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北京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蚜虫是桃蚜和菜缢管蚜,前者全年都有发生,而后者划在6月才开始发生。桃蚜以卵期在窖藏大白菜和核果类果树枝条上越冬,也有少数有翅成蚜能在窖藏大白菜上渡过参天。但白菜上的卵由于食用及留种株切关剥邦处理,而不能成为有效蚜源。另一部分桃蚜则在温室里连续发生,不进行越冬。阳畦菜苗和风障根茬菠菜上早春很早就发生桃蚜。大白菜留种株三月种植,它的第一蚜源来自风障根茬菠菜——3月下至4月初产生有翅蚜迁飞。桃树上的桃蚜在4月下开始发生有翅蚜,成为种株的第二蚜源。种株上的蚜群5月中产生有翅蚜,连续向外扩散。春菜——主要是甘蓝、花椰等——在定植时(四月)从阳畦带蚜下田;它的第二蚜源也来自桃树。春菜上的蚜群也在5月中产生有翅蚜扩散。从4、5、6月进行杂草调查证明,有9科13种是桃蚜的寄主,未发现菜缢管蚜的寄主,而旋花科的小旋花是唯一能在5月发生有翅蚜的杂草(6月没有)。由此可见,杂草不是春菜地的主要蚜源。桃蚜和菜缢管蚜在夏菜上——包括晚甘蓝、晚苤蓝、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混合发生,但有明显的偏嗜现象:桃蚜在甘蓝和苤蓝上占多数,菜缢管蚜在萝卜、白菜、油菜上占多数。从有翅蚜发生期看,甘蓝、苤蓝上的桃蚜正是秋白菜苗期的蚜源,同时萝卜、小白菜、小油菜上的菜缢管蚜也正是秋白菜苗期蚜源。秋白菜上也是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菜缢管蚜多于桃蚜,它们在9月上、中旬产生有翅蚜扩散。  相似文献   

2.
榨菜缩叶病近年在四川各榨菜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了榨菜生产。本病有严重缩叶及花叶两种症状类型,而以前者较普遍而严重。试验证在明都系由一种病毒所引起。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v)和萝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essicae Davis)。以金钢砂为磨料时,也可以由病株的汁液磨擦传染。病株叶、茎、根及未成熟的种莢的汁液都有侵染性,种子与土壤不能传病。根据病毒的物理特性和寄主反应,作者认为榨菜缩叶病毒归入芜菁花叶病毒类型是此较恰当的。气温、播种期、地势土质等对本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对该病采用适时播种、拔除病株、选育抗病品种及早期防治媒介蚜虫的综合性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3.
桂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与华南冬油菜区分界处,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但以后者所占比例为大;病毒主要通过蚜虫迁飞而传播;传毒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病害流行受油菜品种抗病性,毒源作物发病量,栽培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这些与长江流域冬油菜病区具有相似性。该地处于长  相似文献   

