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常规饲料为原料,用豆粕等植物蛋白分别替代16%、28%、40%、52%、64%、76%、88%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8组等蛋白水平(粗蛋白质为30%左右)、等能(总能为39 kJ/g)的饲料,对体长为(5.66±0.09)cm、体重(3.16±0.16)g的淡水白鲳Colussoma brachypomum进行45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28%、40%、52%、64%时,淡水白鲳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73、2.79、2.65、2.67%/d,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的差异与特定生长率相似;淡水白鲳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1∶1.67。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麦虫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择21日龄断奶仔猪12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3%鱼粉+0%大麦虫蛋白粉)、Ⅰ组(2%鱼粉+1%大麦虫蛋白粉)、Ⅱ组(1%鱼粉+2%大麦虫蛋白粉)、Ⅲ组(0%鱼粉+3%大麦虫蛋白粉).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猪(公母各半),试验期42d.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Ⅰ组、Ⅱ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Ⅲ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Ⅰ组、Ⅱ组与Ⅲ组断奶仔猪腹泻率、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大麦虫蛋白粉(1%~2%)替代部分鱼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死淘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酵母蛋白替代进口鱼粉进行饲养肥猪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按25%、50%、75%、100%来替代进口鱼粉与全鱼粉组对照,增重、料肉比均着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1985~1987年进行,本研究课题选育的117号和136号酵母诱变株生产的酒糟酵母蛋白饲料含蛋白质28.18%,且具备牲畜必需的10种氨基酸,经高温40℃驯化的酵母菌,回复到适温28℃培养,酵母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采用混合菌比单一菌生产酒糟酵母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在发酵浪中加入糖化酶,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沉淀过滤速度显著加快,酒糟酵母蛋白饲料饲养牲猪,与鱼粉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安全无毒性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中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分别替代0%、17.5%、35%、52.5%、70%的鱼粉,配制五组以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粕为蛋白源同蛋白水平(40%)的半精制饲料,探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豆粕对鱼粉蛋白的适宜替代量。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量在0%和17.5%时,两组间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均显著低于35%、52.5%、70%替代组(P〈0.05);五组间肥满度与肝体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豆粕对鱼粉的最大替代量为17.5%。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在池塘中一般3龄成熟、产卵,属分批非同步类型。1千克体重雌鱼约产卵8~10万粒。人工催产水温为25~30℃,最适水温是26~28℃。在长江流域繁殖期为5~9月份,产过卵的亲鱼经30~40天强化培育后可再次人工催产。淡水白鲳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到12℃时大部分成鱼失去平衡,如持续2天便会出现冻伤及死亡,降至8℃则致死。所以用于繁殖的亲鱼需保温越冬。要是通过加温越冬,强化培育,淡水白鲳甚至在3月初便能繁殖。  相似文献   

7.
配制添加不同浓度壳聚糖(0、0.2%、0.4%、0.6%、0.8%、1.0%)的6组实验饲料,网箱养殖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82.26±5.13)g 60 d,探讨壳聚糖对淡水白鲳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其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0.6%组末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0、0.2%、0.4%和1.0%组(P<0.05);0.6%、0.8%和1.0%组脏体比显著低于0、0.2%和0.4%组(P<0.05);0.6%、0.8%和1.0%组肝体比显著低于0组(P<0.05);0.6%组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0和0.2%组(P<0.05);0.6%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0.6%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和0.2%组(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对淡水白鲳进行攻毒后的14 d内,0.6%、0.8%和1.0%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0组(P<0.05)。综合各项实验指标,淡水白鲳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适宜添加量0.6%~0.8%。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淡水白鲳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制添加不同浓度壳聚糖(0、0.2%、0.4%、0.6%、0.8%、1.0%)的6组实验饲料,网箱养殖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82.26±5.13)g 60 d,探讨壳聚糖对淡水白鲳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其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0.6%组末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0、0.2%、0.4%和1.0%组(P<0.05);0.6%、0.8%和1.0%组脏体比显著低于0、0.2%和0.4%组(P<0.05);0.6%、0.8%和1.0%组肝体比显著低于0组(P<0.05);0.6%组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0和0.2%组(P<0.05);0.6%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0.6%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和0.2%组(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对淡水白鲳进行攻毒后的14 d内,0.6%、0.8%和1.0%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0组(P<0.05)。综合各项实验指标,淡水白鲳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适宜添加量0.6%~0.8%。  相似文献   

