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海 《农业考古》2001,(2):88-90
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 ,就在新世纪第一个“五一”旅游黄金周到来之际 ,陕西省农业厅为了加快茶叶生产与发展 ,促进茶业的对外交流 ,培育陕西茶叶市场 ,果断做出决定 ,在古城西安工业展览馆特地举办“2 0 0 1.中国 .陕西首届茶业博览会”。通知邀请函发出后 ,由于省农业厅分管领导十分重视 ,加之承办和协办单位及企业的努力 ,从 5月 1日至5日 ,先后有 39家茶叶企业参加展销 ,日销茶量 5 0万元。同时会上也以弘扬盛唐茶文化、促进陕西茶发展为主题展开了 3次研讨与交流 ,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此时 ,正值旅游的黄金季节 ,也是茶叶销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诸暨市紧紧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基地建设为抓手,茶叶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优质良种茶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初制茶厂优化改造,使全市茶叶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茶叶品牌建设有助于推动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茶业转型升级。黄山市是全国重点茶市,也是历史名茶之乡,丰富的茶叶资源奠定了品牌建设的基础,为黄山市茶叶品牌建设提供新思路,基于对黄山市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存在品牌建设意识淡薄、茶企品牌竞争力不高及茶叶种植加工模式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品牌竞争力、规范和完善市场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宣传平台及实行“茶叶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 运作模式等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品.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但茶叶总产量却不及印度,平均单产608 kg/hm2,远低于1 000 kg/hm2的世界平均水平,出口位居第三,不及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内销市场长期疲软,现状令人堪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形成共识的答案是茶业产业化.但当前茶业产业化从何做起却众说纷纭.笔者曾对当前茶叶生产加工中的技术条件、贸易对茶业产业化形成的影响、质量检验及监查现状和经营中的一些现象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促进茶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加强茶叶质量监督检查,增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茶叶制差、制假、售假等违法经营活动,规范茶叶市场有序竞争.而要依法进行茶叶质量监督检查,就必须尽量完善各种茶叶产品的标准.本文就以上观点并结合对茶叶产品标准化基本原理进行探讨,认为当前政府对茶业产业化宏观调控的基本切入点应是茶叶产品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茶博会:场面火爆。展示茶叶企业实力的“大舞台” 6月18日至21日,由湖北省农业厅支持,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茶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09华中(武汉)茶业博览会暨茶文化节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18日上午,湖北省农业厅果品办主任、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组委会主任李传友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俞晖 《农业考古》2001,(4):299-302,325
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代 ,其表现为 :一、茶叶成了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已是市场上一项重要的商品 ;二、茶叶生产发展迅速 ,不仅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产区不断扩大 ,而且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三、茶业经济成为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 ,茶利已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故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法。纵观整个宋代的茶法 ,变更十分频繁。宋朝在不同的时期 ,采用不同的茶法对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仅就北宋徽宗时…  相似文献   

7.
汪志国 《农业考古》2002,(4):250-253
安徽茶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皖西和皖南山区。近代以降 ,皖南地区茶业经历了一个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起伏过程。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考察与透析。皖南茶业的兴盛19世纪 4 0至 80年代是皖南地区茶业生产发展的兴盛时期 ,其表现有以下数端 :茶叶输出量大 ,是皖南茶业兴盛表现之一。 19世纪中期我国曾独占世界茶叶市场。 7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 ,每年平均出口茶叶在 2 0 0万担左右 ,而皖茶在当时中国外销茶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皖南茶叶出口数量因未见系统的统计资料 ,尚难确定精确的出口数字 ,但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窥探出皖南茶叶贸易的繁盛景象 :(…  相似文献   

8.
陈椽教授工作简略陈椽教授,安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的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是创建“制茶学“、“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茶史学”和“茶业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奠基人,亦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茶学教...  相似文献   

