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晋麦63号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晋麦 63号是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方法选育的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的选育改变了传统旱地小麦在单一旱地条件下选育。早代在水地条件下选择 ,有利于F1 种量的繁殖和F2 强分离世代基因型的充分表达 ;F3代及以后各世代根据入选单株的不同生态类型分别置于水旱地种植 ,提高了品种的适应性和育种效率 ,达到了抗旱与高产的相结合 ,从而保证了所选品种具有良好的综合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2.
对晋麦83号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虫抗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晋麦83号的特性,同时对选育高产稳产、抗虫抗病、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晋麦110号是利用山农22为母本、晋麦8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改良系谱法经过8年选育而成的节水、中强筋、富含叶黄素的小麦新品种,是2023年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的第一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笔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要点,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豫麦1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选育过程小麦新品种豫麦18号(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于1978年用郑州761作母本,偃师4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年选育而成。1982年第四代出圃,系圃号为78(1)—0—1—8—1,代号为矮早781。  相似文献   

5.
垦红 1 7号 (原代号钢 96 6 71 )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小麦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 ,于 2 0 0 1年 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 选育过程及产量表现1 993年以垦红 1 4号为母本、垦九 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经过 6个世代的南繁北育 ,F0 、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9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麦9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以山东矮秆为母本、临汾42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寒耐热性好,落黄好,籽粒外观商品性好,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晋麦96号,已在山西省南部水地种植推广60万hm~2。  相似文献   

7.
洛旱2号是河南省洛阳市农科所1990年用洛阳78(111)做母本、晋麦33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连续多年运用水旱交叉选择鉴定方法,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1995年出圃,2000年被河南省农科院列为重点示范推广项目。2001年8月通过河  相似文献   

8.
绿源1号(苦仁)和早丰2号(甜仁)是内蒙古喀喇沁旗绿源农业产业科技开发中心从普通山杏芽变优系中选育出的两个仁用杏新品种,经过6年的栽培试验,其适应性、抗逆性、果实经济性状均优于当地其他山杏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 晋麦27号,原名长治2017,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1989年3月经山西省第15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正式命名为晋麦27号。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晋麦27号是用长治早熟3号做母本,抗3665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旱地选种圃上逐代选育,于1983年育成。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晋麦95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麦9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以周麦9114为母本、98观2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产量高,抗倒伏,抗寒耐热性好,叶功能持续时间长,落黄好,籽粒外观商品性好,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晋麦95号。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水地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4万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小麦的抗旱性是整体的表现。采用几个抗旱性生理指标如水势、保水力、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等,研究了云南近期育成和大面积推广的几个旱地小麦品种的苗期抗旱性,旨在为云南小麦抗旱育种提供参考。通过叶片保水力、叶片水势、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表明: 云麦42,云麦50,靖麦11都比对照云麦47(田麦品种)抗旱性强,游离脯氨酸则表现为:云麦42抗旱性最强、云麦50次之,对照云麦47第3,靖麦11最差。地上部生物学产量表现为:靖麦11抗旱性最强,云麦47次之,云麦42第3,云麦50最差。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做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还育成了一批苗头品系和优异种质。实践表明:晋麦63不仅是一个优良的种植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在2006-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5 908.5 kg/hm2,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1.9%;在2007-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5 911.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30.30%,沉降值19.00 mL,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 m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及我国北方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晋麦5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晋麦 57号的选育以抗耐旱为主要抗逆保证 ,高稳广适优质中早熟为育种目标 ,性状互补共增为原则组配亲本 ,以稳定穗数 ,提高粒重为模式调整产量结构 ,重视高光效的根茎叶穗理想株型和源流库生理协调的生长发育特性 ,保证综合抗性。采取及早产量测评 ,异地多点适应性鉴定以及在适当稀播的大田密度下选穗 ,全生育期系统观察等选择方法 ,使育成品种晋麦 57号表现高产稳产增幅大 ,抗旱抗青干能力强 ,品质优良 ,综合农艺性状好。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综合性状好的 6个品种 (系 )为材料进行双列杂交 ,对 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小麦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百粒重 ,辅之以较高的成穗率 ,临汾麦区最佳强优势组配模式是重穗型 (均衡型 )×多穗型 ;②大部分组合正反交杂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但有个别组合正反交的优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③同一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 ,其杂种优势也有差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评选出优势较强的 5个组合 :即晋麦 65号×晋麦 61号 ,临远 315 8×晋麦 61号 ,邯 4 5 89×晋麦 60号 ,晋麦 60号×晋麦 65号 ,邯 4 5 89×晋麦 5 4号  相似文献   

16.
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晋麦70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麦 70号抗旱耐旱 ,抗病虫害 ,抗热性好 ,耐青干 ,适应性广 ,生产潜力大 ,库容弹性强 ,在旱年增产 ,丰年高产 ,是典型的高产节水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酶联免疫(ELISA)分析晋麦叶片中脱落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98-7099
[目的]为了研究低温处理和外施脱落酸(ABA)对晋麦叶片中ABA含量的影响,为引进和推广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低温处理和外施脱落酸,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晋麦47叶片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外源ABA处理的晋麦47叶片的ABA含量比对照增加3.16 ug/g;低温处理的晋麦47叶片的AB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105 ug/g。[结论]通过对两种处理的比较可发现,外施ABA对晋麦47叶片中ABA含量的影响比低温处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广西甘蔗育种四大优良亲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35年(1956-1990)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亲本组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用从国外引进的CP49/50、Co419和国内自育的F134、华南56/12等4个品种作为父、母本选配杂交组合的次数均在100次以上。直接育成品种13个,占广西自育品种的86.6%。其中,用CP49/50育成品种8个,占53.3%;用F134育成品种5个,占33.3%;用华南56/12育成品种4个,占26.7%;用Co419育成品种3个,占20%。从上述4大优良亲本的系谱中可以看出,广西35年来育成的15个甘蔗品种皆含甘蔗热带种、印度种和割手密三大"种"血缘,种质血缘比较贫乏。因此,在今后的甘蔗育种中要不断探索我国丰富的割手密资源以及其它甘蔗近缘植物的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秆黑粉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秆黑粉病曾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病害,近年病情回升、局部为害严重。为持续控制该病严重流行造成的毁灭性灾害,本研究采用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药剂多点试验结果多重比较的方法,从目前推广品种(系)资源207 份材料中,鉴选出高抗和中抗品种,‘晋麦31’、‘晋麦32’、‘晋麦33’、‘临优145’、‘临抗20’、‘运旱618’、‘运94-32’、‘豫麦57’、‘烟农19’、‘郑麦9023’、‘冀麦32’等11 个;利用3 地区不同生态条件多重复鉴定分析方法,试验出可替代五氯硝基苯的拌种药剂类型有三唑醇、粉锈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等5 种。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药剂拌种和选用抗病品种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可持续控制小麦秆黑粉病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渭南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30.1%和34.8%,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旱地小麦新品种12个,采取多年多点试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和晋麦47变异系数在不同年份均相当,表明渭麦9号和晋麦47是适合旱薄地种植的稳产品种。普冰9946在丰水年份的产量较高,丰产稳产性良好,适宜在丰水年份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