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用桉树作为混交林的主要树种,在建林的过程中,以桉树为目标树种,同时适当地以间种、随机混交等方式栽植伴生树种或是次要树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二代桉树萌芽林间种乡土及珍贵树种模式,在树高、胸径及保存率等方面均好于一代桉树间种乡土及珍贵树种模式,二代桉树混交模式的树高是一代桉树混交模式的1.79倍,二代桉树混交模式的胸径是一代桉树混交模式的1.27倍,二代桉树混交模式的保存率是一代桉树混交模式的1.2倍。  相似文献   

2.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3.
桉树混交造林效益很多,因树种组成不同和栽培条件的差异,效益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混交效益主要分两方面,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桉树混交林的生态效益桉树是速生高产树种,为什么在纯林条件下,有些连片桉林生长不快,产量不高呢?为什么混交林又能速生高产呢?原因固然很多,主要与林分的生态效益有关。桉树混交林的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桉树择伐后套种阔叶树的可行性和适生性,摸索适宜的桉树套种混交模式,对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择伐后分别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所形成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桉树择伐后,采用3桉∶3阔的行带状方式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的不同混交林中,3个阔叶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且生长良好,均可达到速丰林的年均生长量标准;桉树—米老排、桉树—卷荚相思、桉树—灰木莲混交均可以有效促进桉树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套种后混交林中的桉树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纯林提高3.35%~11.24%、4.05%~12.32%和11.85%~40.59%。3)米老排、卷荚相思和灰木莲与桉树的套种方式可作为桉树纯林择伐后套种混交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培育针阔混交林,按不同混交树种、不同混交方式进行混交,最后筛选出最佳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混交模式。通过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为辽宁提供各种类型的混交模式,从而为辽宁混交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7.
针对桉树与湿地松进行了混交套种的种植效果试验,深入探究了桉树套种湿地松的种植理论与技术基础。结果表明: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存活率高于纯林,与桉树混交林的本土树种的生长和存活率低于纯林;而目标本土树种的直径受相邻树种的大小和林分的影响,桉树竞争对本土树种的负效应与其生长速度直接相关。为检验假设,检验了库存数据考虑林分和树高、生长量的水平。计算了整个林分和种群的成活率、直径、树高和断面积。采用邻域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总竞争效应(即林分密度)和种群效应(种内和种间竞争)。高(度)多样性混合栽培的桉树生长较大,产量占桉树单一栽培所产生的断面积的近75%,尽管这一属仅占混合栽培幼苗的50%。在混交林中,桉树对与湿地松生长速度相称的湿地松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除个别情况外,混交林对乔木存活和树高生长没有全面的负面影响。桉树和湿地松高度多样性的混合是可行的,是建立多功能营造林的一个潜在替代办法,特别是在森林和水源涵养、景观恢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混交造林模式,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白赖国有林场开展了桉树福建柏混交(混交比例为2桉∶8福建柏)造林试验,并与桉树纯林、福建柏纯林对比。5 a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桉树纯林,增益可达39.2%、16.1%、109.5%以上;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分别比纯林减少了25.9%、10.7%、46.8%,但树高生长也超过速丰林标准的14.7%。说明桉树与福建柏混交存在着生长相互促进作用,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整树种结构,克服桉树纯林的负面影响以及发展我国珍贵树种的需要,本文选择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4林班第2代桉树萌芽林进行改造试验,套种灰木莲、顶果木、望天树、观光木、红锥、降香黄檀6种不同混交模式,调查了种植后2015年年底的生长量。结果显示:不同混交模式对桉树林木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桉树套种珍贵树种对珍贵树种生长量的影响:灰木莲顶果木望天树红锥观光木降香黄檀。桉树套种灰木莲混交模式比其它混交模式平均胸径提高了1.83~3.18cm、平均树高提高了1.31~2.77m、平均单株材积提高了0.004~0.0055m3,由此可见最佳套种模式为桉树套种灰木莲。  相似文献   

10.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混交林和纯林为研究对象,集成树种选择和林分结构调控等定向培育技术,构建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混交可促进桉树生长,提高林分生物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桉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的营林效果最好。在不同间伐强度桉树纯林林下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椎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强度间伐处理下,桉树的生长和套种树种的蓄积量表现较好;改培后的混交林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桉树大径材培育中,可采用强度间伐,间伐7年后林分的蓄积量比对照林分高出20.67%。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和其它树种混交能够促进桉树生长,其中巨尾桉+红椎模式下,桉树胸径、冠幅最大,单株积材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2.
