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在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概述旱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容,并提出加强6个结合、建立保护性耕作体系、选择实用机具、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2.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用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3.
1 阜新市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 1.1 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 阜新市2001年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工作,并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建立42个试验示范点,累计实施面积达9.13万hm2.彰武县、阜蒙县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验收,并分获全省第一名.2001年,阜新市农机研究所建立了高新农机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始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2002年,阜新市正式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工作,全市建立了7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区,示范农户1147户,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0.53万hm2,彰武县被列入全国38个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点县.到2005年全市项目区乡镇已达42个,项目村达73个,实施保护性耕作3.38万hm2.到2006年,已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4.80万hm2.  相似文献   

4.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为改良土壤、蓄水保墒及保护环境而生的一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农耕技术。但精耕细作传统农耕作业方式在广大农民群众意识中根深蒂固,对不翻地、不旋耕的作业方式老百姓尚持有怀疑态度。莱西市农机局自2007年开始在姜山镇大泊村做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随着连年大力推广,示范区示范带动、培训班宣传发动、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全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初试点的姜山镇基本实现了整镇推进,老百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基本认可,全市实现保护性耕作作业耕地面  相似文献   

5.
<正>泾川县是全省率先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先后承担了省级、部级、国家发改委列建的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验示范推广,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万hm2。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我县的推广应用,充分显现了该技术在减少土壤风蚀,培肥地力,抑制农田扬尘、减少生产工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效果。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当前效益和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双赢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措施,保护性耕作是提高  相似文献   

6.
1保护性耕作推广要取得重大突破以玉米"8020"、玉米宽窄行和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3种种植模式为重点,探索符合吉林省梨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提高农机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普及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2.7万hm2。其中,要实现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1万hm2、机械化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7667hm2、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2333hm2。  相似文献   

7.
陕西是一个生态脆弱的省份,又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省.近年来,全省农机系统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技术、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秸秆饲草化加工技术等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仅2007年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就达3 400多万元,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 积达到9.8万hm2,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到37.33万hm2,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13.33万hm2,已形成700万t秸秆饲草加工能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重点禁烧区达到60%.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作业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残茬粉碎均匀覆盖地表后,直接实行免耕或少耕播种,以达到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农业机械化综合实用技术.近几年,各级农机部门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下大力气,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宣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实验示范,引导农民群众使用该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但是,我们在长期的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机具数量,发展面积等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作为世界农业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是依托机械化手段实施以作物秸秆覆盖和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耕作技术.它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从1992年开始,山西省农机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率先在山西省尧都区的18亩(1.2 hm2)旱地上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拉开了"保护性耕作中国化"的序幕.经过2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到2012年,全省实施面积达到1300万亩(86.67万hm2),年增产粮食6.5亿kg,节本增效17.5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农业机械》2011,(16):102-103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山西省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历史最久的地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推广方法和推广的作物类型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制定了适应不同制度的技术模式,研发了满足技术要求的机具,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宣传示范体系,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以少免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能保护黑土地,又能有效防止桔秆焚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现状,探索适宜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路径,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以吉林省为案例,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总结保护性耕作发展经验,分析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济宁市自2007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4.15万hm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陇县史称陇州,位于渭北旱塬西端,农业人口22.27万人,耕地3.6万hm2,是典型的山区县。自2003年实施省级、2005年实施部级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已连续8年实施推广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农田0.64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前景可观。但是,2008年通过农业部  相似文献   

14.
沈北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介绍沈北新区推广的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通过与传统耕作模式的比较试验证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农业生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指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10年前,一场被称之为第4次耕作制度大变革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浪潮,在广袤的胶东大地上掀起朵朵浪花。如今,人称"懒汉农业"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波及之地,便是粮食丰产丰收之处,2014年,莱州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达到1.87万hm2,占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的1/3,为农民增收节支5 400万元。10年来保护性耕作如春潮涌动,由点及面全面开花,全市累计推广"懒汉农业"14.3万hm2。  相似文献   

16.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 2008年,山东省日照市在14个乡镇35个村设立了共计1万亩的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区;2009年,又在21个乡镇建立了57个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示范点。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已初步落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2万余亩。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主要先进农耕技术,保护性耕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环境,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00年阳高县开始了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中试,并实施了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到2002年该县又大面积实施了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近年来,该县每年示范推广的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000hm2,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全面规划,精选有  相似文献   

19.
正一、背景我国农业由于长期的掠夺式生产,已造成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对耕地实施有效的保护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将秸秆还田覆盖在地表,实现对耕地有效的保护和培育。近年来,吉林省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其他单位共同建设了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设置300hm2为一个基本作业单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机化》2004,(6):11-14
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抑制农田地表扬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六大效益,是一项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和国家社会利益同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2000万元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在北方8省(市、自治区)建立3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3年中央财投入资金3000万元新增22个项目示范县;2004年中央财政又投入4000万元,新启动34个示范县(场)。目前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已达94个,在示范县带动下,全国许多省区也建立了一批省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和试验点。2001-2002年自治区科技兴农办公室下达"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科技兴农项目,在喀什、阿克苏、阿勒泰、昌吉等地州确定4个重点试验示范点。2003年我区英吉沙县被确立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建设1 333hm2核心示范区和1333hm2辐射区(小麦茬地复播玉米)。2004年农业部在英吉沙县又续建了1 333hm2核心示范区,新增加阿勒泰市、奇台县二个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 为加强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农业部组织制定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