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集对分析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同一级别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会因评价指标数值的差异而有所差别,将集对分析法运用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可以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作初步的排序,再对样本作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采用其他评价方法时基本一致,且集对分析法简便、实用,计算结果客观、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典型城市为重点,在集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水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作为物元,建立了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选择pH值、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及氯化物5项水质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平均联系度确定水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主要超标物为矿化度、总硬度和硫酸盐。地下水水质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污灌、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采矿活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往水质评价中评价指标权重相对固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的水质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地下水水质评价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指标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确定一个随指标取值变化而变化的指标动态权重.然后将集对分析模型由以往的3元联系度拓展为5元联系度,并将该权重引入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基于动态权重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将此方法应用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测点1,2,5的水质级别为Ⅰ级;测点3,4,6,7的水质级别为Ⅲ级.结合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情况验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并通过与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法和模糊物元法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基于动态权重集对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质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结构的非线性系统,可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参评数据序列与标准数据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水质等级,即为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等级.通过对吉林市G022水井2002-2004年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MATLAB编程,对吉林市地下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铁、锰等7个指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02-2004年,该处地下水质由Ⅱ类水逐渐变为Ⅳ类水.水质呈现了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环保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有向哈斯图技术(D-HDT)对地下水水质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建模、解释与评估。解决了传统水质评价方法中的赋权问题,各评价指标权重值不直接参与计算过程,仅需各指标权重的大小排序便可进行评价。针对D-HDT仅能反映样品之间的优劣层级排序,无法确定水质级别的弊端,提出了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构造五组标准等级样品与待评样品共同参与评价的解决方案。经实践表明,基于客观标准的D-HDT评价结果客观且直观,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斯理论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学统计方法,将贝叶斯理论引入地下水水质评价体系,建立贝叶斯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选取独山子区至沙湾县区域共8组水质数据,进行实例应用。同时使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该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贝叶斯模型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法结果相近,且计算过程更加简单,值得进一步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7.
灌溉水质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属性集理论及其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引入灌溉水质评价 ,在研究分析和确定灌溉水质单指标属性测度的基础上 ,探讨了对单指标属性测度采用加权法求解水质综合属性测度问题。以对水质评价中普遍采用的盐浓度、渗透率、特殊离子及其毒性等 5个指标进行了示例分析计算 ,所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评价灌溉水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地下水水质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模糊物元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水质评价的特点和欧氏贴近度的概念,将熵值法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糊物元模型简便、通用、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为水质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几种典型的水质评价模型来全面分析试验区域的地下水质量,取样的地下水来自于试验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第二含水组,并依据水质的分析数据来评价地下水的质量.研究发现,导致地下水水质总体质量差的主要因素为原生组分超出标准,这些原生组分除了常规组分外,还包括氟、锰、铁等微量组分.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模糊数学法,研究认为试验区域地下水的质量以Ⅰ~Ⅲ类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水质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可变模糊集理论基础上,结合二元比较确定指标权重方法,提出地下水质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指标权重,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模型参数与权重的可变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DRASTIC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联合集对分析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将7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集对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U,从而确定地下水脆弱性的等级。将DRASTIC指标评价法与集对分析法联合应用的好处是:一定程度避免了原有评价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新的评价体系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结果较为客观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六元联系度模型。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差异度不确定性系数连续变化过程,建立了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后,从属性差异度出发由粗糙集理论赋予客观权重,同时由博弈论集结模型优化组合主客观权重,通过计算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加权联系数确定水质样本的等级标准。耦合模型相对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和改进SPA模糊法灵敏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水体本身受污染的程度以及偏离水质分级标准的程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思路清晰,过程直观,评价结果实效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沽源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选取52组样品进行水化学组成分析.运用Piper三线图,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该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18组地下水化学组分是比较高的,适用于农业用水,也可适当处理后作为生活饮用水;16组地下水化学组分高,质量标准评价为Ⅴ类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饮用.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其进行灌溉用水适宜性评价.通过对16组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评价,评价结果是DX-39处水质较差,不宜或不太适用于灌溉.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灌溉当地农作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合理、简便有效地评价灌溉水质,提出了一个灌溉水质评价的指数公式,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公式中的参数,得出优化后适用于多指标的灌溉水质评价公式.以新疆阿拉尔垦区、尉犁县和宁夏平罗县的水质资料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与综合危害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突变理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新疆阿拉尔垦区和宁夏平罗的地下水适合农业灌溉,而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不宜长期直接灌溉.灌溉水质评价公式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可以快速地得出灌溉水质评价结果,为灌溉水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选取总硬度、总锰、总铁、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及氟化物作为水质影响因子,基于TOPSIS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水质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引入"垂面距离"及Kullback-Leibler距离替代传统的欧式距离,对吉林市平原区的8组水质资料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Nemerow法及模糊数学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面距离"的TOPSIS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此方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合理可行;基于Kullback-Leibler距离的TOPSIS方法评价的水质等级普遍偏低,说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和计算分析,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地表长期存水这一特性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减小了其排泄。以豫北沿黄水稻种植区为例,在总结以往均衡计算成果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定量计算和分析了水稻种植区对均衡计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进行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时如果考虑水稻种植的影响,资源量将比以往的计算结果增加8%左右,而且增加量均为可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集对分析法诊断识别出2005-2017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高于2.0,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后水资源承载状态呈现向好态势;人均水资源量和供水量不足以及农业灌溉定额偏高是水资源承载力致弱的主要因子;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