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仁用杏丰产建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了解仁用杏生态习性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仁用杏建园栽培水平较低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从园址选择、整地方式、栽植密度、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土肥水管理等方面,对仁用杏丰产建园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是辽西地区的支柱产业,仁用杏的持续丰产栽培事关辽西发展大计。文章在分析辽西地区仁用杏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辽西地区仁用杏持续丰产增效栽培,需要做好晚霜冻害防治、土肥水调控、林分结构优化、低产林提质增效、建设示范区等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砀山县沙化地退耕还林栽培冬枣矮化密植丰产园,为达到冬枣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该县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冬枣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仁用杏耐寒、耐旱、耐瘠薄,易管理,经济效益好。十几年来,一直是我国沿坝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是我国出口创汇率最高的土特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绿色果品,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因此改变传统的生产技术模式,大力生产无公害果品已成必然。而病虫害防治作为仁用杏生产的重要环节,也必须向无公害病虫害防治转变,所以全面实施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陕北白玉山区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陕北白玉山区的实际,从良种、园址选择、整地栽植和整形修剪等方面对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花椒的无公害生产是在有效地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的前提下.通过丰产栽培技术.提高椒园的管理水平,增强树势,提高抵抗病虫害侵染为害的能力.控制有害物质残留在容许范围.生产出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花椒产品。  相似文献   

7.
辽西仁用杏生产中采取选择背风向阳的园址、应用抗寒性强的品种、增施粪肥、科学修剪、延迟开花、增温防寒、建立防寒林网等抗寒栽培措施,能预防或降低晚霜危害,实现持续丰产目标。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防治中的农药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由无公害农药和无公害技术组成。本文讨论了无公害防治的定义和内涵,介绍了无公害农药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选择与使用农药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仁用杏“围选1号”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选1号"是近年来选育成功的抗冻花仁用杏新品种,具有抗寒、抗晚霜、早实、丰产等特点。该文从建园、土肥水、花期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其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李全义,于青,付桂荣,曹可仁,吴书海(山东半岛仁用杏研究会,烟台果树所新技术开发处,264000)仁用杏栽培在我省近几年发展较快,部分地区已大面积种植。为使广大果农尽快掌握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根据仁用杏的特点及我们近几年的栽...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经数年工作,筛选出抗生素,植物性药剂等可杀死各类害虫且对环境不构成污染的农药,为检验这些药剂在田间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在喷药后的1天,10天,20天用捕网法查验,验证结果,所选药剂对天敌的保护作用均优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2.
化学农药在除治农林害虫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盲目地使用化学农药,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害虫综合控制机制,科学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草履蚧是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室内条件下用喷雾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草履蚧1、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10种药剂对草履蚧均有防治效果,其中40%杀朴磷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效果显著,24 h校正死亡率在85%以上,48h校正死亡率在97%以上。结合药剂毒性和防治成本分析,建议将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作为化学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推荐的点滴法,用天王星与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对桃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孙云沛的杀虫剂联合作用的分析方法,建立9个毒力回归线,计算了单剂及混剂各个配比的LD50和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单剂中天王星、乐果、马拉硫磷的LDSO分别为2.74×10~(-4)μg/头、3.70×10~(-3)μg/头、5.86×10~(-3)μg/头,说明天王星的毒力分别是乐果的13.5倍,马拉硫磷的21.4倍。混合剂中天马1∶4、天马1∶2、天马1∶1、天乐1∶2、天乐1∶4、天乐1∶1的共毒系数分别是118.62、95.03、89.34、82.39、94.33、74.05,说明天乐1.1有拮抗作用,别的配比混合剂均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树冠农药喷雾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啶虫脒乳油等5种低毒农药,采用树冠喷雾的方式开展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下,五种低毒农药在树冠喷雾中对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396啶虫脒乳油、5%吡虫啉乳油、20%乙酰甲胺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五种农药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最佳适宜浓度分别为1000倍、1200倍、600倍、1000倍、800倍;防治的最佳时期为6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6.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2龄幼虫的野外防治结果表明,5%桉油精乳油和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在施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和18.3%,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施药后6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持效性,在野外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灰斑古毒蛾,相比之下5%桉油精乳油的防治效果优于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的杀虫杀菌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野生杀虫杀菌植物共有103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8属10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50科77属88种。主要集中在菊科、大戟科、卫矛科、蓼科、毛茛科、蝶形花科、唇形科、马鞭草科等。列出了每种植物的中名、科名、属名、学名、习性、活性部位和功能分类,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杀虫杀菌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防治实践,最终筛选出了适合防治不同种类园林刺吸式害虫的高效低毒农药种类:防治蜡蝉类刺吸式害虫可考虑用敌杀死和印楝素;防治蚜虫类刺吸式园林害虫可优先考虑用蚧宝、蓟蚜虱净、百虫杀;防治网蝽类园林刺吸式害虫可考虑应用吡虫啉、苦参碱、阿维菌素、敌杀死等4种农药;防治螨类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时可考虑应用阿维菌素、苦参碱及克螨净这3种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防治时具体施用浓度需根据害虫的种类、寄主种类、使用时间及环境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经多点取样检测杭州市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污染具有普遍性.土壤中检测到3类16种有机农药残留,HCH及其异构体、DDT及其同系物、五氯硝基苯有机氯农药(OCP)10种,HCH检出率100%,显著高于DDT.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乐果有机磷农药(OPP)4种,甲基对硫磷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P)2种,检出率低于75%;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 μg·kg-1,低于有机农药土壤残留有关规定,其中,HCH、DDT低于20μg·kg-1,有机磷农药低于50喀·kg~.笋体检测到有机农药9种,均为有机氯农药,HCH、DDT检出率均达100%,DDT较HCH更趋于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88.24%.竹笋对HCH、DDT等有机氯农药有富集效应.笋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值均低于50μ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 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P)2种,检出率低于75%;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 μg·kg-1,低于有机农药土壤残留有关规定,其中,HCH、DDT低于20 g·kg-1,有机磷农药低于50μg·kg-1.笋体检测到有机农药9种,均为有机氯农药,HCH、DDT检出率均达100%,DDT较HCH更趋于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88.24%.竹笋对HCH、DDT等有机氯农药有富集效应.笋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值均低于50μ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 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幼虫对15种农药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种农药对3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触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毒死蜱乳油、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对白蛾的致死速度最快,在36 h时100.0%死亡;高效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毒死蜱在48 h时达到了100.0%死亡;5%高效氯氟菊酯水乳型、20%高氯·马乳油、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杀扑磷乳油在72 h时达到100.0%死亡。5%丁烯氟虫腈乳油仅1 500倍液没有达到100.0%死亡,25%溴氰菊酯乳油、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在72 h的触杀效果达到96.7%,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泡腾片2 000倍液在72 h时致死作用最低为63.3%。另外,还对15种农药的毒力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15种农药的LC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