9.
茶叶产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高风险产业,要承受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就必须面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而商品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技术、资本实力、管理机制等基本要素的竞争,更是一个产业综合实力的竞争.目前,茶叶经济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茶叶生产以一家一户为主,自主经营,自我加工,自我销售的经营模式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茶叶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经营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已呈多元化趋势,而茶叶产业链条短,占年量近60%的大宗茶类销售艰难,再加之分散生产使成本增加,质量难以保证,更缺乏产品创新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仅仅依靠名优茶生产支撑茶业经济的局面,也是不所长久的.所有这些已成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要使“茶叶”形成“茶业,关键要解决茶业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制度,实现茶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读1990年《中国茶文化》专号第一辑《江西茶业技术的发展》及《宋代江西的茶业》两文,其内容丰富,受益匪浅。但是我觉得对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在立论上尚有欠妥之处,有必要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在《江西茶业技术的发展》中谈到“唐代制的团块茶晒干或烘干。”但是陆羽茶经中,对茶叶的干燥但见“焙之”,未见有晒之。《本草拾遗》亦云:“茶是茗嫩叶,捣成饼,得火良。”其它唐代茶籍及诗文等,所谈内容皆为:茶事、泡饮、用水、茶谱等,未见有“晒干”之语。茶叶蒸后捣碎,水份含量高达四分之三以上,在烈日下晒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用技术》2013,(2):53-55
自2005年龙润集团进入普洱茶行业之后,龙润茶业集团在中国茶业激流勇进一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以生产"安全、卫生、健康"的茶叶为使命,龙润提出"用制药的经验制茶",建立了"86道质量把关"的严格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从龙润普洱到龙润茶的转变,龙润茶业以打造"中国茶第一品牌"为目标,依托资本经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创牌、扬牌、护牌"之路,欲把龙润茶打造  相似文献   

12.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国首批100家无公害(种植业)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基地县。1995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我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做足做大做好“茶章”,将安溪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是加快我县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创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目前茶叶商品流通是茶业经营的难点,也是企业取得效益的关键。茶业企业如何搞活茶叶商品流通?首先要更新观念,以销促产,以市场需求引导茶叶生产;其次要树立企业茶叶商品品牌,创名牌参与竞争,为茶叶商品流通作必要的促销宣传;要为茶叶商品流通建立队伍和网点;同时希望政府整顿好茶叶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和科学地“以质论价”,打击假冒伪劣;尽快健全茶叶市场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4.
茶叶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茶叶食品.在市场上,茶叶绿色食品很受欢迎,目前已成为茶业关注的热点,也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全县从事与茶业相关的人员达60多万人.因此,茶叶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能够维护安溪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同时必将有力地推动安溪茶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茶文化与旅游华侨大学李祝舜泉州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王海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虽然在发现和利用茶上中国是世界之最,但是,茶作为“国饮”,形势并不乐观。外来的洋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之类充斥市场,声势逼人。中国人年均茶叶消耗量只有15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梁河县利用科技创新加快茶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带动,茶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目前,梁河县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2万亩,茶农15000余户,涉及人员50000余人,户均茶叶收入2880余元,人均茶叶收入864元。梁河县茶技站针对梁河茶叶品种结构单一、种质差、品种混杂、适制茶叶产品种类少、适种范围窄等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引进推广无性茶良种和地方选育良种10余  相似文献   

17.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茶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以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为出发点,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茶业,加快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内挖潜力,外拓市场,把婺源建成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茶产业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茶的源产地,具有优越的原料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现有近115万hm2茶园,59万t产量,77亿元的产值,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了实现中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生产因素和市场因素,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使茶业走出低谷。一、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无公害茶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意识的增强,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止污染,清除公害,趋向自然化,成为社会对食品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生产无公害的茶叶是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符合当今消费的趋自然动向。要防止茶叶污染,…  相似文献   

19.
<正>永平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着力培育生态茶、中药材、水果和蔬菜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生态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县人民政府与永平县博南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高山生态茶产业开发项目合作协议,成立生态茶叶协会1个、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建成茶叶加工企业2个(其中州级龙头企业1个),碧螺春茶、佛园香茶、龙岗翠羽茶被国家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20.
自唐代以来,我国的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业经济所占的地位日趋重要。人宋以来,茶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茶叶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区不断扩大,而且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唐代。宋代茶叶成为当时社会中倍受欢迎的大宗商品,茶业经济是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唐代开始,封建政府便不断采取措施税茶、榷茶,加强对茶业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来政府承袭了唐代的榷茶精神,根据当时茶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的特殊需要,创造了更加灵活的榷茶方式。贴射法便是宋政府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