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1976—1977年间已证明它不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所引起的,而是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 dothiea;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 gregaria。为了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作者就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黑腐皮壳属一些真菌引起的干枝病害,它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危害杨属各树种,是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取食不同杨树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取食不同杨树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其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具有明显差异,其变化趋势基本与6种杨树的抗虫性程度呈负相关.动力学研究表明:羧酸酯酶的活力随杨树的抗虫性而异,高抗的毛白杨随着取食时间增长,羧酸酯酶活力逐渐下降.取食后的前10 d,羧酸酯酶活力的变化主要由酶分子变构引起;10 d以后,则是由酶分子数量变化引起,感虫的加杨,随着取食时间的增长,羧酸酯酶的活力逐渐上升,其变化主要是由于羧酸酯酶的数量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通过对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害的调查,采集病原标本进行了室内切片鉴定,描述了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分析了寄主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引起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杨球针壳,该菌为害I-69杨、I-72杨、I-107杨、NL895杨和中华红叶杨属首次报道。杨球针壳能寄生在多种杨树上,严重时引起杨树提前落叶;同时发现,杨球针壳、落叶松杨叶锈菌的夏孢子阶段和杨盘二孢菌3种病原菌同时生长在同一张杨树叶片上,引起3种类型的病害症状,这种现象也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杨树腐烂病是由真菌壳囊孢属的金黄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引起的干部病害.病原菌为弱寄生菌,病菌从伤口入侵.因此,病斑多出现在冻伤、日灼伤、节疤、各种机械伤及蛀干害虫的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湖区杨树食叶害虫14年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杨树林冠层的主要食叶害虫的群落及其一般特征,还总结了主要食叶害虫群落的月演替及年演替状况。杨树林冠层的主要食叶害虫群落是杨树——鳞翅目昆虫群落和杨树——鞘翅目昆虫群落两个类群。林冠层昆虫群落的演替方向是由小虫口密度向大虫口密度演替,即向杨树——舟蛾群落阶段演替。因此,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关键是控制3种杨树舟蛾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7.
该文着重阐述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中引起杨树溃疡病最重要的病原菌甘薯长喙壳C.fimbriata Ell.et Halst.引起的杨树病害的症状、形态学、寄主范围、传播媒介、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和病理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杨树露天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嫩枝扦插扩繁快,效果好,对一些珍贵杨树扩繁可行。扦插分4个阶段即自养阶段、生根阶段、缓苗阶段、生长阶段。每年最佳扦插时间为6月上旬至8月上旬。插穗带2~3片叶,叶面积100 cm2最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研究证实,杨树溃疡病和核桃溃疡病的病原菌都是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其有性阶段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 Gross.et Dugg.)。对杨树溃疡病的分布、危害、发  相似文献   

10.
用截头法栽植杨树防治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大鹏  刘春静 《林业科学》1993,29(2):182-185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赤峰地区杨树烂皮病的突发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危害杨树枝干的危险性病害。该病是由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 Nits)所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或遭受日灼伤、冻伤、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林木。发病初期在树皮上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微隆起,而后树皮腐烂变软,流出具酒  相似文献   

12.
杨树是喜水、喜肥、喜光的树种。由于它具有速生、适应性强的特性 ,所以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营造的用材林、农田防护林、四旁树等大面积人工林中 ,都是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在大面积发展杨树的过程中 ,存在着盲目引种、选择品种一刀切的现象 ;部分地区因栽植密度过大 ,经营管理粗放 ;没有适时抚育间伐 ,导致部分杨树生长不良 ;树势衰弱 ,有的甚至形成了“小老树”,从而引起了病虫害的侵染。1 杨树腐烂病的特征杨树腐烂病 ,是由金黄壳囊孢菌引起的干部病害。病原菌为弱寄生菌 ,它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 ,病菌通过各种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大量的资料和辽宁省杨树研究所栽植杨树人工林的多年实践,介绍了我省杨树人工林的现状,第一阶段是建国以后至70年代初主要以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是70、80年代以发展速生林兼顾绿化达标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转基因库安托杨及银腺杂种杨(含1~5个外源基因)中选择标记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进行PCR扩增,证实该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杨树的基因组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2种转基因杨树中NPTⅡ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PTⅡ蛋白的表达量并没有随着目的基因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与转单个基因杨树相比,转多个基因杨树可能由标记基因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并不会加剧.  相似文献   

15.
二、林木病害检疫对象 (一) 杨树溃疡病在杨树枝、干上发生的溃疡病,系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细菌性溃疡病于1934年最初发现于英国,之后在很多国家造成大害。国内,自1955年开始,陆续在各地发现,当时认为是细菌性溃疡病。根据近年研究结果,其中绝大多数已被证实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仅介绍真菌性溃疡病。 1.分布及为害此病分布广泛,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省均有发生。我省曾在白城、洮安、扶余、农安、双阳等市县发现这一病害。杨树溃疡病可为害多种杨树,蔓延迅速。从幼苗到大树都有发病,对大苗及新造的杨树  相似文献   

16.
由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 .)引起的青杨叶锈病是一种分布广、危害重,造成损失大的林木病害.对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内杨树叶锈病的担孢子的萌发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担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萌发情况,为该病的流行病学、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树烂皮病为害杨属各个种,分布普遍。是苗圃和幼林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成年树枝枯的主要原因。我国杨树烂皮病病原菌过去的报导是Valsa sordida Nit.北京地区引起杨树烂皮和枝枯的病原菌,除Cytos-  相似文献   

18.
青杨天牛是危害杨树的一种危险性害虫.由于该虫属蛀干害虫,隐蔽性强,防治极为困难,所以一旦发生青杨天牛危害,若不及时治理,会引起大面积蔓延,对杨树林木造成毁灭性灾害.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杨树发生冻害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地区杨树常发生冻害现象,经调查研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杨树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 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是由杨疡壳孢菌(Dot-hichiza populea Sacc. et Briard)引起的。据1981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调查,确认该病原菌能引起五十多种杨树的枝干部溃疡,严重者可使树木致死。在欧洲称该病为杨树的最凶恶的敌人之一,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为了给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材料和方法在生长特性试验中,温度和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的试验,采用麦芽糖洋菜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