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北安市又是黑龙江省大豆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采用垄种。由于我省年积温低,无霜期短,所以亩产很低。为了提高产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今年我市推广了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简称"大垄密")。此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平播)的基础上,与我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是一项既抗旱又抗涝的实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增产技术,但由于缺乏成型的、适应农艺要求的播种机械,使窄行精密平播技术的推广受阻。为此,在2BZ-4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同时,使用改进的播种机进行了中试推广。试验证明:改进的播种机工作可靠,性能优越,增产明显,使窄行精密平播技术的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农机农艺相结合 降低大豆机械化收获损失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2003-2008年大豆机收试验示范,分析了传统种植机收损失率高的原因。找到了降低大豆机收损失率又增产增收的种植方式—机平播,免中耕,横向收。  相似文献   

4.
2BZ—4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大豆窄行精密平播的增产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播种机。该机主要用于大豆的窄行密植平播作业,同时也适合于大垄密植作业;并能一次完成深构、分层深施肥、精量点播、覆土及镇压等作业。实践表明,该机具有明显的降低成本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窄行平播配套机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窄行平播是一项引进消化的大豆高产新技术,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该项农艺的推广进展缓慢,其中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缺乏配套播种机具。为此,针对窄行平播的各项农艺技术要求,综合各类部件特点,结合多年实践结果,给出播种机具的各项技术关键及实现途径,如采用专用精密排种器、轻量化部件设计、优化整体结构等,使大豆窄行平播技术的全面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地区,对小麦复播大豆滴灌施肥技术进行了为时三年的实验与研究。2009年,主要是对小麦复播大豆滴灌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了其最佳的灌水量为3600m3·hm-2,全部的生育期一共灌水七次。2010年,又在此基础上对小麦复播大豆滴灌施肥体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对不同的施肥状况的生育生长状况、大豆的植株性状与产量以及复播大豆的施肥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最后总结出了滴灌小麦复播大豆的施肥方式主要为尿素+三料磷肥+磷酸二氢钾,使用这种施肥方式的大豆产量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大豆生产在扎旗农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25%,占全旗粮食总产量的11%—13%,但亩产较低,多年来徘徊在85—90kg之间。1993年引进了2BFT—2型大豆、玉米精量播种机,该机一次可同时完成垄体深松、分层施肥、平整种床、开沟、精量点播和起垄镇压等项作业,与12—15马力小四轮配套,一次播两垄,播大豆是垄上双行,单粒等距点播。通过更换工作部件还可进行中耕趟地、追肥和垄沟深松追肥等。在阿拉达尔图苏木、巴岱乡进行了与人畜大犁播种的对比试验。试验情况见表1994年,扩大了试验范围。分别在二龙山、阿拉达…  相似文献   

8.
旱作沟播机械化技术是近年来在我省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传统的种植经验与现代农机措施有机结合.改干旱浅山平播为水平沟播.其增产效果显著。为了验证此项技术的适应性,我们在青海省互助县西山、威远、台子,民和县的新民、马营、巴州等乡镇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沟播与平播相比,亩增产25-30公斤以上.增产幅度20%左右,增产效果较为稳定。干旱年份更加明显。如西山乡王家村1994年沟播小麦亩产达到363.7公斤.平播亩产265.3公斤,沟播  相似文献   

9.
一、通用精播耕作机 该机为12~18马力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组合农机具,具有起垅、中耕、深施底肥、精量播种等功能,可垅平兼作,尤其适应垅作地区使用。目前农业耕作推行的大垅双行耕作法,本机也完全适用。如果您有这台机器,田间耕作就不必范难了。 根据我们调查,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个播种作业期就可收回机器本金。为方便用户,每台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在陕西杨凌进行了冬小麦覆膜沟播和传统平作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沟播较平播极显著增产,其成穗率较平播高3.8%,水分利用效率高5.06%。在拔节期前沟播的小麦群体分蘖数较平播少.在挑旗期至成熟期沟播群体高于平播,干物质积累量返青期较平播低,返青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量迅速上升,且较平播高。用曲管地温表观测了地膜覆盖和传统平作不同深度(0、5、l0、15、20和25cm)的土壤温度,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对地温影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平作的地温变化比较快,地温的日振幅比较大,昼夜温差大。而地膜覆盖增温快,保温效果好,并且温度变化趋向平缓。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技术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增产技术.但是在大面积推广之前,必须首先解决合适的机械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措施问题.为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仅对适合大豆"窄平密"耕法的玉-30全程机器系统进行了选型,并且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机器系统进行了最优配备量的研究.其不仅为推广大豆"窄平密"耕法全程机械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推广大豆"窄平密"耕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顾永革 《河北农机》2023,(22):73-75
本文以春播大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播期对春播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规律和机制,以期为春播大豆的高产高质栽培提供参考。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播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措施。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播期的春播大豆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探讨了播期对春播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显示,较早播期的大豆生育期长、株高高、分枝数多、结荚数多、单株产量高、千粒重大;而较晚播期的大豆则相反。这与播期对大豆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有关。因此,为了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春播大豆的适宜播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勃农2BJ-4(3)型小垄密精播机与17.64~25.73 kW拖拉机配套,不但可以进行大豆4行小垄平播作业,还可以进行玉米等垄作大田作物的3行垄作播种及中耕趟地作业.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平密"耕法播种机的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技术已从美国引进多年, 生产实践已证明该项技术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增产增收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适合该技术的播种机.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仅对适合大豆"窄平密"耕法的大型播种机进行了选型研究,其结果不仅为大豆"窄平密"耕法全程机械化选型配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国有农场和农村的连片种植推广大豆"窄平密"耕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同穴混播机械化技术山东工程学院李其昀玉米与大豆同穴混播技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项先进的耕作技术,它不仅可获得玉米的大幅度增产,还可纯收入一季大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一、玉米大豆同穴混播机械化技术的意义玉米、大豆同穴混播是在小麦收获前,...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一年两作小麦高产田机收后旋耕复播大豆的实践,分析了因秸秆覆盖量大,硬茬复播通过性能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机械化“两茬平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整的机具系统和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旱作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水分、温度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4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耕层土壤昼夜温度变化、0~2m土壤水分动态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覆膜沟播能够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间温度过度下降,耕层平均温度比露地平播提高3.3℃;在不同降水年型,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膜沟播最高,干旱年份分别提高48.7%和35.4%,平水年份提高33.4%和24.5%。覆膜沟播能够明显改善旱作区土壤水温条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气吸式双条精量播种单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吸式单条精播机的基础上,根据气吸原理,研制了即可垄上双条播种,又可平播;同时可播大豆、花生、玉米和高粮等作物,达到株距、行距精播的一种单体;并根据精播单体的要求,配制了开沟器等辅助部件.  相似文献   

19.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这一技术是继大豆垄三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后又一重大增产技术,是大豆种植技术上的革命。大豆覆膜栽培新技术打破了传统和垄上覆膜方式,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垅上播种是东北垅作地区应用最广泛的播种方法之一。它又分为原垅播种((耒不)种,主要用于高粱和谷子)和新垅播种(耥种和埯种,主要用于大豆和玉米)。随着农业技术改造的发展,另一种应用尚比较广泛的扣种可能逐步被耥种和埯种所取代。为了设计一种能进行(耒不)种、耥种和埯种的垅上播种机,首先需在继承固有畜力开沟器((耒不)耙心子)优点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机械作业特点的(耒不)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