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3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组(n=162,简称导乐组)和非导乐陪伴组(n=164,简称非导乐组),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导乐组与非导乐组:(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1.5%、63.4%;(2)剖宫产率为13.6%、25.0%;(3)阴道助产率为4.9%、11.6%;(4)新生儿窒息率为3.7%、9.8%;(5)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680例设为对照组,2005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72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观察组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实行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及家属陪伴分娩的人性化护理,而对照组按旧模式进行常规产程处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为82.4%和17.6%,对照组分别为74.6%和2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为1.8%,低于对照组的3.7%(P<0.05)。结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效果。方法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初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按常规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同期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的总产程为(8.1±1.2)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1.4)h;观察组顺产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法,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助产的效果。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150例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其剖宫产率为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为(170.8±8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4.6±98.5)mL;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间程度及总产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则为99.3%。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满足产妇及家属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15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分娩镇痛药物的产妇11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 WTBZ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PCEA用于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的对象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由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至产程结束共204例,其中A组为镇痛组98例,B组为非镇痛组106例,并与传统交接班制助产模式进行分娩的C组120例进行对比,观察分娩结果和产妇满意度。结果:A、B两组与C组比较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A、B组产妇总产程时问均短于C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A、B两组高于C组;A组疼痛改善明显(P<0.05,P<0.01)。A组和B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的助产模式,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结合镇痛分娩更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年1—6月传统分娩模式873例作为对照组;7—12月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895例为实验组:产妇宫口开张2cm后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保护分娩的正常性与自然性,减少分娩时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宫缩乏力、产程滞产、新生儿窒息率及平均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能较好地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应用开塞露的效果.方法 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对照组不作此项处理.对比两组的产程平均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2h出血量、产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 第二产程<30 min者及产后2h出血量<100m1者均以观察组为多(P<0.01);观察组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5% vs 5.0%,P<0.01).结论 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可以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2h出血量和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广东省茂名市产妇分娩方式情况,并对其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2186例,按产妇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与产妇年龄、职业、孕期分娩意愿、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20.5%。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孕妇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没有明显差别,而不同孕妇孕前体重和胎儿体重明显影响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孕前体重超重和胎儿为巨大儿(体重在4000g及以上)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孕妇和胎儿体重正常者(P〈0.01);孕妇的意愿与最终的分娩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应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分娩知识的宣教,以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产妇2 038例,按孕期体重增大总值分为A组(体重增加≤15 kg),B组(15 kg<体重增加<25 kg)和C组(体重增加>25 kg),并分别随访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结果:B组、C组分娩巨大儿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孕妇肥胖导致巨大胎儿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应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合理膳食,适宜运动,控制孕期体重增幅.  相似文献   

11.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 79例作为观察组 ,将未用任何镇痛药的产妇 8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镇痛观察组 79例产妇中显效 70例 (88.6 % ) ,有效9例 (11.4% ) ,总镇痛有效率 10 0 % ;观察组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正常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剖宫产率则以对照组为高 (P<0 .0 5 ) ;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有疼痛阻滞完善、产程时间短和能降低剖宫产率 ,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40例,按照患者是否要求无痛分娩分成2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产妇未实施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生产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和产钳助娩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缩短活跃期时间,加速产程进度,减少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并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拉玛泽分娩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糖尿病及产科常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分娩可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可行走式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730例产妇行可行走式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镇痛分娩(观察组),另选择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产妇750例为对照组。由麻醉师与助产士共同管理进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产妇,实施全程严密观察与护理,并做好并发症的早期预防。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产妇的生命体征、神经运动阻滞程度、总产程时间、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应用催产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实施可行走式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镇痛分娩过程中的产妇进行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减少一些可预见的妊娠并发症。方法将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315例双胎妊娠按不同孕周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再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记录比较其产后出血情况、分娩前及分娩24h后血红蛋白(Hb)的差值、新生儿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及转归。结果当孕周小于30周时,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当孕周小于34周时,阴道分娩组的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死亡组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及1min Apgar评分比存活组的明显偏低,两者比较+6+6+6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孕周处于30~31周、36~37周、38~39周这3个阶段时,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6于阴道分娩组(P〈0.05);除32~33周阶段外,剖宫产组分娩前后的血红蛋白差值明显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当孕周+6处于36~37周时,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围产儿预后与分娩方式、分娩时机、新生儿体质量及1minApgar评分关系密切;适当控制双胎妊娠的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先露脐带绕颈周数对围产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产后证实头先露脐带绕颈、足月妊娠的初产妇46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住院分娩无脐带绕颈的480例初产妇(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脐带绕颈1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3周或伴有绕肢体者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则胎儿窘迫、窒息发生机会越大。脐带绕颈3周或伴有绕肢体者,宜建议孕妇及早选择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导乐分娩对初产妇负性情绪、乳房胀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分为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分娩护理)与联合组8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导乐分娩)。对两组初产妇均进行为期2周的跟踪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初产妇负性情绪评分、乳房胀痛程度评级情况、分娩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后联合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初产妇剖宫产率、潜伏期VAS评分以及活跃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略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初产妇胎儿窒息、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以及早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导乐分娩可明显改善负性情绪,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有利于产程进展及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不同分娩分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7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分为3组: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102例,中转剖官产组(B组)68例,阴道分娩组(C组)57例,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病率。结果:本组总的剖宫产率为74.9%,新生儿窒息率18.1%。3组中,中转剖官产组和阴道分娩组的羊水粪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1),且以中转剖宫产组发生率最高。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中转剖官产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新生儿结局较差;若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其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母儿结局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至2013年产科住院分娩4216例病案资料,其中剖宫产组2740例,自然分娩组1476例,两组均为单胎初产,无妊娠合并症,对两组产妇母体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产后不良率为6.14%,其中剖宫产组总产后不良176例,不良率6.42%,自然分娩组不良83例,不良率5.62%,两组不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褥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处理,均具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而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情况表明,剖宫产组无论是平均住院天数还是平均住院费用均多于自然分娩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各有利弊,并不能证明哪一种生产方是比较好的。一般而言,正常情况下应该尽量采取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不同分娩分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7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分为3组: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102例,中转剖宫产组(B组)68例,阴道分娩组(C组)57例,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病率。结果总的剖宫产率为74.9%,新生儿窒息率为18.1%。A、B、C 3组间的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以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或<0.05),B、C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组死亡2例。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中转剖宫产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新生儿结局较差;若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其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