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yclin D1在梅花鹿茸角表皮层内表达极少,在茸角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在表达强度上存在差异。在真皮层中,cyclin D1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也有少量cyclin D1的表达,在鹿茸软骨层中,cyclin D1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非常高,主要表达在增殖区的软骨细胞中。结果表明,cyclin D1可能在梅花鹿茸角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取梅花鹿鹿茸生长顶端间充质层组织,分离间充质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及冷冻保存。结果表明:在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中,鹿茸间充质层细胞能进行短期体外培养,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培养7 d可长至汇合。以含5%二甲基亚砜(DMSO)和10%FBS的DMEM为冻存液,经梯度降温后冻存,间充质层细胞复苏后存活率较高。在4℃条件下,间充质层组织在含10%FBS的DMEM中可保存7 d。  相似文献   

3.
鹿茸角是哺乳动物唯一的失去后还能完全再生的器官,人们对鹿茸角再生的分子机理了解甚少。本试验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Bcl-2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cl-2在梅花鹿茸角表皮层内表达甚微,在茸角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在表达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真皮层中,Bcl-2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也有少量Bcl-2的表达;在鹿茸软骨层中,Bcl-2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很高,主要表达在增殖区的软骨细胞中。这表明Bcl-2可能在梅花鹿茸角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七鳃鳗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10尾日本七鳃鳗的血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不很均匀,电子密度较低,含有板状嵴线粒体,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中性粒细胞表面有伪足,形态各异,胞质内含有A、B2种颗粒(A型颗粒为圆形,电子密度较低;B型颗粒为长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嗜酸粒细胞数量较少,胞质内含有A、B、C3种形态各异的有膜颗粒(A型颗粒为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均质;B型为长椭圆形,颗粒中央有电子密度较高的长椭圆形致密芯;C型内含有电子密度较高的杆状致密芯,位于颗粒一侧)。单核细胞表面有伪足,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板状嵴线粒体、溶酶体和液泡。淋巴细胞为圆形,核较大,胞质内含有板状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嗜天青颗粒。血栓细胞体积较小,形态各异,胞质内含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细小颗粒。  相似文献   

5.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胚胎期(3~5周)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腺状期(6~12周)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终蕾呈腺状,上皮细胞由假复层柱状逐渐变为单层柱状,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终蕾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短小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它们均位于细胞顶部。小管期(13~14周)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衬以未分化的立方上皮;终蕾腺状结构逐渐消失,终蕾上皮细胞由高矮不等的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囊状期(第15周)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部分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内出现嗜锇小体。肺泡期(16~22周)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更多的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此期,毛细血管内皮与部分肺泡上皮贴近,可将肺泡上皮细胞区分为3种:Ⅰ型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胞质中有较明显的核糖体、扩张内质网及变性线粒体;形成了由Ⅰ型细胞一基膜一内皮细胞组成的气血屏障。Ⅱ型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锇板层小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扩张呈大小不一的泡状,多泡体出现,线粒体膨大变性,细胞游离面可见少数微绒毛。Ⅲ型细胞,为未分化细胞,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胞核相对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带状.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少。  相似文献   

6.
在光镜和电镜水平下对太湖鹅松果体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鹅松果体主要由松查体细胞组成,其间夹有少数胶质细胞,松果体细胞偶尔排列为滤泡状,松果体细胞具有突起,胞核椭圆形,胞核椭圆形,圆形,线粒体常在胞附近集聚,粗面内质网丰富,高尔基体发达,胞质中有散在的游离核蛋白体,脂滴和溶酶体,胞突中微管方向与胞突平行,胞体中方向不一,质细胞的胞核不规则,胞体和胞突中含有微丝。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和毛母质及皮脂腺、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处呈阳性反应;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在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2种方法均没有观察到c-fos的阳性表达细胞。定量分析发现,c-fos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且在茸皮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P<0.05)。在同一生长期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c-fos的表达量很低;生长30与60d比较,c-fos在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变化不大,在茸皮层和软骨层表现为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c-fos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塔里木马鹿生茸期鹿茸细胞中Ca~(2+)变化规律,试验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细胞外Ca~(2+)向胞内流动的情况并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分析鹿茸细胞增殖情况与钙离子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间充质细胞(MSC)、前成软骨细胞(ACC)易培养,软骨细胞(CC)生长较慢不易培养;CC的Ca~(2+)浓度较低,补充外源性钙时,CC胞外Ca~(2+)流入胞内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Ca~(2+)的量较大。说明鹿茸的生长与MSC、ACC的分化能力有关,鹿茸的钙化与CC的数量、胞外Ca~(2+)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92-295
为了研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在梅花鹿茸角再生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DO2mRNA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在体外分离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添加TDO2抑制剂680C91,诱导24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肥大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mRN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T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调节机理。结果发现,TDO2在鹿茸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中均有表达。680C91诱导24h后,鹿茸软骨细胞中COLⅩ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RUNX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TDO2可能通过RUNX3来调节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成年母鸡松果腺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与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对25只成年母鸡的松果腺进行了系统观察。松果腺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组成,其间夹杂有少量胶质细胞。松果体细胞的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胶质细胞的核多呈不规则形。松果体细胞具有突起,线粒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胞质中散布有核糖体,并见有粗面和滑面内质网、微管、溶酶体、脂滴以及少量致密核芯小体和板层小体。胶质细胞的结构特征为胞质中含有微丝。毛细血管内皮不含窗孔。本研究结果表明,鸡松果体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因而认为鸡的松果腺是一个内分泌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