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蛛形纲(Arachnida)和昆虫纲(Insecta);优势类群为疣虫兆科(Neanoridae)和等节科(Isotomidae),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增雨、增雨施氮有助于提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减雨、减雨施氮处理减少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且水氮交互作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影响表现显著,而对类群数无显著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下0~10cm土层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cm土层(P0.05)。【结论】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作者1979—1982年对粘虫天敌昆虫资源的初步调查,报道了吉林省的粘虫天敌昆虫49种,分属3目10科。其中寄生性昆虫45种,捕食性昆虫4种。文中每种天敌昆虫除有所属目、科外、附有中名、学名、寄生虫态、寄生率、寄生方式和采集地点的记述。 我省粘虫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在粘虫的天敌昆虫中,有许多是很重要的类群。例如粘虫悬茧蜂、两色长距姬小蜂、中华星步(虫甲)等,都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夭敌,应予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查清了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昆虫的物种组成,以及优势类群对"灌丛"和"荒漠"2个亚带的适应性,对评价昆虫在维持苔原生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在西坡高山苔原带利用网捕、灯诱、巴氏罐法系统地采集昆虫标本,共采集昆虫标本2 815头,隶属于11目84科343种,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是优势类群。其中,"灌丛"亚带中昆虫科数、物种数、个体数都高于"荒漠"亚带,不同月份2个亚带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7月、8月、6月、9月。不同月份2个亚带均匀度变化差异较大,相似性均较低。不同的优势类群在2个亚带的分布具有较大差异。高山苔原带"灌丛"亚带和"荒漠"亚带植被组成和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鳞翅目昆虫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主要分布在"灌丛"亚带,"荒漠"亚带中的物种数量较少。鞘翅目昆虫由于自身特点,对海拔较高的"荒漠"亚带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物种数量相对较多。多数昆虫存在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行为,这对高山苔原植被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9月对该区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 967只,隶属4门11纲22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为棘(虫兆)科、等节(虫兆)科和矛线科,共2 180只,占采集土壤动物总数的54.95%;常见类群为长须甲螨科、菌甲螨科、蚁科、厉螨科、圆(虫兆)科、罗甲螨科、莓螨科、步甲科、疣(虫兆)科和铗(虫八)科10类,共1 291只,占总数的32.54%;其余为稀有群落,共38类496只,占总数的12.5%。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群落均匀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荒漠草原不同生境中琵甲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分析其与土壤及植被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0年3-10月利用巴氏罐诱法采集盐池四墩子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荒漠草原样带的琵甲属昆虫,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 (CCA)研究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共采集8种琵甲,标本计3 436。其中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的个体数量占总数的91.33%,为该地区琵甲属的优势种。CCA排序结果说明,排序能较好地反映物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能正确表达环境因子的变化,植物群落多样性、植被密度、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物量对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弯齿琵甲和异距琵甲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物量都呈正相关;边粒琵甲、皱纹琵甲和异形琵甲与植被密度呈正相关;扁长琵甲和达氏琵甲与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戈壁琵甲与植被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好,与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刺甲是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刺甲族(Platyscelidini)昆虫的统称,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优势类群,对维持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青光双刺甲(Bioramix aenescens)是我国较为罕见的一类昆虫,笔者于2012年在西藏措勤地区采集到该种。由于原始描述过于简单,且缺少分类特征和整体照片,对植物保护工作及相关研究造成一定困难。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特征图和整体照片。检视标本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标本馆和俄罗斯楚瓦什国立师范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态特征探讨宁夏蜥蜴的系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金霞 《农业科学研究》2007,28(1):13-14,28
通过对采自宁夏境内的百余头蜥蜴类动物标本进行整理和分类鉴定,表明宁夏分布的蜥蜴亚目动物共4科6属11种,分别为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隐耳漠虎(Alsophylax pipiens)、黄纹石龙子(Eumeces capito)、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虫纹麻蜥(Eremias vermiculata)、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选取15条分类性状,用DPS软件包对11种蜥蜴进行聚类分析,对其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麻蜥属的4种中,虫纹麻蜥和密点麻蜥的关系最近;沙蜥属的3种中,草原沙蜥和荒漠沙蜥的关系明显近于和变色沙蜥的关系.在科间关系上,蜥蜴科与石龙子科关系较其他科近,鬣蜥科与其他科关系较远,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江西赣州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14年5~12月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花生田共获得昆虫样本55243头,分属于15目、135科。双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其中蝇科、潜蝇科(双翅目)、茧蜂科、姬蜂科(膜翅目)、叶蝉科(半翅目),为科级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赣州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三者呈一致趋势,说明赣州花生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江西赣州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14年5~12月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花生田共获得昆虫样本55243头,分属于15目、135科。双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其中蝇科、潜蝇科(双翅目)、茧蜂科、姬蜂科(膜翅目)、叶蝉科(半翅目),为科级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赣州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三者呈一致趋势,说明赣州花生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2012至2014年在青岛农业大学校园内,采用野外投放猪尸体的方法,研究了本地区嗜尸性甲虫的种类及其在野外一年中的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嗜尸性甲虫6科12种,分别为弯葬甲Thanatophilus sinuatus (L.)、双带皮蠹Dermestes coarctatus Harold、拟白腹皮蠹Dermestes frischii Kugelann、大隐翅虫Creophilus maxillosus L.、大赤隐翅虫Philonthus s pini pes Sharp、Philonthus varians Paykull、吉氏分阎甲Merohister jekel (Marseul)、半纹腐阎甲Saprinus semistriatus(Scriba)、短角露尾甲Omosita colon(L.)、暗色露尾甲Nitidula rufipes Linnaeus、赤足郭公虫Necrobia rufipes (Degeer)和赤颈郭公虫Necrobia ru ficollis (Fabricius).嗜尸性甲虫从肿胀期开始出现,主要集中在干化期.肿胀期和腐败期的优势种是隐翅虫科昆虫,阎甲科昆虫因其捕食蝇类幼虫,所以在腐败期也大量出现,干化期的优势种是皮蠹科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靖远县天然草地面积37.33万hm2,占农业用地的64.3%。草地可以分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4大类。有天然牧草42科,138属,215种,主要是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莎草科和蔷薇科的种。青草总产量5.15亿kg,理论载畜量24.7万羊单位。对草地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谷子成熟期的鸟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优质小米生产基地,但谷子成熟期鸟害严重。为了减轻鸟害,在谷子成熟期将安塞县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路线法调查危害谷子的鸟类,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害谷子的鸟类有17种,均为杂食性留鸟,隶属于6科9属,其中鸦科有9种,鸠鸽科有4种。安塞县南部次生林区鸟害较轻,北部典型草原区较重。危害最严重的鸟类为雉鸡和麻雀,其中雉鸡主要集中在沟坡地,麻雀主要集中在村庄旁及川地。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驱鸟、化学驱鸟等以减轻鸟害。  相似文献   

13.
