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灵芝菌引起的茎基腐病是油棕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均有报道.给东南亚的油棕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综述了油棕茎基腐病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症状学、病原物与传播途径、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油棕的产量潜力及其影响因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棕是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这是由油棕自身的遗传背景决定的.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棕的单产潜力将被进一步的挖掘.由于棕油不仅能食用,还可作为廉价而丰富的生物柴油原料,因而使油棕成为了21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和战略资源植物.文章从遗传学和生理学角度,对油棕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姚行成  曾宪海  林位夫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38-39,前插2
无壳种油棕在薄壳种油棕育种中起重要作用,但无壳种油棕种子因无种壳保护,易失水干燥及易受病菌虫侵害,催芽难度极大。为解决无壳油棕种子催芽难问题,设计了1种方法:将无壳种子置于底部贴有滤纸的培养皿,皿内加入一层水,然后将培养皿置于38~40℃的恒温箱内;每周对种子进行1~2次0.5%~1%次氯酸钠溶液漂洗;种子萌芽后立即转移到沙床继续生长。结果表明,催芽2个月后,萌发率达73%以上,明显优于培养基培养法和沙床直接催芽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棕无壳种种子萌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选地与规划,种植与管理,病虫鼠害及其防治,果实采收和处理等方面对油棕园的建园技术进行探讨,为我国油棕园的规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棕育种与引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油棕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简述了国内外油棕引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全球生物多样性意识,提高油棕生产,马来西亚政府斥资2000万马元,成立了野生油棕保护基金会。马来西亚副总理DatukSeriNajibTunRazak说,该基金会宗旨是提高油棕品质,确保油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还呼吁全球的油棕种植园都加入可持续棕榈油圆桌进程(RSPO)。棕油是所有食品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油料发展部(PODB)计划从马来西亚进口约90万株油棕种苗,在信德和俾路支省沿海地区种植1.2万公顷油棕。该项目旨在减少巴基斯坦对进口油的依赖。该项目由巴基斯坦油棕发展项目组执行,计划投入1.13亿卢比,有望在2010年底完成。  相似文献   

8.
虽然油棕已列入加纳总统特别动议(PSI)的产品之列,加纳中部地区培育了大约7万株成龄油棕提供给油棕农,但是没有必要的配套措施。依据PSI,油棕种植有限公司(MOPP)为农民提供了10万株油棕苗,农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即使农民知道他们可以5年后付款(油棕已结果),但仍缺乏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肖勇  雷新涛  王永  曹红星  石鹏  金龙飞  夏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54-155,159
[目的]对油棕乙酰CoA羧化酶(ACC)基因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油棕的ACC基因,并应用拟南芥的ACC基因蛋白质序列比对油棕的蛋白质库,应用已有油棕转录组信息,研究AC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油棕中鉴定了2个ACC基因,命名为EgACC1和EgACC2。EgACC1不含内含子,而EgACC2含有32个内含子;EgACC1在不同组织中都没有表达,而EgACC2在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组培苗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同时,在油棕果发育21 d时有高的表达水平,RPKM值为70.6,为所有组织中最高。[结论]该研究阐述了油棕ACC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油棕ACC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棕榈油是由油棕树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是重要的食用油及工业用油。自然状态下,油棕的产量受到授粉率的制约。将油棕花粉在适宜的条件下贮存并保持其活力,在适当时间对油棕人工授粉对于提高油棕的产量有实际的意义。本研究运用培养基萌发法研究干燥时间、保存温度、培养温度和培养基成分对油棕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棕花粉保存的最佳条件为在38℃干燥36 h后保存于-20℃;油棕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5℃;适宜浓度的蔗糖和硼酸能促进花粉萌发,高浓度则抑制;硝酸钾的浓度对油棕花粉萌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棕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其主要产品棕榈油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砟用。由于是多年生植物,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种周期长,进展缓慢。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油棕育种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够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已经成为油棕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对油棕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棕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国内外油棕现状和我国油棕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油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海南本地种油棕幼苗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了油棕幼苗的生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伤害指数、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开始升高,后来随着胁迫时间的廷后而有所下降.由此可知,低温胁迫可能使油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响应,通过增加相关的保护物质来提高植物的防御能力.该研究可为油棕抗寒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棕高产与否,除受油棕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和栽培环境条件影响之外,其授粉状况良好与否是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目前,油棕的授粉包括风媒授粉、人工授粉及虫媒授粉。本文着重分析和比较了3种授粉方式的特点与不足,以期为我国油棕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观赏油棕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棕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种植油棕若选址不当或管理不善,就会影响它的观赏价值。本文简要介绍油棕的原产地、生长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SCI收录论文的世界油棕研究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基于SCI收录的研究论文分析世界油棕的研究格局.对我国油棕产业布局及科研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发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研究油棕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法国,而我国在油棕领域的研究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省油棕种植利用现状以及发展油棕产业的可行性,作者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工作。本文根据调查结果,重点对云南省油棕分布、生长结实等种植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对油棕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进行研究,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茵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球形,浅褐色至深褐色;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茵生长,其次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DA)和燕麦琼脂培养基(OMA);在10 ~3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象鼻虫(Elaeidobius kamerunicus)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授粉昆虫,不仅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大幅提高油棕产量,它是发展大面积油棕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世界油棕种植国几乎全都引进了象鼻虫,对象鼻虫的研究广泛而深入。本文着重综述了象鼻虫的生态学习性、生态安全性、种群数量及其影响因素、授粉潜力及其效率,以期为我国油棕生物授粉技术研究及油棕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棕枯萎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枯萎病的病原菌为油棕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 f. sp. elaeidis Toovey) ,该菌为土壤习居菌,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特别是厚垣孢子的存活力更强。该菌主要危害非洲油棕(Elaeis guineensis),但通过人工接种从西非分离到的菌株也可使南美棕(Elaeis oleifera)发病。此外,把从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