9.
将288只40周令“京白Ⅲ系”蛋鸡随机分为六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含4%的鱼粉;其余五个组分别用不同比例的脱铬皮渣骨粉,BE—饲料酵母和脱铬皮革粉等量代替鱼粉,即试验组。为满足氨基酸的需要,另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使其含量达到营养标准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鱼粉日粮和无鱼粉日粮的产蛋率(Ⅳ组除外),蛋品质以及血液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无鱼粉日粮组的蛋黄色泽极显著低于鱼粉日粮组(P<0.01)。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玉米淀粉渣生产的Y-11饲料酵母是新型的单细胞蛋白源,分析表明其粗蛋白质含量52.5%(吸附水5.25%基础),氨基酸总量为49.42%,接近鱼粉的粗蛋白质水平。通过360只蛋鸡饲养试验表明,Y-11饲料酵母部分或全部代替秘鲁鱼粉时均优于浙江鱼粉的生产效果,酵母和秘鲁鱼粉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经440只AA肉鸡的饲养试验表明,酵母日粮较鱼粉日粮56日龄活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耗用比等生产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使用 Y-11饲料酵母代替鱼粉组成全价日粮,蛋鸡每产1kg蛋节约成本0.1247元;肉鸡每公斤活重节约饲料费0.0359元.  相似文献   

11.
不同蛋白水平对鲮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4种蛋白水平(20%、30%、40%、50%)的饲料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肠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肠和肝胰腺的蛋白酶比活性有所增加,其中50%组与20%组差异极显著(P<0.01),40%组与20%组差异显著(P<0.05);肠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比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略有下降,50%组与20%和30%组有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比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也有所下降,20%组与30%组,40%组和50%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前4周鲮的消化酶比活性均有所增加,第4周后增加到最大值,此后略有下降,但也基本稳定在同一个水平,表明鲮消化酶活性对饲料蛋白含量具有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成鱼池中混养淡水白鲳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措施有:(1)适时放养;(2)以淡水白鲳为主加强投喂高蛋白饲料;(3)养殖过程中,可用漂白粉等防治鱼病,避免使用晶体敌白虫。  相似文献   

13.
运用颗粒饲料饲养淡水白鲳,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开支,提高经济效益。饲养过程中,淡水白鲳放养规格要在50g/尾以上,投喂初期要驯食。  相似文献   

