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建立围栏系统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重要手段。围栏放牧可节约劳动力,减少家畜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围栏放牧最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草地的载畜量,并使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增加草地载畜量,可使家畜粪便较为均匀地排回草地,促进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增加了载畜量可控制家畜对专一牧草的选食,有利于豆科牧草固氮,并保持牧草一定的可消化性;较高的载畜量使家畜个体营养摄入量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近期国外有关资料和刊物发表的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论述了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是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草地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和刊物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对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同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寒牧区牦牛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 :天然草地不同牧草利用率下 ,牧草利用率为 3 0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日增重比 5 0 %和 70 %的分别高 2 2kg和 8 1kg、2 3 4%和 8 5 1%、0 0 2kg和 0 0 7kg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牧期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上不同年龄组条件下 ,天然草地上绝对增重和日增重分别高于人工草地上的 ,0 5岁犊牛组的相对增重高于对应的 1 5岁犊牛组 ,日增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在暖棚舍饲条件下 ,高精料组 (第一组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低精料组 (第二组 )和对照组高 5 9kg、4 94%、0 9kg和 3 1 44kg、2 6 5 9%、0 49kg ,低精料组 (第二组 )比对照组高 2 5 5 4kg、2 1 65 %和 0 4kg ,两处理之间同一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于2010—2012年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克氏针茅草原进行了不同载畜率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草地家畜生产性能与牧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牛日增重呈显著差异(P<0.05),且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放牧强度下单位公顷牛日增重在MG区显著高于LG区和HG区(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MG区牧草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LG区(P<0.05),且随放牧时间的推移牧草体外消化率逐渐下降。在同时考虑家畜体重与牧草消化率的情况下,放牧强度应控制在0.35~0.40头/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和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和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得出:(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生活力减弱;(2)放牧强度与植被总盖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植被总盖度减小;(3)放牧强度与草地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减少;(4)放牧强度越大,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牧草所占总产草量的比例越小;(5)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Ga=18.48-7.01G(r=-0.97**);单位革地面积(1 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相关,回归方程为:Gh=0.31 17.60G-6.60G2(r=0.87*);(6)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本类草地放牧强度应以不超过0.75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试验测定每年给每公顷低磷土壤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白三叶草混播草地施用三重磷酸盐形式的磷100公斤的效果.增施磷可提高10%牧草干物质量.播种当年黑麦草比白三叶草受益多,以后几年两草受益相等.两种草叶级对增施磷反应程度相同.白三叶草在出叶率上比黑麦草略差.但白三叶草葡匐茎节间长,每平方米葡匐茎节间长和每平方米生长点数对增施磷呈正反应.这说明施磷可促进开放草地白三叶草的扩展.但增施磷并不能增强白三叶草与其它长势强的禾本科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草地放牧的牛羊需要吃饱也需要吃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放牧的牛羊需要吃饱,也需要吃好,以快速增重,达到缩短出栏期、增加牲畜生产、减少对草原资源的消耗、保护草原的目的.在放牧的基础上,自由放牧羊的日粮中增加20%~25%豆科牧草,使日粮粗蛋白含量全年平均维持在11%~12%的水平,当年生羔羊体重可以增加57%~71%,达到55~60kg水平,对于家畜生产和草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划区轮牧是科学合理利用草地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分析贵州草地资源、气候资源出发,探讨贵州省大方草地划区轮牧对春季草地成分的影响,按照划区轮牧的放牧方式,笔者在2015年在该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划区轮牧,大方草地蕨类植物大量减少,中华厥降低了57.5%.其它杂草减少了34.6%,使得杂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放牧家畜在草地上排出粪便,给草地施加天然有机肥,增加了草地土壤的有机质成分,给草地添加了养分,草地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改变牧草品质,增加家畜的采食量,提高轮牧小区的载畜量,家畜在采食过程中,踩踏杂草,有蹄耕作用,控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和牧草竞争,为草地牧草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放牧采食,要给人工牧草留大约是6 cm茬高度,不能过牧,使放牧草地有休养生息的条件,让被家畜践踏的草地得到有效的修复,防止草地退化,提高人工改良草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国内外人工草地山羊生产系统相关研究基础上,针对南方山区人工草地养殖山羊的实践提出技术措施和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三叶草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放牧草地,牧前草地现存量1800~2500kgDM(drymatter)/hm2(草层高15~18cm),牧后草地现存量1100~1200kgDM/hm2(草层高5cm),可有效地提高波尔山羊和杂交山羊的生产性能。