4.
深圳菜区蔬菜蚜虫及其天敌的年消长动态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文献报道[1] ,在广州地区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主要是萝卜蚜 [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 ]和桃蚜 [Myzuspersicae(Sulzer) ],两种蚜虫周年营孤雌生殖 ,常混合发生。除造成直接为害外 ,还传播多种病毒病 ,严重影响蔬菜生产[2 ] 。为了解深圳菜区蔬菜桃蚜和萝卜蚜的为害情况以及自然天敌对蚜虫的控制作用 ,作者于 2 0 0 0~ 2 0 0 2年在深圳市龙岗区碧岭生态村进行了初步调查 ,为深圳菜区蔬菜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调查地点概况 深圳市龙岗区碧岭生态村菜区 ,占地面积 50余hm2 ,全年连续分批种植萝卜、芥菜、…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叶病流行因素和发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9年于济南研究诸因素对病害流行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豆品种抗性和初始毒源数量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大豆幼苗期最感病,开花期为发病高峰。在春大豆苗期温度偏高雨量偏少及夏大豆苗期温度偏低雨量偏多的情况下,有利花叶病发生。对13种蚜虫进行饲毒接毒试验,证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大豆蚜(Aphisglycines)可传毒,对病害田间流行有重要影响。对5年的16组数据应用IBM微机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组建发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秋季大白菜是京津最主要蔬菜,蚜传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流行是影响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虫害之一。而苗期感病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芜菁花叶病毒是蚜虫口针带毒型(stylet-borne)病毒,传毒所需时间极短,一般化学农药治蚜起不到防病的效果。秋菜苗期感染病毒病主要是带毒有翅蚜从田外侵入造成的,本田发生有翅芽扩散迁飞了成为病毒病的再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7.
雪菜病毒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电镜观察 ,雪菜病毒病病原物为芜菁花叶病毒。传播媒介有萝卜蚜、桃蚜、棉蚜。夏、秋季有翅蚜 2个转移高峰与雪菜播种育苗期相吻合 ,是病害主要传播期。应用防虫网覆盖育苗切断传毒媒介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防效达512%~733% ,增产显著 ,并可控制苗期虫害 ,减轻软腐病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容易由几种蚜虫以口针携时和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我们曾描述过TuMV或CMV在桃蚜、棉蚜、甘兰蚜和萝卜蚜上的传播效率和保持期。观察结果表明TuMV由桃蚜和棉蚜传毒效率很高,CMV的棉蚜传播效率高,但很少由桃蚜传播。本文进一步报道蚜虫从TuMV和CMV双重浸染的植株  相似文献   

9.
 甜菜黃化毒病(Corium betae Holmes)在內蒙甜菜栽培区流行,其中以沙而沁甜菜試驗場附近最严重。1956年部分地区的受病达50-90%,而一般年份为10-20%。在内蒙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是主要的传毒媒介。用这种蚜虫在8月30日接种,到9月5日已全部发病,潛育期为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0.
经1984—1986年研究,探明了蚜虫迁飞与西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有密切关系。接种试验表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本地4—6月的迁飞蚜虫以桃蚜为主,其次为豆蚜、棉蚜.有三个迁飞高峰,在第一峰后10—20天田间始病,二、二峰后病株率猛增.1985—1986年试验、示范,瓜田覆盖银灰色地膜有显著的拒  相似文献   

11.
广州及其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郊区、新会县荷塘乡及南海县等重要蔬菜栽培区域的无菁(Brassica juncea(L.) Coss.)、芥菜(B.juncea(L.) Coss.)、白菜(B.chinensis L.)、菜心(B.sp)、蘿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大白菜(土名绍菜)(B.pekinensis(Lour.) Rupr.)等十字花科蔬菜普遍而严重地感染一种花叶病。  相似文献   

12.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13.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é)]是烏魯木齐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蚜虫。从9月下旬开始,在晚甘藍、晚苤藍及大白菜等蔬菜靠近地面的根、茎凹陷处,以及叶柄基部和叶片上产卵。蚜卵既可随寄主在菜窖里越冬;也可在菜株残体上露地越冬。露地越冬蚜卵,一般不能成为早春的有效蚜源,因其孵化率极低;孵化出来的少数干母,由于不能及时得到食料或因气候不适合,难以存活。越冬蚜卵于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末产生有翅蚜,主要先在越冬寄生及冬蘿卜留种株上繁殖;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陆續迁飞到春、夏十字花科蔬菜及春油菜上,大量繁殖和为害。7月下旬至8月初,晚甘藍与晚苤藍上的蚜虫便成为大白菜和冬蘿卜苗期的主要蚜源。甘藍蚜在烏魯木齐地区,无論是在菜窖里,或是在露地残株上,均不能以成蚜越冬。  相似文献   

