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作物杂志》2005,(6):72-74
庄巧生院士在中国小麦育种史上的四大贡献4(1)………·专题综述·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1(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大豆种植上的研究与应用…1(12)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2(1)…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甜高粱生产2(4)………………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2(7)…………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3(1)……………………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与抗扩展育种应用的讨论3(4)…………………………………………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综述3(7)……………西藏发展弱筋小麦的策略3(10)……  相似文献   

2.
《作物杂志》2001,17(6):45
专题综述·我国蔬菜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 (1 )………刍议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管理问题1 (4 )………………广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1 (6 )…………………黑龙江省“水玉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2 (1 )……大力发展高油玉米 促进农业产业化2 (4 )…………川中丘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研究2 (7)…………………中国大玉米开发战略3(1 )……………………………宜昌县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3(4 )………………玉米旱害生理研究进展5 (1 )…………………………加快水稻优质化进程 提高江苏稻米市场竞争力5 (5 )………………………………………优……  相似文献   

3.
贾晓军  贺兰 《种子科技》2009,27(8):20-23
玉米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或新品种.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玉米育种进程.本文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应用方法、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专家论坛.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体系除草成本和生产效益的估算………………………………………2(1)与时俱进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棉品种…………6(1)数字农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6(3)创新种质走中国发展高油玉米之路………………6(6).专题讨论.X系新种质利  相似文献   

6.
第 1期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培育糯性小麦新品系王子宁等 (1)……………………………………………………试用特殊配合力进行玉米种质分类王永普等 (7)…………………………………………………………………玉米杂交种郑单 14号的选育王懿波等 (12 )…………………………………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是199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农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该实验室属于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的一个综合性实验室,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工作人员32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5名,一半人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主任由南京农业大学现任校长翟虎渠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由盖钧镒教授等9位著名专家教授组成。 该实验室5个主要研究方向:(1)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创新,包括地方品种的生态地理学以及演化、育种性状优异资源的筛选及遗传评价、群体种质的合成及改进等;(2)作物育种原理和方法,包括不同类型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及育种策略、交配制度的遗传效应及应用、不同类型状性的育种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与利用、育种利用的试验设计技术等;(3)实用生物技术,包括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QTL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基因植株培育技术及其研究等;(4)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种质改良,包括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及目标性状的遗传与改良等;(5)种子生产及  相似文献   

8.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富优异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而种质基础的宽窄和遗传多样性的丰歉,则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半个多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还趋向于缩小农作物的遗传基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收集到的玉米品种资源约有 8万多份,其中美国和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各保存 2万多份,我国 15990份 [1].  相似文献   

9.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西南地区的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是美国育种专家将众多优良产量基因累积到一起的一系列优良种质,其株型紧凑、产量潜力高、籽粒商品性能好.近年来,美国先锋玉米种质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玉米育种和生产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合理利用这批材料并进一步改良创新对提升我国玉米育种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西南地区的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种质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是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而育种工作对种质的利用最终归结为对性状的配合力的选择。几年来我们在收集评价鉴定玉米品种资源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1) 以扩大丰富种质资源为目标的群体改良;(2) 对温带、热带、亚热带资源某些性状的数量遗传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育种工作提供可资利用的种质和信息。本试验为玉米种质数量遗传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史新海  宋再华 《种子》1994,(6):56-59
山东省80~90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黄早4、M_(017)、8112、330和E_(28)等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玉米生产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今后要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推广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进一步加大密度,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的分析,认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遗传基础狭窄、品种单一化,抗病育种目标单一、缺少多抗性品种,耕作栽培制度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玉米抗病育种策略,即坚持以培育兼抗、多抗玉米品种为目标,加强玉米种质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玉米抗病种质资源;同时注重玉米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选育玉米新品种时,要提高育种效率,首先考虑的是应有一个明确的育种目标,其次是种质选择,同时还需考虑育种方法。提出“3群”杂种优势群的概念和“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分析了轮回选择、二环选系、单倍体诱导选系的方法及分子育种技术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作用。结论是:要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应在传统育种技术上下功夫,同时要重视现代生物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广泛引进、研究、创新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资源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1].近年来,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育种中用南5(81-5)自交系作亲本所选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制种及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并且目前有些品种已是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玉米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品种.因此,了解南5(81-5)自交系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应用潜力,将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也将为南5玉米自交系的进一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淡美国玉米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品种的换代更新离不开种质的创新,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来源.本文简要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美国优良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取得的成就、种质特点及改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玉米的种植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育种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研究了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群利用不够广泛,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利用较单一。因此,需加强山西省与国内外各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改良和创新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杂种优势利用的循环育种策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分析了玉米育种效率低下的原因,从杂种优势利用的循环育种策略,阐述了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并建议对育种技术、方法和材料评价体系作出适当的改革。提高育种效率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志国 《作物杂志》1994,10(3):20-21
TUXPENO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张志国(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毕节551700)1Tuxpeno种质的特点Tuxpeno玉米种质是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成的重要群体。Tuxpeno种质与ETO或Suwan等种质构成了热带地区玉米杂交……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抗性品种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纹枯病防治方法.为缩短抗纹枯病玉米品种的选育周期,本研究通过比较受侵染后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开发了一种玉米品种资源抗纹枯病快速鉴定的技术,可在2~3周内完成玉米抗纹枯病品种的鉴定.相对荧光定量PCR (RT-qPCR)结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种在接种后24 h内抗病相关基因ZmPR1a上调4倍以上,但易感品种未表现出相应趋势.通过比较玉米品种与对照品种接种后ZmPR1a的表达情况,可以快速鉴定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有利于加快抗病育种.本研究还为玉米抗纹枯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