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技术、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秸秆饲草加工技术等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07年,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7万亩,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到560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700万亩,已形成700万吨秸秆饲草加工能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重点禁烧区达到作物种植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2.
麦收告罄,喜讯频传,记者从省农机技术推广站获悉,我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省免耕播种的16.3万亩小麦在今年喜获丰收。据多点测产和实收统计,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栽培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幅度大都在5%~10%。昌邑市柳疃镇刘家道村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96hm2,在只浇一遍水的情况下,小麦实收平均亩产532.5公斤,比传统播种多收43.5公斤,增产8.9%。高青县水浇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单产达到7987.5kg/hm2,比传统耕作对照田增产8.4%。淄川区无水浇条件的小麦保护性耕作单产达到5748kg/hm2,比传统耕作对照田增产25.9%。惠民县…  相似文献   

3.
1保护性耕作推广要取得重大突破以玉米"8020"、玉米宽窄行和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3种种植模式为重点,探索符合吉林省梨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提高农机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普及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2.7万hm2。其中,要实现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1万hm2、机械化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7667hm2、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2333hm2。  相似文献   

4.
高唐县属农业大县,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近年来,高唐县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工作,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广以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为重点的农机化新技术,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面积显著增加,秸秆机械化回收综合利用为农民增收明显。到2011年全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加到1360台,玉米机收率达到86.6%,小麦免耕播种机670台,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9.6万亩,机械化回收秸秆近万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实施一年两熟制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包括夏季小麦收获后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玉米和秋季玉米收获后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小麦。2002年在安阳、商丘、郑州等市布点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03年 ̄2005年农业部投资460万元,省财政安排650万元,在全省建立5个国家级  相似文献   

6.
日月 《当代农机》2009,(9):19-20
2005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机局在区农作物原种场建立23.33hm2保护性耕作示范园.4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实现了保护性耕作规模化跨越式发展.2008年,小麦免耕播种机拥有量达158台,比上年增长251%.小麦免耕播种面积突破0.39万hm2,增长93%.保护性耕作覆盖率达到5.8%.已建立10 hm2以上成方连片示范区15个,最大的示范区达366.7 hm2.2008年,该区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菏泽市牡丹区实现保护性耕作跨越式发展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在全国重点引进和推广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或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兖州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5万hm(215.7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济宁市自2007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4.15万hm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3年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经3年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各县起到了示范效应。2005年各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万hm2,呈逐年上升趋势。仅疏附县、巴楚县农民自发购买免耕机600余台,免耕面积达7300hm2。1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在英吉沙县的实施英吉沙县2003年被农业部列为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县,经过三年实施,总投资319.76万元。其中:机具购置费268.76万元,试验、示范费35万元,技术宣传与培训费16万元。总投资中,国家投资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2万元,项目区自筹177.76万元。引进各类机具342台,完成保…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为探索两熟制农区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河北省农机局于 2 0 0 0年开始在全省进行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研究概况与结果1 试验研究概况  2 0 0 0年研制了 2 0台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施肥机 ,在 14个县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试验设计为 4个处理 :A、玉米秸秆直立小麦免耕播种 (简称直免 ) ;B、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简称粉免 ) ;C、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播种(简称旋播 ) ;D、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耕整地播种。C为对照 1,D为对照 2 ,设 3个重复…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我国重点试验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其核心内容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采用少耕或免耕耕作技术,达到保水、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我们2011年进行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应用情况吉林省德惠市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仅4年。2009年在边岗乡的双城村,示范了20hm2(300亩);2010年在边岗乡、大青嘴镇等5个乡镇进行了300hm2(4500亩)的示范推广;2011年扩大到全市16个乡镇、50个村示范推广,面积0.5万hm2(7.5万亩),效果非常显著;2012年全市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近1.5万hm2(22万亩)。到2015年,德惠市计划实施面积要达到6万hm2(9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0%。2技术模式及技术内容德惠市玉米保护性耕作主要采用3种模式,宽窄行倒茬交替休闲平作、均匀行倒沟垄交替休闲平作和留高茬原垄浅旋灭茬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2009年,青海省互助县投入保护性耕作机具185台(套),在南门峡镇、威远镇、林川乡和东沟乡等乡镇的13个村、2个农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1740hm2,增收节支达209.57万元。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今年,我省广泛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大培训大推广活动,有效推动了保护性耕作的大发展。全省建立示范基地1100多个,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2.8万公顷,比去年增长157%,仅秋季免耕播种一项为农民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省农机办先后下发有关保护性耕作的专门文件10多个,召开全省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3次、现场会2次。省、市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宣讲团,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统一培训市、县农机管理和技术骨干,各市农机部门重点搞好县乡人员的培训,各县重点培训机手和农民。建立了上下结合、多方协作、分工负责的…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作为世界农业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是依托机械化手段实施以作物秸秆覆盖和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耕作技术.它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从1992年开始,山西省农机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率先在山西省尧都区的18亩(1.2 hm2)旱地上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拉开了"保护性耕作中国化"的序幕.经过2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到2012年,全省实施面积达到1300万亩(86.67万hm2),年增产粮食6.5亿kg,节本增效17.5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2006~2008特克斯县年共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359hm2,其中:小麦14.5hm2,大麦144.2hm2,牧草200hm2,取得良好效果。1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机具(1)旱作区小麦、大麦采取一年一作免耕旋播技术模式:机械收获—秸秆留高茬—深松(视土壤结  相似文献   

18.
农机化宣传引领临汾保护性耕作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低碳、环保、高效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新旧技术变更,舆论宣传先行.农机化宣传工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知识、扶持政策、技术培训、典型经验等信息传播平台,服务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全过程,引领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3.3万hm2,实现增收节支效益2805~2895元/hm2,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临汾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亮点,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麦在种,秋在管。小麦播种技术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施小麦少免耕播种,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将临汾市研究推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介绍如下。1.地表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征,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播种方式,其作用是土壤蓄水、保墒、增肥、增产,防止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1 阜新市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 1.1 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 阜新市2001年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工作,并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建立42个试验示范点,累计实施面积达9.13万hm2.彰武县、阜蒙县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验收,并分获全省第一名.2001年,阜新市农机研究所建立了高新农机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始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2002年,阜新市正式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工作,全市建立了7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区,示范农户1147户,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0.53万hm2,彰武县被列入全国38个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点县.到2005年全市项目区乡镇已达42个,项目村达73个,实施保护性耕作3.38万hm2.到2006年,已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4.8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