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68-8770
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现状及培养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培养、远程教育和基层党校培训三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高校在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科学性。借鉴国外MPA教育、公共行政本科以及社会工作本科等相关教学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经验,应从统一专业平台课、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和夯实专业方向特色等方面优化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本文就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兴起与成长、专业方向与就业、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从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培养规格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立足国家对高素质本科人才的迫切需求,细致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在高校“二级学院”层面上,通过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结合,增强高校本科教学的组织规范性。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为例,研究和构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对吉林省高校物流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吉林省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事业显著提高,现阶段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已被诸多高校占领。通过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建立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举措,为高校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可实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导师制是现在各大高校教学实施的一种主要人才培养模式,被视为"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高校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以学科内涵发展为中心,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以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借鉴对象,探讨本科生导师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对其做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两方面提出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00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100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要从我国公共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界定该学科范畴,完善课程设置,加快师资和教材建设,走层次与专业方向多样化和跨专业交叉培养的办学路子。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原国家教委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已有100多所高校兴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建设呈现出5大特点,同时也突出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体系不成熟、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等困难。农业高等院校在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应当牢牢抓住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主题,建立规范的课程体系,拓宽专业方向,加快师资和教材建设,多层次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培育和科技支撑,作为交叉性学科,在新农科和新文科交融视阈下面临人才培养范式的重构。梳理农经学科渊源及失焦转型挑战,解构地方农业高校农经人才培养现状与农业现代化高阶需求存在脱嵌,集中表现为农经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离农化”倾向突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局限于传统农经学科的单向维度;实践教学薄弱制约了农经学生高阶复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农经学科的弱质性难以有效吸引优秀生源。鉴于此,指出新农科与新文科交融视阈下,农经人才培养遵循“需求先导”“跨界协同”两个创新原则及三项核心目标,据此提出三项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耕读教育强化农经学生“一懂两爱”、“三农”情怀;农文理交融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培养农经学生的复合型知识和综合素质;深耕本土优势,发挥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农经人才培养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互嵌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