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对来自上海、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黄瓜上分离的9个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株在黄瓜不同品种上的致病性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田间试验,对常用杀菌剂进行了活性与防效的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但未发现致病力的分化。10个主栽黄瓜品种对黄瓜靶斑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其中‘碧玉'抗性最强,而‘春五'‘申青一号'的抗性较差。室内活性及室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5%咪鲜胺乳油对黄瓜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世界公认的黄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防治药剂的连续使用,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省多主棒孢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情况,为黄瓜靶斑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筛选高效混配药剂为多主棒孢的抗药性治理提供...  相似文献   

3.
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效果显著,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施用有效成分41.37 g/hm2,即制剂量118.2 g/hm2,对水750 L于黄瓜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分3次常规喷雾,防效达68.77%,且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4.
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效果显著,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施用有效成分41.37 g/hm2,即制剂量118.2 g/hm2,对水750 L于黄瓜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分3次常规喷雾,防效达68.77%,且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5.
宁夏温室黄瓜新病害靶斑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温室新病害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明确了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2.5 g/hm2、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62.7 g/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25.0 g/hm2、25%嘧菌酯悬乳剂112.5 g/hm2药后7d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在55.49%~67.72%之间,药后12 d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在83.41%~89.30%之间.说明这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瓜生长正常,没有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承德自选的两个饲草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灌浆初期、乳熟期进行刈割,对两个品种不同密度的鲜草、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浆初期进行刈割,密度在7万株/亩和6万株/亩时,鲜草的产量最高,分别是2 917.1 kg/亩、2 874.6 kg/亩,7万株/亩与6万株/亩之间差异不显著。密度为7万株/亩时,干草产量最高,为894.7 kg/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9%,承13-1126的鲜草、干草产量均高于承11-703,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承11-703。乳熟期进行刈割,6万株/亩时鲜草产量最高,为2 952.5 kg/亩;干草产量最高,为1 133.2 kg/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9.4%。承11-703的鲜草、干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承13-1126。因此,做鲜食饲草灌浆初期刈割,承13-1126品种的种植密度适宜在6万~7万株/亩,做干草饲料乳熟期刈割承11-703的种植密度适宜在6万株/亩。  相似文献   

7.
为更加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开展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对黄瓜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实践中使用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250 mL/hm2防治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浙甜糯1202、天香彩玉、夏美糯1号、耕耘白糯、京科糯929、黑糯270、农科玉301、苏玉糯5号(CK)、金糯685、南粤花糯、晶彩花糯5号、YYH12-7等12个糯玉米新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甜糯1202、天香彩玉2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993 kg/亩、926 kg/亩,明显高于对照品种,达极显著水平,并且抗病抗倒性强,对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果穗外观和食用品质都较优,可加大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9.
引进6个菜用甘薯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调查各品种的生育特征特性、抗性、食用品质,鉴定茎叶和薯块产量。结果表明,莆薯53茎尖产量高,为1 866.7 kg/亩,采收期长达3个月;短蔓半直立、分枝多,茎叶均为绿色,烫后颜色翠绿,食用品质好,口感清甜,鲜嫩爽滑;薯块纺缍形,薯皮光滑,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可作为薯汁加工原料,产量高达2 326 kg/亩,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病抗虫,适合在威海栽植。  相似文献   

