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与乳房炎和繁殖力降低构成奶牛饲养业三大制约因素。其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性状表型特征与其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蹄性状表型特征与其生产性能的关系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陕西·杨陵712100)涂正超河南省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黄炎坤1引言蹄作为一个运动器官,当其不正常时常常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如跛行大多数由蹄部疾病引起,它能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繁殖力。L...  相似文献   

3.
在奶牛饲养业中,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的第二大疾病。国外报道,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在4%~55%,我国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发病率在5.7%~54.9%,该病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还可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和繁殖力,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一、肢蹄病的危害肢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该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奶牛常见蹄病的病因调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蹄病是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共同构成奶牛饲养业的三大制约因素。奶牛蹄病是奶牛的常见疾病,该病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还可以造成奶牛泌乳量的减少,繁殖力降低,淘汰率升高等不良影响,因此,奶牛蹄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危害严重。常见奶牛蹄病主要有蹄叶炎和腐蹄病,若奶牛蹄病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障碍.该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奶牛肢蹄病主要指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蹄腐烂)、蹄叶炎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据报道肢蹄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肢蹄病对奶牛产后的危害主要是产奶量下降和病牛被淘汰造成的损失,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13%以上。研究发现,肢蹄病除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有关外,与矿物质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矿物质与奶牛肢蹄病关系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病是指奶牛的蹄部发生各种急慢性、细菌性或者机械性的损伤,主要包括蹄冠炎、蹄叶炎、蹄皮炎、蹄底腐烂、蹄球炎等。奶牛蹄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于引起死亡。但它会引起奶牛泌乳量下降、繁殖力下降或长期卧地不起,成为严重危害奶牛生产性能的一大类疾病,特别是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据统计,发生蹄病的淘汰率约占成年乳牛淘汰率的15%-18%。  相似文献   

8.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针对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行性消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针对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了奶牛的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  相似文献   

12.
简易奶牛床位修蹄保定法蹄病是奶牛主要疾病之一,往往会造成奶牛产奶量减少,繁殖力下降,生长缓慢及减少利用年限。因此,在防治奶牛蹄病工作中,除搞好奶牛舍的环境卫生,供给合理的营养及做好蹄浴工作外,定期修蹄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但在修蹄过程中,突出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奶牛蹄病是对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其主要包括蹄缘创伤、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跛行,可影响奶牛的食欲和产奶量.养殖户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奶牛业中,肢蹄病是规模化奶牛场的四大疾病之一。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是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肢蹄病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和繁殖效率的低下。奶牛跛行90%是由于蹄的问题且极大部分是由于后蹄存在问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奶牛腐蹄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由蹄病或趾(指)病造成的,90%以上的奶牛跛行皆此因素所致。蹄病的病灶或负重异常可造成疼痛与不适,引起跛行,并使关节、肌腱及韧带等受到刺激,同时使蹄上部的组织和器官易于受到伤害。由于病牛不愿活动,长时间躺卧,与同群牛只接触减少,从而发情鉴定困难或不发情导致繁殖失败;由于病痛致使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泌乳量,致使生产能力和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引起死亡而常不引起人们重视;但它引起泌乳量下降、繁殖力下降或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成为严重危害奶牛生产性能的一大类疾病,据统计蹄病淘汰率约占成年乳牛淘汰率的15%-18%。蹄病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奶牛的遗传性状、营养状况、环境及饲养管理等常是导致奶牛蹄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成母牛发病率高达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奶牛发生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行、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  相似文献   

18.
乳牛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  相似文献   

19.
奶牛肢蹄病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发生肢蹄病的奶牛表现疼痛、跛行、四肢姿势异常,或蹄严重变形、蹄关节化脓,导致奶牛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减少、出现繁殖障碍,久治不愈,最后倒地不起或者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其中蹄病可占88%。在生产中常见并且危害性较大的有蹄叶炎、蹄底脓肿、溃疡、白线裂和腐蹄病等。近年来,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的第二大疾病(Hutijell,2002)。据报道,在英国有近60%的奶牛患有足病;在美国有73%的奶牛患有肢蹄病,  相似文献   

20.
蹄叶炎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蹄叶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放置比正常情况更朝前,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