两种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尾叶桉和雷林1号桉与厚荚相思的两种混交方式混交林的生长、抗风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桉树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混交林,所选用桉树的生长量大于相思时,其增产效应显著,尾叶桉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能明显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以4行带效果最好,适宜在风害不严重的地区采用。尾叶桉与厚荚相思行间混交能降低厚荚相思的风害率并能明显增加混交林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在沿海台风多发地区是有推广价值的一种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林区位于山西省南端,是典型的土石山区。从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配置、混交类型、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模式配置等方面介绍了混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尾叶桉和雷林1号桉与厚荚相思的两种混交方式混交林的生长、抗风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桉树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混交林,所选用桉树地生长量大于相思时,其增产效应显著,尾叶桉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能明显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以4行带效果最好,适宜在风害不严重的地区采用。尾叶桉与厚荚相思行间混交能降低厚荚相思的风害率并能明显增加混交林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在沿海台风多发地区是有推广价值的一种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5.
混交林种间关系是树种间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而对彼此产生利害作用的最终结果,种间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到混交林营造的效果。在森林培育中,要充分掌握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在选择种间关系协调的混交树种组合基础上,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混交时间,加强抚育管理、间伐等营林技术调控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达到培育混交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的现状,目前混交林型海防林主要是木麻黄与湿地松、相思类树种与桉属等树种混交形成的混交林。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林型的生长效果、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提出合理的混交类型。此外还提出采用乡土树种与木麻黄混交,为建设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体系提供更多的混交树种选择,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管理、低效林的改造以及提高海防林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桉树与卷荚相思人工混交经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山地开展桉树与卷荚相思不同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桉树与卷荚相思可采用星状或行带状混交,较好的混交方式为:星状混交的卷荚相思株数比例控制占整个林分的30%~50%,行带状混交以3行相思2行桉树为宜。这2种混交模式不但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避免相思被压、维持林分稳产,尤其对提高规格材出材量有利。与桉树纯林相比,该混交林分中桉树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可分别提高3.75%~11.25%、6.04%~10.74%和18.77%~36.97%,同时林分蓄积也比较高,可与桉树纯林相当;而且,该2种混交模式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维护地力,可作为闽南山地中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持续经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混交林有十大好处,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方法。混交造林,就是在一块造林地里,栽植两种以上的树种,使其混交生长,互相促进,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混交林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还有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等形式。混交林的十大好处是: 一能抗病防虫。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的林木,可以使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9.
滨海沙地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林构建和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 ,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 ,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 ,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 ,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方式应为 :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 2  3行之内 ,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 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 ,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 ,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这种混交林种间调控方法对海岸带多树种混交林种间关系调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邹楷泽 《绿色科技》2019,(11):186-187
为了解桉树杉木混交林对预防油桐尺蠖的危害作用,选择立地条件相同的林地设置试验地块和对照地块,试验地块为两组桉树杉木不同混交模式(5桉5杉和6桉4杉),对照地块为桉树纯林(10桉),通过五年试验分析(2014~2018年),分别于每年5月和8月调查、统计了标准枝上的虫口数,探索了桉树套种杉木对降低油桐尺蠖虫害的效果。结果显示:桉树杉木混交模式油桐尺蠖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桉树纯林,说明桉树杉木混交林有助于降低油桐尺蠖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