10.
黄瓜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严重连作,黄瓜靶斑病危害日益凸显。该文介绍了黄瓜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农户正确认识黄瓜靶斑病,并为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露地樱桃番茄品种“千禧”为供试品种,通过施用不同肥量的“奥瑞卡5 号”冲施肥(140kg/亩,280kg/亩,420kg/亩,)探讨其对露地樱桃番茄苗木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得出: 供试肥料“奥瑞卡5 号”冲施肥在处理B(280kg/亩)条件下生长势最强,产量和品质最好,从而得出 280kg/亩为露地樱桃番茄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测定了18份玉米新组合对禾谷镰孢菌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组合接种禾谷镰孢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茎腐病发生。经鉴定,抗性组合为2个,占鉴定组合总数的11.1%;中抗组合为4个,占22.2%;感病组合为2个,占11.1%;高感组合为10个,占55.6%,其中B36和B38的田间发病率为8.3%,对茎腐病达到抗性水平。分析比较各个组合未接种和接种的产量,B36和B38组合未接种时的产量分别为8 691.0和8 362.5 kg/hm2,接种后的产量分别为6 760.5和7 012.5 kg/hm2,是较好的抗茎腐病高产、稳产组合。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组合对茎腐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测定了18份玉米新组合对禾谷镰孢菌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组合接种禾谷镰孢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茎腐病发生。经鉴定,抗性组合为2个,占鉴定组合总数的11.1%;中抗组合为4个,占22.2%;感病组合为2个,占11.1%;高感组合为10个,占55.6%,其中B36和B38的田间发病率为8.3%,对茎腐病达到抗性水平。分析比较各个组合未接种和接种的产量,B36和B38组合未接种时的产量分别为8 691.0和8 362.5 kg/hm2,接种后的产量分别为6 760.5和7 012.5 kg/hm2,是较好的抗茎腐病高产、稳产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合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量高的甜高粱品种,对引进的5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BJ0602、 IMP-2的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茎叶鲜产量分别为7 425 kg/亩、8 468 kg/亩,茎秆鲜重分别为0.76 kg/株、0.85 kg/株,茎秆糖锤度分别为12.68%、11.43%,可作为连云港地区的醇用型适栽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硫酸钾不同用量对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田间试验研究得出,硫酸钾不仅能提高航育黄瓜1号产量,且在改变其生长发育、提升黄瓜品质和增加黄瓜经济价值方面有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在当地土壤养分条件下,当硫酸钾用量达到20 kg/亩时,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最佳,但施用量须在一定范围,施钾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表现为产量下降、畸形瓜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选用11个国家审定和省审定水稻品种,参照大田管理水平,进行不同生态条件下适用性和生产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生育期在147~162 d,株高93.40~106.20 cm,产量变幅为520.1~708.1 kg/亩,连续两年表现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中稻1号、连粳7号、连粳6号、盐粳11这4个品种。综合产量、品质和抗性,可明确淮北稻区理想的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连粳6号、中稻1号、盐粳11、宁粳4号,其中连粳7号集高产、优质、广适性于一体,可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产量高、高抗晚疫病性,适宜在施秉县大面积推广的马铃薯品种,特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城关镇白塘村,对5个主栽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薯3号、威芋3号、会-2号对晚疫病表现为中感,产量在1 000 kg/亩以上,大薯率高,生产上可与其他品种轮换种植。费乌瑞它表现为感病,产量为1 156.3 kg/亩,产量高,生育期短,大薯率高,如生产上大面积种植,需加大晚疫病的监测与防治力度;米拉表现中抗,产量为982.5 kg/亩,产量低、大薯率低,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贺占雪  泽桑梓  杨斌  赵宁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1989-1992
通过离体接种、聚类分析法分析云南主栽的31个核桃品种对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juglandis的抗性。试验表明,接种病原菌Phyllosticta juglandis后,纸皮核桃、云新高原2个品种未发病,夹棉大麻病斑面积最小,为0.6 mm2,圆菠萝的病斑面积最大,为1 175 mm2。以欧式距离2.5为聚类分割点,将云南主栽的31个品种分为16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6个中感品种、1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接种结果相吻合,说明此次试验聚类结果符合接种后病斑大小的分布规律,不同核桃品种对同一病原菌引起的叶斑病的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豫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小粒花生新品种(系),对河南省范围内选育出的9个新品种(系),与对照品种远杂9102进行对比试验,以生育特性、抗病性、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为依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系)为安花3号,其荚果产量(369.33 kg/亩)与籽仁产量(291.17 kg/亩)较对照分别提高9.38%、11.42%,且抗性较强,适合豫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品种德瑞特306为试材,设套袋及不套袋2个处理,研究套袋对黄瓜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促进黄瓜瓜体生长和产量增加,降低弯瓜率和畸形瓜率,显著降低瓜体表面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