14.
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对一些饲料厂及养殖场的配合饲料69份、浓缩饲料77份、鱼粉44份、肉骨粉39份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229份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27株,分离率11.8%(27/229)。其中配合饲料分离到7株,阳性率10.1%(7/69);浓缩饲料分离到6株,阳性率7.8%(6/77);鱼粉分离到8株,阳性率18.2%(8/44);肉骨粉分离到6株,阳性率15.4%(6/39)。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15%、30%、45%、60%的饲料酵母替代饲料中0、17%、34%、51%、68%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Ⅰ(对照组)、Ⅱ、Ⅲ、Ⅳ和Ⅴ组。将195尾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9.02 g±0.15 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养13尾鱼。将试验鱼饲养于设有循环流水系统的水族箱(60 cm×40 cm×50 cm)中,用5种饲料投喂,每天投喂3次,投饲率为鱼体质量的3%~4%,以生长及免疫指标来评价饲料酵母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经过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Ⅱ组的增重率(275.30%)和特定生长率(1.91%/d)最高,但与对照组(235.66%、1.82%/d)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饲料系数(1.34)最低,但与对照组(1.53)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97.44%)和Ⅳ组(94.87%)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P〈0.05),而Ⅴ组的成活率(74.36%)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鱼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酵母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粗灰分则逐渐升高(P〈0.05);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中蛋白的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减少,且当饲料酵母替代比例超过51%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考虑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形体指标、鱼体成分和免疫机能等因素,要获得最佳的养殖效益,大菱鲆幼鱼饲料中用饲料酵母替代鱼粉的比例以17%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饲养方案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饲养方案对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 4个处理 :处理 1,对照 ,按常规饲养标准饲养 ;处理 2 ,按组装新方案饲养 (生长期添加 2 0 0 μg/kg的酵母铬 ,肥育期添加 2 0 0mg/kgVE ,且肥育期饲粮能量浓度在对照组基础上降低 0 4Mcal/kg、蛋白质降低 2 % ) ;处理 3,90 %对照饲粮 +10 % (按风干基础计 )青饲料 ;处理 4 ,90 %新方案饲粮 +10 % (按风干基础计 )青饲料。每个处理 5个重复 ,每个重复 1头猪。 2 0头 2 0kg左右的长白×约克杂交生长猪 ,按体重大小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试验至 10 0kg左右体重结束。猪自由饮水和采食。结果表明 :①饲喂适量青饲料能显著降低猪的背膘厚和提高瘦肉率 (P <0 0 5 )。按风干基础计 ,用青饲料替代 10 %基础饲粮 ,使背膘厚降低 2 0 0 %~ 2 3 0 %、瘦肉率提高 4 0 %~ 4 5 % ;②饲喂适量青饲料有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和提高肉品风味的作用 ,背最长肌中次黄嘌呤核苷含量提高 6 0 %~ 8 0 % ;③生长期补充 2 0 0 μg/kg的酵母铬对生产性能无影响 ,有改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的趋势 ,对其它屠宰性能指标和肉质参数无影响 ;④肥育期添加 2 0 0mg/kg的VE对肉色、pH值及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无影响 ;⑤肥育期适当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提高瘦肉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刘延贺  苑会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95-9996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膨化血粉饲喂生长猪的效果,探讨在生长猪饲粮中使用膨化血粉替代鱼粉作为唯一动物蛋白源的可能性。[方法]选用75头体重15kg的长×大×杜三元杂交猪,采用1×4+1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案。[结果]相同添加量的鱼粉和膨化血粉对猪的增重及日粮蛋白质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的基础日粮配方结构条件下,膨化血粉以相同添加量替代鱼粉是可行的。在2%膨化血粉添加比例的基础上,随着添加量增加,猪的增重也明显提高(P〈0.05);在平衡氨基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在生长猪阶段。5%的比例是膨化血粉的适宜添加量,高于此比例猪不能完全利用,同时生产性能指标不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随膨化血粉在生长猪日粮中用量的增加,猪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最佳用量为5%;相同基础日粮配方条件下,膨化血粉代替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平均体重为11.4g的850尾黄颡鱼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17组,以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动物性蛋白百分含量为试验因子,采用2因子5水平的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鱼粉、豆粕为动、植物蛋白源得到9种试验饲料,与16组试验动物相对应,进行68d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5%,动物性蛋白质百分含量为67%时,黄颡鱼生长最快,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平均体重为11.4g的850尾黄颡鱼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17组,以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动物性蛋白百分含量为试验因子,采用2因子5水平的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鱼粉、豆粕为动、植物蛋白源得到9种试验饲料,与16组试验动物相对应,进行68d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5%,动物性蛋白质百分含量为67%时,黄颡鱼生长最快,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宁夏麦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拓宽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挖掘育种骨干亲本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的25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隶属函数值,对供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1份小麦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5.01%~37.01%,9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2.05%~12.5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7~2.30,平均为2.27。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9个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51份小麦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类群Ⅰ~Ⅵ包括材料数分别为35、40、53、55、40和28份,其中,类群Ⅰ的平均出粉率(69.58%)和容重(797.74 g/L)均最高;类群Ⅱ的平均穗长(10.00 cm)、结实数(18.18个)、穗粒数(54.07粒)、穗粒重(2.30 g)、吸水率(62.82%)和硬度指数(72.59)均最高;类群Ⅲ的平均株高最矮(73.53 cm);类群Ⅳ的平均穗下茎长(41.94 cm)和湿面筋含量(33.95%)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11.76%);类群Ⅴ的平均千粒重(40.92 g)、经济系数(0.43)和降落值(356.74 s)均最高;类群Ⅵ的平均分蘖数(4.96个)、小穗数(19.01个)、粗蛋白含量(16.10%)和沉降值(43.12 mL)均最高,表明各类群中含不同的优异性状。基于隶属函数值可把251份小麦种质资源分为163个等次,其中,黄-3、甘育4号、鉴076、M6445、宁春55号、陇春34号、ND646、宁春40号、济麦20号、陇春39号、宁春33号、郑麦1308、甘春24号、陇春29号、陇春23号、掖丰315和武春4号等17份种质排名前12名。【结论】251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评价优异的17份种质资源可用于宁夏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