄生虫,外壳坚硬.桑白蚧为多食性种类,主要危害桑、无花果、核桃、苹果、梨、李、杏、桃、樱桃、梅、葡萄及巴旦木等果树.该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3~4年生果树的主干、嫩枝、叶片汁液.多聚集在树木侧枝北面背阴处.受害重的枝条和树冠中央主枝不受方向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木瓜秀粉蚧的扩散蔓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木瓜秀粉蚧在海南木瓜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虫口密度高的果园,主要分布于叶片下层(成虫5头/株、幼虫4.4头/株),显著高于其它的冠层;虫口密度低的果园,叶片下层(成虫1.5头/株、幼虫1.3头/株)和中层(成虫0.9头/株、幼虫1.2头/株)显著高于顶层和果树上的虫口;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证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木瓜园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减少;木瓜秀粉蚧平均密度4.6头/株的果园存在扩散作用,而密度1.6头/株的果园粉蚧种群仅在一个方位集中。研究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木瓜园的扩散分布受其种群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质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一、介壳虫种类1.朝鲜球坚蜡蚧朝鲜球坚蜡蚧又称桃球坚蚧、杏球坚蚧,寄主有李、杏、桃、樱桃、苹果等,聚集在寄主枝条上,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树生长不良,受害严重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5.
朝鲜球坚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又称桃球坚蚧、杏球坚蚧。国外分布于日本和朝鲜,国内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宁夏等省区。寄主有李、杏、桃、樱桃等,在山桃及杏树上发生普遍。其密集在寄主枝条上,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树一般生长不良,受害严重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近年来朝鲜球坚蜡蚧在辽宁抚顺地区绿化树杏树上发生很  相似文献   

16.
柿绵蚧为害地上部的枝、干、叶、果和柿蒂,轻则影响柿树正常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减产,甚至导致绝收或柿树死亡。1危害症状;在生长期内首先吸食枝、干、叶片汁液,使叶片褪绿变浅,蜡质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后,影响柿树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其次为害果实和柿蒂,使果实发育不良,果小,品质差,不能正常成熟。2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有白色蜡毛,体节明显、紫红色,体背有白色毡状蚧壳,腹部边缘有白色弯曲细毛状蜡质分泌物,尾部有白色絮状物构成的卵囊。雄虫体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17.
新疆果园常见介壳虫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观察记载了新疆果园常见介壳虫12种,其中粉蚧科1种,绵蚧科2种,蚧科5种,盾蚧科4种.以雌成虫制定介壳虫检索表,并提出介壳虫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Cooley)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本文对四种不同寄主同一寄生部位和同一寄主不同寄生部位的雌成虫形态及一龄若虫形态作了详细研究,并记述了二龄雌虫、二龄雄虫和雄成虫形态特征.研究表明,所观察一龄若虫形态相同,雌成虫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难以截然划分为食干型和食叶型.附有5幅显微形态图.  相似文献   

19.
思茅壶蚧属同翅目、蚧总科、壶蚧科。分布于江西、云南等省。为害木荷、樟树等。本文对壶蚧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壶蚧以成虫、若虫在寄主上吸取汁液,被害后枝条,甚至全株枯死。壶蚧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蚧越冬。翌春3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开始孵化,11月份以雌虫越冬。同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在幼龄阶段用40%的乐果等1000倍液喷雾或埋根法,进行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龟蜡蚧的生物学及其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蜡蚧 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 是柑桔等多种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福建沙县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自3月至7月,第二代从7月到翌年3月.以雌成虫和少数三龄若虫越冬.多年观察,未曾发现雄虫.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产卵500多粒。龟蜡蚧与日本蜡蚧 Ceroplastesjapouicus Green 易于混淆,对这两种蜡蚧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上的区别作了讨论.考查得龟蜡蚧寄生性天敌8种,隶属于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 的蚜小蜂科 Aphelinldae、跳小蜂科 Encyrtidae、姬小蜂科 Eulophidae 和金小蜂科 Pferomalid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