14.
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的迁飞高峯期与大白菜幼苗花叶病的发生密切有关。如迁飞高峯期在极易感病的大白菜幼苗初期(7月下旬),則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若迁飞高峯期推迟到8月中旬,則病情显著減輕。 1960至1963年研究观察結果指出,烏魯木齐地区6月份及8月上旬的降雨量,对有翅甘藍蚜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的发生量、迁飞量与迁飞高峯期,有直接的影响,是决定本地区大白茶花叶病大区流行程度的主要因素。甘藍面积的扩大、毒源与蚜源距离的縮短、甘藍的零散栽种,职及种植甘藍的年数增多等情况,是促使大白菜花叶病小区流行程度更趋严重的因素。在病情特重的烏魯木齐地区,采用大白菜晚播措施,不能达到減輕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he development time, mortality, survivorship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cabbage aphidBrevicoryne brassicae (L.) were evaluated on detached leaves of sixBrassica species (cabbage cv. ‘Yalova 1’, cauliflower cv. ‘Early Snowball’, broccoli cv. ‘Marathon’, turnip cv. ‘Antep’, rapeseed cv. local variety, and wild mustard)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20°C. Total development time ofB. brassicae was the shortest (8.9 days) on cauliflower and the longest (10.4 days) on cabbage. Mortality of immature stages varied from 16% on cabbage to 88% on turnip. Longevity of the cabbage aphid was the shortest (6.2 days) on mustard, and the longest (21.8 days) on cauliflower. The net reproductive rate was highest (35.98) on cauliflower, and lowest (1.89) on turnip.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was 0.2345 on cauliflower, followed by 0.2009 on cabbage, 0.1976 on broccoli, 0.1662 on mustard, 0.1357 on rapeseed, and 0.0465 on turnip. Cabbage, cauliflower and broccoli were susceptible host plants for the cabbage aphid. Rapeseed, turnip and mustard showed resistance to the pest.  相似文献   

16.
影响麦二叉蚜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效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在田间主要依靠介质蚜虫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通过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对MDMV传毒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接毒蚜获毒前禁食与否及禁食时间的长短与传毒效率呈高度正相关,从蚜量与传毒效率的关系来看,多头蚜虫的传毒效率均比单头蚜高,随着MDMV浓度和传毒蚜量的增加,传毒效率也随之提高,单蚜获毒10min后不禁食其传毒效率最高,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其传毒效  相似文献   

17.
 感染芜菁花叶病毒的白菜病叶在病害严重后期常出现精氨酸,感染菸花叶病毒的油菜毒株(YMV15)的病叶却与健叶相同。而感染以上两病毒的白菜根内,游离氨基酸或酰胺的种类都没有变化。
接种后6-8天,感染芜菁花叶病毒的白菜病叶内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谷酰胺、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有增加,其中尤以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增加较为显著;白菜病根内的谷酰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的含量也有上升,这与叶感染病毒的反应一致;而感染YMV15的病叶内在接种后3-4天,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仅稍有增加,白菜病根内在接种后第15天,谷酰胺和丝氨酸的含量才有显著增高。但所有这些游离氨基酸或酰胺含量的增高都是暂时的,随着植物的生长其含量又逐步接近于健株。  相似文献   

18.
19.
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在花生上流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1985~1990年在密云县试验观察,黄瓜花叶病毒(CMV)在花生上流行受病毒种传率、苗期蚜虫发生数量及苗期温度和雨量的影响。花生苗期和花针初期为易感病时期,随后抗性有所增强,但不明显。苗期和花针期发病植株,CMV种传率最高,之后带毒率有所下降。CMV种传率高低与病害流行关系,在同一年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年度间未达显著水平。花生田间蚜虫发生盛期与病害发生高峰期是吻合的,蚜虫发生数量与病害流行关系显著。根据花生种传率和苗期蚜虫发生数量两因素6年次资料配合的病害流行预测式,其回报可靠度的置信范围在93%左右。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在3种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阿维菌素在十字花科蔬菜芥蓝、叶芥菜和芜菁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3种蔬菜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C18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阿维菌素在山东烟台、河北保定、浙江绍兴、贵州贵阳、黑龙江哈尔滨和安徽宿州6个试验点的芥蓝、叶芥菜、芜菁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芥蓝、叶芥菜和芜菁中的消解速率很快,半衰期分别为0.3~0.6、2.2~3.1和0.8~1.0 d,其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属易消解型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