为给雷山县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雷山县1985—2011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2科(鼠科、仓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住宅区总鼠数的52.54%、29.49%,合计占82.03%;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1.67%、49.89%,合计占60.67%。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Many smallholders in the Amazon employ swidden (slash-and-burn) farming systems in which forest or forest fallow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natural soil enrichment. With decreasing opportunities to claim natural forests for agriculture and shrinking landholdings, rotational agriculture on smaller holdings allows insufficient time for fallow to regenerate naturally into secondary forest.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how Peruvian farmers use “improved fallows” as an adaptive response to a situation of decreasing soil fertility and how the farmers describe the rationale underlying the various actions taken in these modified fallow syste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rmers establish improved fallows using contextu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various techniques to introduce a large diversity of tree species. This practice is also used to restore degraded lan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tasks of maintaining productivity on agricultural land and reforesting degraded area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in the Amazon, making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at involve reforestation and tree management highly relevant. Since swidden farming systems are the basis for the livelihoods of most Amazon smallholders, good farming practices elaborated by swidden farmers are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small-scale family farming systems in the Amazon.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全椒县建立了以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的农技推广新路子,使科技示范户成为科技引进的尖兵、科技推广的桥梁、科技示范的骨干、科技试验的助手、科技致富的样楹;成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科技示范户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与培训、管理与扶持等问题,籍以引起在实际操作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虽然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这个问题上,它依然是人们生活中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自从“可持续农业”概念的提出并成为社会的焦点以来.就存在着如何定义和衡量可持续农业的争论。目前广泛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着生态、经济、社会3方面的协调发展。根据大方县各生态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将小屯、竹园、六龙3个乡镇选为代表中低海拔、中海拔、中高海拔地区的生产状况,对大方县的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根据所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搜集;农户调查通过面谈、田间观察和小组讨论进行。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说,六龙镇的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稍好,3个乡镇的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性都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临沂市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鉴定,共鉴定出54种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隶属2个纲7目29科,其中,害虫2个纲4目22科46种;天敌2个纲5目7科8种;山东省新记录7种。  相似文献   

18.
杨韵龙  张馨菡 《农学学报》2021,11(5):97-100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许多发达国家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普遍做法。四川省安岳县是西部典型的农业大县,运用实地走访、书面调研等方法,深入探究了安岳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旨在以安岳县为例,研究产业融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安岳县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休闲等方面有较好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农业规模化水平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产业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并提出通过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及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等方面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苏北盐城弶港镇滩涂围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Cr、Pb、As、Cd、Hg的测定及其风险评价,为我国沿海滩涂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限制,农田土壤Cr、As、Cd含量较高,郊区菜地土壤Pb、Hg含量较高;重金属Cr、Pb、As、Cd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Hg含量差异不显著。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估可知,土壤没有受到单项重金属污染。依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估可知,潮间带沉积物、工业区土壤、滩涂围垦熟化的土壤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郊区菜地与农田土壤的污染等级已达到警戒线,污染水平属于尚清洁。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处于无风险等级,尚不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阴山北麓广大农牧交错区由于人口增加,草原低洼地已被开垦殆尽,近年来,草原上大量坡地被开垦为坡耕地。由此带来的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腮吾素嘎查为例,研究了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草原坡地开垦对土壤侵蚀、植被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草原坡地开垦后,土壤侵蚀严重,春季以风蚀为主,夏季以水蚀为主;②草原坡地开垦造成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猪毛菜、刺藜、黄花蒿、绳虫实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主导地位,而多年生优良牧草克氏针茅、羊草和冰草等相对较少;③草原坡地开垦使土壤肥力大幅下降,并且逐渐粗质化。草原坡地开垦第1年,土壤侵蚀量增加5倍以上,肥力下降30%,植物组成明显变化,开垦第4年,土壤肥力下降约50%,植被稀疏,此时已经不适合继续耕种,被大量摞荒。这些被摞荒的坡耕地由于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剧烈,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而且成为沙尘暴源地,给北方的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保护基本草原必须严控草原开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