划区围栏有效减少山羊的维持能需求,放牧草地豆禾比例的维持可以通过施肥技术、放牧小区的刈牧轮换计划和实行家畜组合放牧来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强度的放牧试验表明,不同的放牧强度对土壤表层含水量、植被特征和绵羊增重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牧草叶层高度、多度呈下降趋势;草地地上生物量下降显著(P<0.05,放牧羊只增重差异不显著,但单位草地面积的羊只增重重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较轻度放牧区分别提高56.14%(P<0.01)和 23.26%(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度放牧条件下放牧方式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开展了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和牦牛藏羊1∶2混牧(MG1∶2)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研究了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对家畜日增重的影响以及不同放牧方式对牦牛和藏羊暖季增重、牧草营养和家畜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牦牛和藏羊的日增重显著大于牧草枯黄期(P<0.05);2)牦牛和藏羊日增重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无显著差异(P>0.05),而牦牛暖季增重在YG下最高,在MG1∶2和MG1∶6相对较高,藏羊暖季增重在MG1∶2中最高,在SG和MG1∶4相对较高;3)不同放牧方式下牧草营养和单位面积家畜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家畜放牧单位面积增重SG最高,牦牛藏羊两种家畜混合放牧则MG1∶2单位面积增重最高。综上,牧草枯黄期牦牛和藏羊的补饲对于维持其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MG1∶2对于牦牛和藏羊生产是一种较优的组合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不同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对草地的长期影响是持续管理草地系统的基础。在新西兰南岛中南部,对补播优良牧草的生草丛(tussock)草地组成在不同放牧方式(连续放牧、交替放牧和轮区放牧)×放牧强度(载畜率=1.9,3.0和 4.1羊单位/hm~2长期影响的监测表明:不同放牧处理,尤其是放牧强度对草地组成的影响远大于同一地区地形的作用。随着载畜率的提高,植被盖度下降。生草丛禾草盖度在轻牧下降低程度大于重牧条件下,说明其较补播牧草耐重牧,但轻牧下其竞争力弱。轻度放牧有利于鸭茅(Daetylis glomerata),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黄花茅(Anthanthum odoratum)生产能力的发挥;而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翦股颖(Agrostis capillaris)却在重牧下生长丰盛。但轮牧对鸭茅、黑麦草、毛雀麦(Bromus mollis)等的生长均有利。放牧、尤其是高强度的连续放牧有助于杂草鼠耳山柳菊(Hieracium pillosella)的侵入,促进草地的退化。  相似文献   

14.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5.
放牧家畜采食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牧家畜的采食行为受不同调控途径调控。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学习途径促使家畜产生正向或负向的采食经验,家畜通过采食经验自发地对草地进行可持续利用与管理。采食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家畜通过各个调控途径将草地牧草的物理指标与牧草的适口性建立联系。家畜可通过视觉将牧草的高度、密度、颜色等与牧草适口性建立联系;通过嗅觉、味觉将牧草的气味、味道与牧草适口性建立联系;通过触觉将牧草的物理性质与牧草适口性建立联系。合理的放牧管理制度和生境条件也可调控家畜的采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草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草地植物37科119属143种。其中,人工种植牧草2科7属10种,野生植物37科114属133种。经多年的放牧演替,人工草地以东非狼尾草—白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白三叶两种草地型为主,草地植被盖度达95%以上,鲜草产量24-32 t/hm2,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天然草地包括草丛草地和灌草丛草地2个类型。草丛草地形成了以鼠尾粟+毛花雀稗、知风草+刺芒野古草2种类型为主,植被盖度75%-85%,鲜草产量9-12 t/hm2,牧草品质中等,为较好的天然放牧草地。灌草丛草地以地盘松—扭黄茅型和川梨—白茅型草地为主,植被盖度65%-75%,鲜草产量5-9 t/hm2,牧草品质和适口性均较差,采食率较低。利用不同放牧家畜采食习性的差异,肉牛放牧系统中引入山羊等家畜充分利用草地植物,是有效提高放牧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家畜排泄物对牧草种子传播和萌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牧调控牧草的生殖格局,包括牧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分配、种子生产、传播和萌发等,其中家畜的排泄物是重要的作用途径之一。放牧家畜的排泄物促进种子生产、远距离扩散和种子萌发,同时也会损伤种子、抑制萌发等。本文从种子生产、传播及萌发等方面阐述放牧家畜排泄物对牧草种子的作用,认为其是牧草自然更新有效途径之一。放牧家畜排泄物能够增加种子产量、采食几率、散布距离及改变萌发自身与生境条件,从而提高种子传播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牧草的有效自然更新。通过了解家畜排泄物在牧草种子传播和萌发中的作用并再此基础上探讨牧草自然更新的机制,以期为草地更新和退化草地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是1988年在湖南省南山牧场改良草地上用绵羊进行的3种放牧强度的放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牧草产量、绵羊繁殖率和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每亩草地计算,不同放牧强度绵羊增重差异显著(P<0.01)。高放牧强度(每羊1.5亩草地)能促进人工栽培牧草分蘖,抑制野生杂草数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和家畜生产影响的研究,放牧强度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养分状况,三种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密度、盖度、频度、可食牧草产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0.05)。放牧强度影响羯羊体重。羯羊日增长量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增加,羯羊生长量以中组为最佳,中组分别比低组、高组提高30.4%、17.6%,平均日生长量组间差异显著(<0.05);牧草干物质的采食量影响羯羊生长量,而日采食量中粗蛋白较干物质对羯羊生长的影响更为重要。草地放牧以中放牧强度(6只/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于2018年牧草返青期以刈割模拟家畜采食行为,对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进行了放牧强度(刈割率)为0、30%、50%、70%、90%的5级模拟放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休牧(未刈割)和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对黑土滩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而随着放牧强度(刈割率)加大,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当放牧强度(刈割率)达到90%时,垂穗披碱草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较休牧降低了41.0%、73.0%、87.4%和88.9%,研究结果认为返青期过度放牧利用会引起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快速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